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体育娱乐化不能模糊社会责任感
最近,林丹为某时尚名牌拍摄性感写真集越炒越热,刘翔则被“狗仔队”发现长达5个月未与新婚妻子葛天见面,成为八卦分子茶余饭后的谈资。(3月29日《广州日报》)
体育娱乐化现象屡见不鲜,林丹、刘翔成为八卦头条不奇怪,一些体育明星还主动踏足娱乐界、时尚界。比如“小鲜肉”宁泽涛出席时装品牌活动,他的前辈孙杨参与了一期“跑男”节目,至于“老鲜肉”田亮早已是综艺节目里的熟面孔。
一方面,“名人效应”在任何领域都成立,运动员只要名气够大,就一定会被八卦被娱乐。另一方面,体育娱乐不分家,体育天生就具有一定娱乐功能。应该说,我国体育界长期以来娱乐元素缺位,人们一想到运动员,想到的只是“刻苦训练”“肌肉发达”等零碎的刻板印象,却缺乏对其作为“人”本身的了解。正是近年来受到欧美体育界娱乐化倾向的影响,运动员的公众形象才开始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但要强调的是,体育娱乐化是应该的,但娱乐化并不意味着什么博眼球就做什么,娱乐也该有度。体育明星、娱乐明星都应该有所反思,作为在青少年中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些媒体喜欢挖人隐私、只关注花边绯闻的做法,同样不可取。公众人物和大众媒体都应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让运动员以健康向上的形象,来推动社会正能量的传播。
体育不仅有娱乐功能,还有公益功能。比如世界上娱乐化最成功的体育比赛NBA,一手提升篮球的娱乐性,一手也不忘做慈善、搞公益,回馈社会。NBA有一个传统慈善项目叫“读书成才”,将每年3月定为读书月,球队会组织球星到幼儿园或社区,给孩子们朗读书籍。各个球队也会自行组织五花八门的慈善活动,比如休斯顿火箭队就曾搞过慈善赛为自闭症儿童募捐、为当地社区提供100台空调以度过炎夏、发起“5美元改善孩子饮食”活动等等。
一言以蔽之,体育娱乐化本身是值得鼓励的,但娱乐化也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与不为的判断标尺就是对社会是否有正面影响。体育娱乐化的同时,也应该要对体育公益性和运动员社会责任的重视。只有两者并重,体育才能既调剂了人们的生活,又给社会带来拼搏向上的正能量。
编辑:水灵
关键词:体育娱乐化 不能模糊 社会责任感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京城赏花正当时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马西西接任博茨瓦纳总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多项成果文件
多伦多举行复活节游行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