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独家】星云大师:贫僧有话说之“两岸往来记”
“贫僧”有话要说
——两岸往来记
佛光山开山法师 星云
编者按:
作为两岸佛教文化使者和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得道高僧,星云大师近些年来不断往来于两岸及港澳地区。前天、昨天、今天,星云大师用三天时间在老家扬州鉴真图书馆弘法讲经。与以往不同,本次来大陆前,大师说对大陆有很多感慨和感念。因此,在短短两天时间,大师为本报独家撰写“贫僧有话说之‘两岸往来记’”,希望向大陆更多朋友和信众讲述他来往两岸的心路历程。
■“无论走多远都忘不了自己的根”
记得贫僧还是儿童的时候,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人问我:“你是哪家的孩子?”我说:“万福新村的。”我父母的故居就在万福村。
到了扬州,人家又问我:“你是哪里人?”我告诉他们:“我是仙女镇的人。”到了南京,出家以后,经常有人问起贫僧哪里人?我说:“我是扬州江都人。”后来有因缘到了其他省份,每当人们问起贫僧哪里人时,我就回答他说:“我是江苏人。”
四五十年前,贫僧周游世界后,人家经常把我看成韩国人或是日本人,问起:“你是哪国人?”我说:“我的祖国是在中国,我是中国人。”之后,因为贫僧在台湾住了六十多年,台湾人把我看成是“外省人”,回到大陆故乡探亲,离别数十年的家乡父老们也不认识我了,都说这是“台湾来的和尚”。
大陆和台湾通航大约十年后,贫僧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以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二位先生的帮助,回到大陆探亲,对二位先生的帮助至今仍然感谢不已。
现在,我经常来往两岸,见到两岸的民众、佛教徒,彼此语言、饮食、文化,其实都没有分别。在贫僧的心目之中,没有什么台湾与大陆的地域观念,没有什么族群之分,每一个人都有父母兄弟姊妹。因此,有时候我在想,我们两岸同胞都是华夏儿女,两岸都是中国人,所以走到哪我都不忘自己的根,我是中国江苏人。
■眷念扬州和南京
扬州和南京一个是生我的地方、一个是出家之地,让我一生牵挂。
2003年,贫僧出席乡亲前辈鉴真大师东渡日本1225年的纪念活动。在此之前,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经倡议要办一所国际化的佛教大学,会上他们希望有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嘉惠学子。为了效法鉴真大师的精神,贫僧没有二念,立刻就承诺在家乡捐建鉴真图书馆了。
2005年奠基动工,佛光山派遣慈惠法师来回大陆十余次,兴建了现在的鉴真图书馆。2008年完成后,已经成为扬州文化的地标。每两周一次的“扬州讲坛”,开坛七八年来从未间断,邀请两岸学者易中天、马瑞芳、高希均、于丹、钱文忠、林清玄、余秋雨、阎崇年、莫言、余光中等人开讲,每次都是千人以上的听众。如今馆里的藏书,听说也有二十万册了。承蒙扬州地方领导支持,贫僧很少有乡土观念,但有这样的因缘,对所谓的乡亲父老兄弟姊妹们尽一份力量,也总想要满足大家的愿望。
数十年来,由于出家、两岸分离,贫僧对老母亲也没有尽孝养之道。直到1989年后,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花了5万美金在南京购买了一间宿舍,定名为“雨花精舍”,让母亲可以在那里赡养,并且请人协助照顾。不过,老母亲经常对佛光山的心平、慈惠、慈庄、慈容等法师说:“这是你们佛光山在南京的‘下院’,你们要派人来当家住持??!”
母亲95岁高龄在美国逝世以后,“雨花精舍”果真成为佛光山在大陆的下院,许多的徒众经过南京,都会在那里落脚挂单,现在由当家妙霖法师为大家服务。也承蒙南京的各界人士、一些党政领导对我们的照顾,包括江苏省和南京市领导,都曾在那个小小精舍里聚餐,吃上一碗由萧碧霞师姑煮的佛光面。现在想来,也是我和故乡的一些善缘吧。
此外,南京大学找我多次讲演,校长、教授、书记都成为好友。后来他们要建立分校,各界人士多所赞助,我也随喜捐建了一间以“佛光”为名的佛光大楼。贫僧的意思是,希望祖国大陆学子也可以享受到佛光普照。
■建宜兴大觉寺让我感念大陆的胸怀博大
十多年前,当时的江苏省宗教局翁振进局长,曾经和前任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跟我们共同举办“恭迎佛指舍利到台湾”,有数百万人参与礼拜的行列;后来也一起组成“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到世界各地表演。甚至邀请贫僧到厦门出席“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界———降伏‘非典’(SARS疫情)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法会”。由于这许多次相处的友谊,有一回,翁局长忽然提到说:“星云大师,以后你可以回到大陆来建一间寺庙吗?”
贫僧一听,问道:“你们认为台湾人士可以在大陆建寺院?”他说:“你当初在大陆出家不是有祖庭吗?你可以复兴祖庭??!”由于他的善意,就让贫僧在现任国家宗教局王作安局长的故乡———宜兴市,重建了过去的祖庭白塔山大觉寺。
十年来,承蒙宜兴市领导,以及当初的该市宗教局局长许伟英、所在地西渚镇委书记蒋德荣等许多人给我们的关心,划给我们一块2000亩的山区土地,也获得建设局的帮助,为我们种树、设立停车场,真是要什么就有什么,甚至,要把旁边一座有万顷规模的水库改名为“星云湖”。贫僧一再地跟他们推辞,直说不可。几番往来后,不得已只有说:“用半个名字送你们,就叫做‘云湖’吧。”现在,“云湖路”、“云湖宾馆”、“云湖国际会议中心”……纷纷都用起了这个名字。
贫僧感谢大陆方面的盛情,真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贫僧说一句真心话,过去常听人说大陆不提倡宗教,可是在贫僧的感觉里,江苏宜兴大觉寺的建设受大陆的恩惠帮助,比起在台湾和其他的地方建寺庙,又方便了不知多少倍。
如今,贫僧的祖庭大觉寺,大雄宝殿规模在今天的大陆,应该也算是数一数二、庄严巍峨的宝殿,和基地千坪以上、15层楼高的白塔,两相呼应。白天登塔,远眺云湖风光,夜晚,在西安刘剑宏居士的协助下,绽放光明,把白塔装点得简直是一座灯楼、一座灯山了。
因为贫僧长期在境外,于是我邀请我的“法子”———南京栖霞山住持隆相和尚前来兼任住持,实际负责建设工作的是都监妙士法师。他是湖南省衡阳人,出生于台湾,留学美国,获得宗教学硕士。
大觉寺每天和云湖左右为邻,湖光山色,也觉得美不胜收。当地政府要贫僧做一首《云湖之歌》,我开头就说:“向东是百里洋场的上海,向西是六朝繁华的金陵,南有杭城、北有扬州……”描写这里的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和这许多城市相互往来,车程都在一两小时之间。看起来,将来度众功能会更加方便了。
感谢海内外信徒们的拥护,大觉寺办过儿童夏令营、青年生命禅学营,也举行佛化婚礼、菩提眷属祝福礼,召开过几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以及各种艺术活动等。那里不收门票,不收停车费,每天欢迎千名、万名以上的人士来访、喝茶、欣赏美术展览,甚至在周末、周日,和这里的贫僧们一起过堂用斋。特别是三年来举办的“宜兴素食博览会”,五天之中,每年二三十万的人潮,良好的秩序、零公安事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不但和当地的公安成为好朋友,也获得媒体多次的好评,市政府已经把白塔山大觉寺,列为是他们伸向国际的一张名片了。
■认同“九二共识”、赞成“两岸一家亲”理念
话说回来,以往大陆称出家人都叫“贫僧”,现在人家也不认为我是“贫僧”了。因为他们说,我拥有比佛光山土地更广阔的祖庭大觉寺建设;在上海、北京拥有一整栋的文教会馆;最近文化教育公益基金会也在南京成立了,甚至网络刊登贫僧因为出版多部著作,列名十大版税收入排行榜。一本简体字版《献给旅行者365日———中华文化与佛教宝典》,北京人民出版社印刷发行上千万册,要分送给全国各大饭店、旅馆等等。如此一算,现在要叫“贫僧”几乎是不可能了。
不过在我的心里,仔细想来,生命的过程,贫、富不只在金钱、物质上计算,应该在发心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像我这种人究竟是贫僧呢?不是贫僧呢?也就不太去计算了。
最后,贫僧还要说,现在,对于两岸关系各说纷纭,彼此僵持不下,在我认为,只要去除法执、我执,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我是认同“九二共识”的,因为这是何等美好的两岸政策,是一种公平、平等的依据。台湾人不能否认自己是中国人,如大陆习近平主席讲的“两岸一家亲”,这样的和平、平等、和谐,对海峡两岸的人民百姓有什么不好吗?
编辑:罗韦
关键词:贫僧 大陆 两岸 星云大师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