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大学生回流是城镇化契机
讲嘢
从二三线城市到京招聘毕业生的企业发现,近几年,他们的招聘会收到的简历增多,越来越多毕业生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工作。清华大学今年披露,清华毕业生京外就业率连续3年突破50%。(4月2日《中国青年报》)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回流二三线城市,一方面是一线城市的生存成本日益增高,城市管理者试图通过减少毕业生留京户籍以调控城市发展的意图,愈发明显,给留京增加难度;另一方面由于二三线城市近几年发展迅速,毕业生在择业方面选择日趋理性。
大学生回流,对于蓄势待发的二三线城市是一重大利好。新型城镇化是十八大以来的热点话题。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可以预见,在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前提下,中小城市即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一边是政策东风,另一边是人才回流,二三线城市能否利用好这一千载难得的机遇,迎来华丽转身,令人期待。
人才是城镇化的最宝贵的资源。当前,大学生回流苗头已现,当地如何留住人才,值得思考。笔者认为,二三线城市当以大学生回流为契机,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更多机会,让大学生一方面留得下来,另一方面也让二三线城市实现转型升级。
首先,二三线城市应夯实简政放权,让“走关系”不成为大学生心理负担。不少大学生之所以宁愿留在北上广,部分原因在于二三线城市“走关系”风气太重,行政效率低,给工作生活带来不少不便。在简政放权的东风下,二三线城市更应自我革命,公开权力清单,下放部分审批权,消除暗箱操作空间,提供好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让阳光政务成为常态。
其次,营造良好的营商和创业环境,让大学生找到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大城市因其可利用人脉、资源丰富,成了不少创业者甘心吃苦打拼的场所。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二三线城市也应扫除市场经济障碍,尤其是年富力强、思想开放的大学生群体营造创业氛围,通过政策、资金帮扶等让大学生乐意留在当地发展。中小城市不必自惭形秽,应利用自身优势开辟一方空间。国外不少大企业总部都扎根于小城镇,如“肯德基”来自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维尔城,“硅谷”发源于南加州的小城,“谷歌”来自山景市……
最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拉近和一线城市差距。不少大学生宁愿留在一线城市,很多时候和生活便捷性相关:想去其他城市小憩,高铁动车便捷;想去趟国外,去机场就有国际航班;想看个医生,医院力量雄厚;想进修个学位,高校资源任你选……甚至无处不在的网络让人时刻紧跟最新资讯。中小城市要想留住人才,还应该逐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交通便捷性方面,提高网络覆盖面及速度等,让民众生活更便捷。
编辑:水灵
关键词:大城市 大学生回流 三线城市 城镇化契机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京城赏花正当时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马西西接任博茨瓦纳总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多项成果文件
多伦多举行复活节游行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