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仇和曾被称"最具争议市委书记" 激进改革引争议
个性官员主导的改革很强势,也很脆弱。仇和的“步步高升”,被认为是个性官员开始得到宽容和支持。但来自外界的担心一直存在,经济学家姚洋送给仇和两本书,他希望提醒仇和,要避免哈耶克所说的“致命的自负”。
低调再低调,“最具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依然躲不开“争议”。
3年来,昆明城处处留下市委书记仇式“铁腕”的施政痕迹。除了让官员压力倍增心惊胆颤之外,“仇旋风”甚至波及了老百姓家阳台的防盗笼。在宿迁,时任沭阳县委书记的仇和就曾把街边打麻将的人追得四处逃窜,违章过马路的妇女被吓进了厕所。
实际上,仇和的“昆明新政”与他在宿迁推行的激进改革有诸多相似之处,责令官员招商引资,推行问责制,甚至包括种树。他在昆明公开了官员们的电话,其实在宿迁他早这么做了,但依然让人觉得新鲜。
仇和的个性施政其实始于上世纪末。2004年2月南方周末的报道,使时任宿迁市委书记的仇和与“仇和现象”成为社会焦点。现在,他所受到的关注度仍不亚于当年。与仇和类似的个性官员们并非孤例,但很少人能像仇和这样,一次次受到非议又一次次得到拔擢。
作为一贯的作风,仇和讲求效率,希望在最快的时间让人们看到好的结果。现在,他创造的“昆明速度”最能“眼见为实”:三年并作一年,搁浅多年的二环路硬是连了起来;落户手续办理从28日压缩至两天。官员们要连走带跑,害怕跟不上仇的脚步;带着狠劲的仇式语录,在官员中广为流传。
实际上,仇和更像是一个老师,一个教官?;毓斯鸷偷氖┱鸬?,都是由“治官”开始。在宿迁,他扳倒了前沭阳县委书记等贪官,撤换了不作为的干部;在昆明,已有1200多名官员因“影响软环境”被问责。
他的“以官治官”逻辑得到许多民众的欢迎,却遭到舆论和学界的批评。一位开会打瞌睡的官员遭免职,被归结为仇式“人治”之举,事后证实仇和并未作出罢免指示;某县就出台1号文件推广“同桌同餐、公筷公勺、剩菜打包”,而被批“唯上级论”,其实仇和只是在饭桌上提了一句倡议。
官方澄清了上述“误解”:它们与仇和无关。但下属“跟偏”,其实问题不在“偏”,而在于“跟”。
激烈批评者北京大学教授姚洋意外地被请到昆明实地考察,惊诧于“上上下下对仇和的支持”,也感慨“一把手的权力真的很大”。
一把手的施政空间之大,也是仇式改革成功的关键,却也是批评者乃至一些同情理解者最大的担心。2004年,被认为性格温和的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发表评论《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家》说,“我们不忍心批评这个人”,但“仇和的无限权力让人感到恐惧”。
蔡定剑的答案是,中国需要有现代素质的改革家。他认为仇和使用“治民之术”而非“民治”,想成为人民救星,而不是让人民自己当家做主,“很有些视公民为子民的味道”。
但你如果理解仇和的性格,就不会对此大感意外:10年前已被痛批的“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口号,2008年在昆明再次被公开宣扬??峙乱仓挥谐鸷?,不轻易向舆论乃至民意妥协或迎合。
仇和习惯于不被理解,“看准的事情,砸锅卖铁也要做”。他对自己的“超前想法”和特殊阶段发展观充满自信。仇和被公认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型官员”,他保持每天必看40页书的习惯,熟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世界通史》。
“中国要用五十多年,走完西方三百多年的路,怎么走?只能是压缩饼干式的发展。”2004年,仇和这样回答南方周末记者。在仇和的思想中,许多逻辑看起来充满矛盾。“不要截然把人治和法治当成是非的两极,承认宿迁的现状的话,能不能用人治来推动法治,用不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主呢?”
仇和的许多“激进改革”,实用主义色彩鲜明。他现在的搭档、昆明市长张祖林说,“有人认为仇和是理想派,我觉得他是一个实干主义者、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仇和承认自己强硬,但否认自己不民主反法治。仇和成功施行了干部“任前公示”、“公推公选”、“勤廉公示”等具有政治改革性质的实验,并获得成功,有的还成为执政党的制度。政改体现了仇和的胆识。曾两度赴美学习的仇和认为,中国不能搞党际竞争,但完全可以搞党内竞争。
今年9月,一家企业歪曲仇和的批示,诈骗3亿元购房诚意金,一度令仇和面临前所未有的名誉?;?,不过事件最终被澄清。实际上,仇和一直有着中国式“清官”的道德形象。在昆明的就职演说中,他曾发表了“无亲无故”、“无私无畏”等“八无”感言,他的七个兄弟姐妹至今都在老家种地。
个性官员主导的改革很强势,也很脆弱。仇和的“步步高升”,被认为个性开始得到宽容和支持。离开宿迁之后的仇和,在媒体眼中,少了“仇和”而多了“求和”色彩。支持仇和的舆论认为,批评者应该减少争议,多善意的建议。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俞敬尧在为2009年出版的《政道:仇和十年》一书作序时指出,有争议是好事,如果通过反思与总结,使这一个案更具典型意义,实乃民主政治建设之幸事。
姚洋教授获得与仇和对话的机会,他了解到,昆明并未全民招商,滇池也正积极治污,仇和“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他的批评立场依然没有改变。比如,他认为“强力招商是把政府重新带入市场的微观运行”,并对昆明想一步跨入电子产业时代持保留态度。
姚洋送给仇和两本书,一本是《国家的视角》,副标题是“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另一本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他希望提醒仇和,要避免哈耶克所说的“致命的自负”。
编辑:曾珂
关键词:仇和 最具争议市委书记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