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西藏人在安居乐业中慢慢变老
新华社拉萨4月15日电(记者黎华玲、王军)每天清晨的拉萨大昭寺转经道上,80岁的次卓嘎老人手摇转经筒,嘴里喃喃地念诵经文,步履缓慢。她身着绘有日月图案的白色棉布马甲,在转经的人群中格外显眼。
在西藏,只有80岁以上的老人才穿这样的日月马甲,象征长寿吉祥。
次卓嘎的父母是拉萨贵族家里的“差巴”(农奴的一种,向农奴主支差役的人),身上的羊皮袄既是衣服,也是被子,每天只有一小碗糌粑果腹。1936年,次卓嘎出生在拉萨郊区的一处羊圈里。她的哥哥姐姐死于饥饿或者疾病,都没活过两岁。
次卓嘎说:“哥哥姐姐如果能在天上看到我,他们一定不敢相信我能活到80岁。”
西藏因高寒缺氧,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然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西藏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
如果用数字来说话,从两个数字即可窥见当时西藏百姓的生存状况:在旧西藏,人均寿命只有35.5岁,新生儿死亡率则高达430‰;如今,西藏人均寿命已上升到68岁,而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12.3‰。
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在西藏人民日益丰富起来的“菜篮子”里。由于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蔬菜生长困难、品种单一、自给率低,“吃菜难”一度困扰着西藏人民。
如今,即便是在西藏偏远的农牧区,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正逐渐丰富当地农牧民的餐桌。在距离拉萨1700公里外的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温室大棚里的白萝卜、西红柿长势喜人。69岁的科迦村村民加央措宗说:“我们小时候吃不上蔬菜水果,家里人的指甲凹陷,还有黑斑和白斑,现在的小孩子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种类越来越丰富的瓜果、蔬菜使西藏人的营养摄入均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也为西藏人的健康长寿提供了保障。
西藏自治区卫计委资料显示,2014年西藏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4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元。另外,近年来西藏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监测管理,去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40.18/10万、死亡率0.74/10万。
每年,西藏军区总医院、人民医院等医院都会组织人员为寺院僧人免费体检。年逾七旬的僧人次仁朗杰说:“医疗条件越来越好,生病我也不怕,我相信我能活到90岁。”
另外,西藏人的居住条件也越来越好。据了解,为改善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西藏从2006年起启动保障房建设,在“十二五”期间不断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投入。此外,西藏累计投资达280亿元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在2013年完成,230万农牧民圆了“新房梦”。
温室大棚不远处便是加央措宗家新盖的小院。两层楼的藏式建筑里,各类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客厅柜子上摆满了印度、尼泊尔的进口糖果。“生活好了,不操心,当然越活越久慢慢变老啦,我真的很幸福!”加央措宗说。(完)
编辑:王沥慷
关键词:西藏 安居乐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