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中国法律无“过劳死”概念 劳动法难规范加班行为
原标题:IT工程师之死警示年轻白领防“过劳”
“斌走了……”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有气无力,张丽没听清楚,下意识地又问了一遍:“什么?”
“斌走了……”母亲重复道,声音仍旧微弱,但这次,张丽听清楚了。
张丽的弟弟张斌今年36岁,在闻泰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闻泰公司)负责软件开发。3月24日一早,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里,而就在当天凌晨1点左右,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母亲的话让张丽觉得“整个天都塌下来了”。弟弟生前一直跟家人说,等3月底一忙完,就带全家人出国好好放松一下。
“就差那么几天……”张丽哽咽着说。到现在,她还不敢看张斌出事现场的照片。“他是被工作活活累死的啊!”
频繁加班,IT行业成高危行业
去年5月,张斌进入闻泰公司,10月,被指派去参与一个项目的封闭开发。他生前常常对家人说,自己“太忙、太累了”。
“工作到晚上一两点是常事,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姐姐张丽回忆,封闭开发后,见弟弟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候,一直到凌晨五六点,张斌还在跟同事讨论工作。路边的麻辣烫、肯德基,成了他加班后常吃的“工作餐”。
记者从张斌家属提供的法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看到,死亡原因一栏显示:张斌符合猝死。
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天致电闻泰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就此事不接受媒体采访。
经媒体曝光后,这件事在IT圈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同行看来,张斌是被各种“deadline”压垮的。
“这几年曝出的很多猝死的人,都是干这行的。”吴宇是北京某研究机构的程序员,他说,圈内人常常自己调侃,“IT圈就是个高危行业”。
加班,早已成为IT从业者工作的常态。“周末来中关村看一看有多少‘码农’,你就知道了。”吴宇说,高薪酬的光鲜外表下,埋藏着工作的巨大强度。
去年吴宇的单位接了一个项目。由于时间紧,他和同事一连加了3天班。“中间几乎没睡过,只是闭眼休息了几次。”
在互联网公司,加班现象就更加普遍了。吴宇说,不少互联网公司采用“996工作制”,即工作时间从每天早9点到晚9点,工作日是周一至周六。
到了某些特殊时期,“码农”们更是需要通宵工作。吴宇说,自己有个朋友在某知名电商工作,遇到“双十一”这样的紧要关头,“加班简直加疯了”。
自主创业型公司里的IT人是加班加的最“凶”的。吴宇说,多数时候加班是为了抢在别的团队前面,这关系到市场占有率及后续发展。
“不少人加班除了受项目进度的外部压力外,还跟自我要求有很大关系。”吴宇说,IT圈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圈子,需要不断接触全新的东西。在这种氛围下,没有工作任务的人,也会选择加班主动学习。
频繁的加班挑战着IT从业者的健康。“这行基本都是年轻人,‘三高’人群的比例还挺大,大部分人的颈椎、腰椎都不好。”吴宇说,“生活的压力始终会存在。虽然大家都知道加班有害,但还是会有很多人拼了命的干。”
熬夜工作,年轻人的家常便饭
事实上,长期熬夜加班的现象不是IT业独有,广告、媒体、金融等行业也没有幸免。
4年前,王京来北京求职,成为一家广告公司职员,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在公司通宵过多少回。“经常是眼看着一天的工作就要结束了,突然领导压过来一个项目,说客户明天急着要,等不了。”往往这时,王京就下楼去买盒泡面,简单吃上两口,趴在电脑前接着干。每天,都会有几个同事为了赶项目回不了家。
在媒体工作多年的张涵也已经习惯了在黑夜中“码字”。
“哪个干媒体的没有熬夜写稿的经历?”张涵自嘲道。有次又要通宵赶稿,她给自己做了份炒饭,并把“成果”晒到了朋友圈上,附言说:“要通宵了,肚子先吃饱饱的,应该能帮我抵御漫漫长夜的饥饿吧!”
不一会儿,朋友圈的回复就有十几条。“这么巧,我也赶稿,一起吧。”“刚刚交了稿,你继续,我先睡了。”张涵数了数,回复的人中,至少一半都是媒体同行。
张斌的事发生后,有朋友给她转来一个疲劳自查表。“我一做,符合的还真不少,什么打不起精神、昏昏沉沉、头发发黄、指甲无光……”张涵笑了,“估计我那帮同行也是一个样。”
“这么拼,就是想多赚点钱,让家里人过上好点的生活。”王京结婚两年了,但一直没要孩子。“现在自己还租房子住呢,我可不想让孩子出生后没有个自己的家。”
劳动法为何不能规范加班行为
据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陈立颖介绍,猝死一般是指过去没有很明确的病史、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死亡,多指在发病1小时内。
“这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陈立颖说,比如世界杯的时候连续熬夜看球,长时间的打牌、打麻将,大量饮酒后或长期疲劳工作没有休息,都可能发生猝死。
而在所有猝死的情况中,陈立颖说,心源性猝死又占绝大多数,超过70%。
“以前,我们都会觉得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病,但是现在猝死的情况,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生率,在中青年里也越来越多了。”陈立颖曾接诊过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中青年所占比例在不断上升。
“中青年人群是社会上工作的主力。”陈立颖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压力也变大了。“即使发现自己血压升高,因为不痛不痒,没有什么症状,很多年轻人也没有在意。”
“不规律的生活,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陈立颖说,长期熬夜加班,交感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甚至造成冠脉痉挛。如果自己又不注意,没有吃药加以控制,长期会对心血管造成严重损伤。
陈立颖分析了中青年发生猝死的常见诱因。“一是连续几天工作不休息,再就是情绪激动,还有吸烟饮酒比较多。”陈立颖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中,冠心病所占比例比较大,其中男性发病的年龄又远比女性年轻。目前,在冠心病患者中,30到40岁的男性已占到了一定比例。
陈立颖提醒年轻人,一定要重视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旦有血压、血脂、血糖升高等情况,要及时就医。“一些病人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可能提前一、两周会有诸如胸闷、胸痛的症状。如果出现了这些不舒服的症状,就一定要去医院检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主任姜颖认为,年轻群体过劳死事件频发固然令人惋惜,但也反映出社会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并未触及核心。
“用人单位在追求效益时,只是从工作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姜颖说,现在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还要从制度方面去考虑如何使劳动法有关规定真正得以落实。
我国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姜颖表示,尽管劳动法对加班的规定很明确,实际操作时却有所欠缺。
“现实中,用人单位很少会和工会、劳动者协商,而且劳动者和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也很难真正有力地去与工作单位抗衡。”姜颖说,这就导致加班完全由用人单位掌控,劳动者处于被管理的地位,很难去维权。
针对加班猝死的情况,姜颖说,我国目前也没有相应的救济制度。据他介绍,我国法律中并没有“过劳死”的概念,只是在《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猝死如果是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认定工伤,但只有通过认定,才可以享有工伤保险的待遇。”姜颖说。
在姜颖看来,对劳动者权益的?;?,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企业自身要有法治意识,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标准工作时间安排职工工作,尽量避免加班。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监控。“尽管现在我们有工会,但如何将工会的作用发挥出来,真正行使法律所赋予它的权利,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姜颖表示,还应该保障劳动者自主选择的权利。他建议,应加入征求劳动者意见的制度,并对加班工资如何支付予以公开,让劳动者自行选择。
“不可否认,年轻群体的竞争压力很大,尤其在一线城市,年轻人为了发展去打拼,常常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健康。”姜颖呼吁,年轻人要学会珍爱自己,懂得通过合法的渠道提出诉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吴宇、王京、张涵皆为化名)
本报记者 李林 实习生 王书画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劳动法 过劳死 加班 IT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