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存款保险制度尚待政策配套护航
自美国在上世纪的大危机推出存款保险后,全球许多国家纷纷效尤,陆续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存款保险条例》(以下称“条例”)日前颁布,标志着中国银行体系和亿万存款者都将迎来一个新时代。
稳定金融体系 提高金融效率
存款保险的全球实践表明,它对维护储户的信心发挥了积极影响。在存款保险制度诞生之前,美国的存款者在银行门口排队挤兑是常有之事。自存款保险诞生后,储户在银行门口长龙挤兑,导致银行流动性瞬间枯竭的现象鲜有发生。即便在次贷危机期间,美国关闭了一些银行金融机构,并没有发生银行挤兑,这表明存款保险对?;竞托判谋览7⒒恿擞行庖吖πАT谌狈Υ婵畋O帐?,为了保障存款者的利益和维护金融稳定,当存款机构无法兑付时,央行就要通过贴现窗口或再贷款予以兜底,降低了央行的信用独立性。相反,有了存款保险后,一家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导致其流动性枯竭时,只要存款保险机构有足够的赔付力,央行就不必介入。
在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政府对金融机构的隐性担保,强化市场纪律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约束,有助于深化中国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完善的市场体系不仅要求可以自由地开办企业,也要求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及时地得到破产清算。同样地,充分竞争的金融体系不仅要求进入壁垒最小化,也要求经营不善者及时地受到市场惩罚。这是健全金融体系必要的新陈代谢过程。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在保险限额内给予存款本金安全的同时,会强化市场纪律对投保机构的约束和惩戒,有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效率提高。
五问题待解
我们认为,中国在推出存款保险的过程中,以下几方面还需要注意。
首先,对储户的?;び攵晕侍饨鹑诨沟某头?,是有效存款保险缺一不可的。推出存款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存款机构破产清算时储户的本金安全。因此,有意义的存款保险制度必然涉及“存款类金融机构破产”与“存款本金保障”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它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在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更顺利地推进经营不善的存款类机构及时退出市场。通过破产等机制及时将那些经营不良者清出市场。这是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机制。只有“存款保险”而没有金融机构及时有效的退出,这样的存款保险制度充其量是一个“跛足”制度。因此,与存款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应当是推出更加系统、完善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破产清算制度。我国正积极推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金融机构发展、各类民营银行跃跃欲试的金融变革之际,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会使未来金融机构的股东承担更大风险。
其次,应当关注强制投?;狗段У慕缍赡茉斐傻那痹谟跋?。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分支机构不参与存款保险,可能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让它们取得了成本优势。随着中国市场体系和法制的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发达经济体金融?;幕汉停⒋锞锰褰鹑诨菇徊饺谌胫泄鹑谔逑档男枰峤徊缴仙?。这意味着,将来不仅有更多非居民将钱存入外资金融机构,也会有更多居民将储蓄剩余存入外资金融机构。但由于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不需要为储户购买存款保险,它们就可以相对更高的存款利率为储户提供风险补偿。很多老百姓更看重的是眼前收益,忽视当期收益中所包含的风险溢价。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存款竞争力会相应地上升,存款“外资金融机构化”会对境内机构带来新的压力。更何况,这种“内外有别”的制度安排,本身就会强化那些被要求强制性投保机构的监管套利动机。
第三,差别化的存保费率,意味着不同“状况”的存款金融机构将缴纳不同的存保费率。所谓“状况”,不仅取决于存款机构的“大小”、风险管理水平、盈利能力,还取决于存款机构的性质。在实践中,由于“大”的金融机构具有“系统重要性”,即便它在经营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但其对国家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太重要”,“大而不倒”裹挟了政府的公共政策,政府最终还是需要动用公共资金,或者央行发行货币提供贷款的方式给予救助。即便实施存款保险,存款机构的规模越大,一旦它出现问题,政府救助的可能性会越大,因而储户的存款会越安全。由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大机构所愿意缴纳的存款保险费率会相对地下降。相反,那些规模较小的存款机构,则要必须缴纳更高的存保费率。当然,比起没有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存款保险,加入存款保险之后,储户在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风险相应地降低,所要求的风险溢价可能会下降,这有助于降低小金融机构与大金融机构之间的存款利差。但由于在利率市场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小金融机构规模扩张的意愿更强,它需要支付相对更高的存款利率满足其资产扩张的需要。2013年以来央行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后,不同规模存款机构的表现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存款保险加上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革,会使规模越大的机构越有可能获得成本优势。
第四,存款保险正式推出后,并不意味着政府会完全退出对金融机构的隐性担保。正如前所述,即便是在强调自由竞争、破产清算对金融机构过度冒险的惩戒作用的国家,政府也会对陷于流动性困境的某些金融机构给予救助。尤其是当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大面积的金融机构陷于困顿之中,存款保险也无力给予足额的赔付之时,中央银行仍需要发挥其最后贷款人职责。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责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政府为金融机构提供的隐性担保,这一职责和机制丝毫没有因为存保制度而弱化。例如,作为全球第一个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美国,在2008年次贷?;诩?,美联储就对花旗、美国银行等分别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贷款。美国财政部也动用公共资金购买了两房在内的金融机构优先股。美国次贷?;慕萄蹈嫠呶颐?,随着金融结构多元化、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交叉与融合越来越突出、更加强化了金融的紧耦合性,包括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在内的政府隐性担保,反而从传统银行业机构扩大到了所有金融机构和提供流动性的金融市场??梢韵爰幢阒泄瞥隽舜婵畋O眨捎谥泄鹑诮峁谷找娑嘣?、复杂化,政府出于金融稳定乃至社会稳定的考虑,仍会对公众资金的安全性提供隐性担保,在必要时施以援手。这告诉我们,中国在未来存款保险的具体实施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显性存款保险与政府隐性担保之间的界线。
最后,推出存款保险后,仍需要特别注重存款类金融机构的股东与其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所造成的影响。在保险和信贷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素来有“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后果。中国实施了强制性的存款保险制度,“逆向选择”不会成为存?;鸨匦朊娑缘奈侍?,但如何克服投?;沟牡赖路缦崭婵罨鸬乃鸷?,仍然是必须面对的问题。道德风险正是一些人质疑存款保险有效性的重要依据。解决投?;狗⑸赖路缦盏耐揪吨唬褪歉秤璐姹;沟慕鹑诩喙苤澳?。中国在存款保险的制度设计上,赋予了存?;挂欢ǖ募喙苋Γ捎胙胄?、银监会共享相关信息,对投?;固岢龇缦站荆笸侗;固岣咦时境渥阈?、降低杠杆率等矫正要求,甚至实施惩罚性的投保费率。除此之外,存?;苟酝侗;沟娜粘<觳?、监督也是降低投保机构道德风险的重要机制。这些固然对克服投?;沟赖路缦占渲匾庵皇歉ㄖ缘慕鹑谖榷üδ?,毕竟,它更多依靠事后的结果提出警示。由此可见,即便有了存款保险,存款类机构的稳健性,最根本的仍在于解决投?;构啥肫渚砣嗽敝涞奈写砦侍?,强化股东对投保机构经理人员约束,通过激励相容与满足参与约束的合约结构,促使银行经理人员在平衡风险与收益中稳健经营。
编辑:罗韦
关键词:存款 保险 金融机构 机构 制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