首页>要闻 要闻
让书香熏陶我们的心灵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 桂涛 薛艳雯 梁赛玉 闫祥岭)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中华文明对于“读书”的推崇,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绵延了千年。近日,一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反映了全民阅读的新变化。
?。玻埃保茨辏夜赡耆巳司亩林街释际椋矗担侗?,与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减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玻埃保的甑恼ぷ鞅ǜ嫣岢觯撼既裨亩?。
从河图洛书到子曰诗云,从四大名著到鲁迅、郭沫若、茅盾——中国人的阅读史既是一部社会变迁史,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思想发育史。
第二十个“世界读书日”前夕,新华社记者探寻“全民阅读”的点滴。
好读书——再忙也要挤时间学习
“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的文化需求才会不断增加。”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说。在古代中国,“读书”从来只是部分人的特权,对于数目庞大的底层劳动者,读书只能是遥远的奢望,至多是“学而优则仕”的敲门砖。
新中国成立后的“扫盲运动”以及其后的义务教育制度,使得新中国文盲比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0%以上下降至2010年的约4%。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推开了知识文化的大门。
然而,“能识字”与“爱读书”之间毕竟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调查显示,有超四成的成人认为自己阅读量较少。其中,“工作忙”成为我国成年人读书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哪有时间读书啊,吃饭都不容易呢。”北京的快递员小刘抱怨。他最后一次坐下来认真读书是翻看快递公司发的技能培训手册。“看微信朋友圈文章算吗?”他问。
转型期的中国慢下来不容易,“一杯茶、一本书”的悠然心境越发难得。而在信息浪潮的裹挟下,还未来得及捧稳书本的中国人,又要迎接数字媒介的冲击。
“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随着电子阅读器、社交阅读、APP阅读等方式的涌现与普及,数字化阅读正越来越具有深度。
可即使将纸质书与电子书相加,国人一年的人均阅读量也不到8本,与社会节奏也快、“工作也忙”的日本人、以色列人相比,读书仍然是中国人生活中“微弱的光点”。
“人均读书量数据背后是巨大的上升空间。”学者张冠生说。他认为,衣食足、知荣辱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阅读。
“读书,能让一国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实现文化上的强大。”他说。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全民阅读”两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积极推动的同时,自下而上也涌动着读书的热情。
媒体人“六神磊磊”曾建立“一小时C30”微信群,倡导入群者坚持每天一小时做同一件事。“读书”成了不少参与者的选择。
一个北京参与者说,没想到,自己一个月读了九本书。原来,挤时间读书,真的没那么难。
读好书——精神滋养更胜功利实用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整体增速10%,位居世界前列。但这其中,少儿类、中小学教辅教材类实用图书占相当比例。在当当网平台去年售出的3.3亿册图书中,超三分之一是童书,育儿类书籍也是主力。
读什么书才算是“读好书”?
书评人史航说,好书就是“你读完不后悔的书”。他认为,预先规定阅读的“轻重缓急”并非上策。
据“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提供数据显示,过去15年,中国人的“年度之书”体裁与题材丰富多样。
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则认为,从国家层面倡导建设书香社会,其实也是在引导阅读。“人的阅读需求会慢慢发生改变,传统文化、人文、艺术类方面的比例会增加,一些‘功利性强’的书的比例则会减少。”
虽然也曾经历波折与坎坷,但三联书店始终坚持图书出版的品位和特色,受到读书界的广泛尊敬,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近年来,三联又通过探索“24小时不打烊的夜读营业模式”寻求全民阅读与市场的平衡。但更多的实体书店却不得不在“只卖人文书,必定输”的“铁律下”转型成为专门的教辅书店。
一座城市没有像样的人文类书店,是这座城市的悲哀。张作珍认为,要建设书香社会,就要发展好书店,国家层面需要通过包括免税、房租减免等在内的扶持政策,支持书店做好服务。
事实上,中国地方层面以立法促进全民阅读的尝试已经在进行。一些城市通过明确和规范政府行为,促进全民阅读,更好地保障市民的阅读权利。
张作珍还建议,出版行业内部需要更强的引领,形成有力的行业监管机构,对盗版等不良行为监督整改,?;ぷ骷倚春檬榈娜惹?,鼓励出版社多出好书,书店多卖好书。
读书好——彰显读书的精神价值
是“世间惟有读书好”还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书中自有黄金屋”还是“一世读书抵封侯”?对“读书何用”的回答,从来就是一个社会价值观的直接体现。
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现在社会有不少戾气,一些人信仰的是“权力”“关系”“金钱”,认为是这些而非读书可以改变人生。
书香社会,读书的价值应该得到彰显,“读书无用”应被视为荒诞。
十几岁时经历“文革”的张冠生自称为“喝狼奶长大的一代”。对他而言,几十年来,读书的目的在“一点点回到地面上”。他说读书是为了给自己进行“精神上的透析”,把潜伏在身体里、不知何时可能被诱发出来的毒素排出体外。
张冠生的小书房里书香四壁。他认为,勤于阅读的人往往热衷思考与表达,从利益导向上看,建设书香社会,就应该让勤于阅读者获得心灵的安慰和精神空间的拓展,否则,“只能渴望圣徒去阅读”。
当当网CEO李国庆认为,建设书香社会,首先要确保创作的繁荣,“这是源泉”。
书好读——“在家逛国图”
李国庆记得,小时候书少,他常在租书摊上要求自己“三天读完一本书”,就为了省下几分钱的租金。而现在,他经营的当当网去年电子书下载量达到6000万册,今年当当读书(手机客户端)用户人均日阅读时长已达50分钟。
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与阅读书籍的方式。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超过2亿,移动阅读成为全民阅读新去处。
北京乘客李先生每天在地铁四号线的车厢里用手机读书。他是这座城市首个地铁图书馆——“M地铁·图书馆”的使用者,用手机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就能免费阅读全本的推荐图书。但早晚高峰,在拥挤的人流中静心读书,并非易事。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百姓基本的阅读需求,这应是建设书香社会的题中之意。虽然截至2013年,中国已建立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3000多个,拥有文献总量7.5亿册件,但一些图书馆、农家书屋,书籍陈旧、服务落后,往往门可罗雀。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渠道,为公众创造更便捷的阅读条件,这是建设书香社会的挑战也是机会之一。105岁的国图正在拥抱移动互联、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等新媒体技术,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公众阅读习惯的变化。
截至去年底,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平台实名注册用户已达550万。“在家逛国图”成为现实。(参与采写记者:张紫赟、丁静、许晓青、赖雨晨、李鲲、王存福)
编辑:水灵
关键词:书香 熏陶 我们的心灵 书香中国
 
       
 

 大熊猫宝宝在熊猫“幼儿园”里悠闲自得
大熊猫宝宝在熊猫“幼儿园”里悠闲自得 成都连续三天遥望高清版雪山
成都连续三天遥望高清版雪山 巴格达存放大选投票箱的仓库发生大火
巴格达存放大选投票箱的仓库发生大火 北京八达岭长城进入旅游旺季
北京八达岭长城进入旅游旺季 河北:“三夏”忙收麦
河北:“三夏”忙收麦 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建设稳步推进
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