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荷兰藏家愿归还肉身佛像:要求做DNA检测验明正身
持有疑似福建“章公祖师”肉身佛像的荷兰私人收藏者26日表示,如果能够证明这尊佛像确实是福建村民声称被盗的那尊,他愿意归还佛像。
三天前,肉身佛像持有者的发言人发来声明称,鉴于当前媒体报道看似转向消极,收藏者决定收回出借的佛像,不再将其用于博物馆巡展。声明未提及佛像所有权争议,称关于佛像的科学研究还在继续。目前佛像的状态非常好。据新华社电
焦点1
被盗前佛像已在荷?
收藏家称有证据;DNA检测将核实身份
荷兰《鹿特丹商报》报道,佛像持有者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名建筑师,当年曾花4万荷兰盾买到佛像(1欧元约合2.2荷兰盾,2002年欧元流通以后,荷兰盾停用)。
收藏者表示钱不是重点,曾有人出价1000万欧元购买这尊佛像,他也没有出手;如果佛像确实是福建阳春村供奉的祖师,他愿意归还。藏家还表示,他不希望佛像进入博物馆,只愿意把佛像归还原本所属的村庄。
收藏者强调,迄今,他通过媒体见到的被盗佛像图片确实与他手中的佛像相似,但中国媒体的报道称,福建佛像是1995年农历十月被盗,而他有证据表明自己在1995年中就在荷兰见到了这尊佛像,因此他并不确信这两尊佛像是同一尊。包括DNA检测等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核实佛像的身份,收藏者表示愿意花钱继续研究,直至验明佛像正身。
收藏者还说,他绝对不能暴露身份,因为佛像一事在中国和国际上已经引起很大争议,他不希望“家门口出现生气的中国人”。
这尊佛像去年1月至8月在荷兰德伦特博物馆展出,10月开始在匈牙利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3月20日,德伦特博物馆在藏家要求下宣布撤展,佛像被运回荷兰。
收藏者对《鹿特丹商报》说,他担心佛像在匈牙利被扣押,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决定退出展览。
焦点2
双方磋商如何进行?
博物馆称若提供被盗翔实文件可协助联络
《鹿特丹商报》撰写此报道的记者告诉记者,出于职业道德,无法透露收藏者身份。
荷兰德伦特博物馆策展人范菲尔斯特伦向记者确认,《鹿特丹商报》文章属实,佛像持有者确实就是这名阿姆斯特丹建筑师,但收藏者不想与媒体打交道,博物馆也绝对不能公布他的身份。
范菲尔斯特伦对记者说:“德伦特博物馆是一家有信誉的博物馆,我是一名从业30多年、有信誉的策展人。德伦特博物馆曾借用这尊佛像,与佛像收藏者签过合同。我认识佛像收藏者本人,我确认今日做出这一表态的就是佛像收藏者本人。”
范菲尔斯特伦还说,目前佛像已被运回阿姆斯特丹,由收藏家保管。他说,收藏家目前想做两件事,一是期待舆论冷静下来,二是核实佛像的真实身份。而关于佛像身份最关键的疑点是,收藏者说在荷兰第一次见到佛像的时间确实早于中方所说佛像被盗的时间。
范菲尔斯特伦表示,如果福建村民、中国文物管理部门或中国其他任何相关政府部门能够提供更多关于被盗佛像的信息,最好是翔实文件,德伦特博物馆可作为中间人,协助中方与佛像收藏者之间的联络,开始进一步的核实和商谈。
延伸阅读
律师:国家追讨不如走法律途径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喷泉中的十二兽首,可谓受关注度最高的海外流失文物。2009年初,其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在法国被拍卖,刘洋律师代表民间组织“海外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赴法阻止拍卖。几经周折,2013年,兔首和鼠首持有人将两件兽首无偿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文物追讨的标志性事件。
“条条大路通罗马,应该多发挥民间力量,让文物通过各种途径回到祖国。”刘洋表示,这几年他也在持续关注各国追讨文物的案例,文物追回主要靠政府或藏家回购、利用国际公约或法律讨还、捐赠三种形式。而在讨还时,利用国际公约追讨文物并非最经济、快捷的办法,“被盗窃走的文物也可以根据刑事、民事立案进行国际追讨。”
针对流落欧洲的肉身坐佛,刘洋分析,福建当地如能找到章公六全祖师像1995年被盗时的确切证据,及证明肉身坐佛即为六全祖师像的证据,就可参考联合国《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在国际刑警组织登记,前往荷兰申请对肉身坐佛“验明正身”,并根据司法程序讨要。此外,当地村民可提起民事诉讼,根据国际私法原则,向现持有人追索遗失物,即使支付一定费用,也有追回的可能。
为何不看好国家出面,按国际公约追讨?刘洋解释,1995年由国际统一私法协会通过的《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签署国仅37个国家,荷兰议会至今未批准纳入该公约,中国与荷兰之间也没有签订关于文物追索的双边协定。因此,荷兰并不受到强制法律约束……
国宝流落在哪儿?日本不输欧美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诱惑中国文物流失的数量非常惊人。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顾恺之《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等稀世珍宝,均流失海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给出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当然,这不全是流失文物。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副总干事牛宪锋认为:“准确地讲,应称为海外藏中国文物。流失文物应该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因战争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为盗掘、盗凿、不正当贸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国外的文物。具体数量难以统计。”
据了解,这10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等各类珍品,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仅在大英博物馆就馆藏中国文物2.3万多件,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青铜器中就有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稀世珍品。
绘画、地方志和古籍,以美国收藏最多。仅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就有1200余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中国绘画近500幅。而以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精,其中,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引人注目。全美藏有我国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
瓷器,则以法国集美博物馆收藏最佳,馆里的瓷器从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个朝代各大名窑的名品应有尽有,且多为精品。敦煌宝藏七成流失国外,藏于大英图书馆的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是稀世珍宝。
国人印象中,欧美诸国曾从圆明园劫掠了大量珍贵文物,而忽略了邻邦日本。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介绍,日本在侵华期间掠夺大量中国珍贵艺术品,由中国流失的3万片甲骨片,日本有近13000多片。战后日本归还一小部分我国文物即有158000多件之多,此后由于多种因素我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肉身佛像 荷兰藏家 DNA检测 验明正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