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生二孩减大孩入学积分,是何逻辑
地方政府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僵化的“独生子女优先”的思维,还包括将教育和生育情况绑定的做法。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天生的权利,不应该成为“调控”生育的工具。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市卫计委发布消息,从去年3月“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到今年2月底,深圳共有3341名“单独二孩”出生。其中68户家庭受访时反映其“头号烦恼”就是,按现行政策,“大孩入学减积分”。
以前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孩子或家庭的权益,多少还有点理由,但现在国家允许的“单独二孩”,竟然还要影响到大孩入学,实在是匪夷所思。这在事实上构成了对“单独二孩”家庭的政策歧视。当然,未必是相关部门故意要达成这样的效果,而是一种“独生子女优先”的惯性思维在作祟。
以前为了推行计划生育,在很多公共服务或者福利政策上施行“独生子女优先”,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现在世易时移,生育政策已经改变,生二孩只要不违法违规,那在权益上就不应有任何不公之处。人口形势变了,人口政策变了,地方政府的思路不能顽固不化,还沉醉在“独身子女优先”的思维中不知变更。遗憾的是,有些部门或者因为懒惰,或者因为思维僵化,没有主动调整以适应新的政策。
其实,在现有的人口形势下,“单独二孩”非但不违法,而且需要大加鼓励。因为“单独二孩”申请远远低于预期,今年初上海卫计委的官员甚至呼吁符合条件的家庭去申请生二孩。类似情形不止上海一处,很多专家也在呼吁进一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从控制生育转变为鼓励生育。深圳现在“影响大孩入学”的做法,却反其道而行之,等于阻碍更多家庭去生二孩,让人难以理解。
尤其让人想不通的是,生二孩竟然影响到大孩的入学积分,不知道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正如那位妈妈担心的,这岂不会让“大宝觉得是二宝的出生给他的人生造成了困扰”?过去有新闻,说有个妈妈要生二孩,要先给大孩写个“保证书”,保证永远爱她。很多人觉得这是家庭教育不当,但没想到地方政府会有如此政策,导致二孩直接影响到了大孩的权益,看来地方政府才该写个“保证书”——保证不会因为二孩而减损大孩的幸福。
地方政府需要改变的,不仅是僵化的“独生子女优先”的思维,还包括将教育和生育情况绑定的做法。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天生的权利,不应该成为“调控”生育的工具。这种功利化的思维,过去伤害了很多无辜的孩子,在生育政策逐步放宽、走向正?;牡缆飞?,这种扭曲的政策捆绑也该抛弃了。
编辑:水灵
关键词:生二孩 减大孩入学积分 是何逻辑


美再次发射“二手”猎鹰火箭 将10颗卫星送入轨道
中国邮政发行《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京城赏花正当时
英国剑桥举行葬礼告别霍金
马西西接任博茨瓦纳总统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通过多项成果文件
多伦多举行复活节游行
中国“最北”湿地迎来今年首批候鸟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