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滚动新闻 滚动新闻
五位全国人大代表就完善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答记者问(文字实录)
人民政协网快讯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3日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贵州大学校长郑强等5位全国人大代表就完善高等教育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文字实录如下: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副主任、主持人曲卫国]: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队渭邮烊舜笕位嵋榧钦呋?。今天的记者会是本次会议的最后一场记者会,欢迎大家参加。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是:完善高等教育结构。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五位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先生、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先生、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先生、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先生、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先生,来回答与这一主题有关的问题。现在开始提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感谢主持人,我这个问题是提给海南大学的李校长的。李校长,近年来,我国在支持中西部高校的教育发展上推出了很多举措,海南大学是否从中受益?如果想进一步提高质量,深化改革,您希望继续得到什么样的支持?谢谢。
[李建保]:谢谢。海南大学地理位置虽然在南方,但是我们属于中西部高校。这几年在国家及海南省的支持下,特别是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计划的扶持,海南大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体水平上了新台阶。
[李建保]:近几年,我们校舍建筑面积超过建校以来50多年的总和,博士点从一个增加到五个,建设了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团队,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批科研的基地建立起来,学生质量显著提高,连续五年,每年高考录取平均分以高出各省控制线6分以上持续提高;每年约300名本科毕业生免试进入清华、北大、浙大、天大等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就业率91%以上。一批国家级人才加盟海大,例如:从事海洋药物研究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罗素兰博士,从事海洋工程研究的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汪峻峰博士。这些都是海南大学高速发展的体现。
[李建保]:在新形势下,我们希望国家对中西部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重点高校持续支持,因为建好一所大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一个持续支持的过程。希望国家在“十三五”计划中能够持续支持中西部高校的建设。海南省的博士点、博士生数量都很少,一个学校只有四十来个博士招生名额,根本不能满足科研和地方高层次人才需求,希望博士点和博士生招生数量能够增加。希望国家对于这些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地区的地方重点大学给予生均拨款支持,将国家对地方高校的专项经费一部分转化为常规性拨款。希望中央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规范和梳理地方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这是我的请求和建议。谢谢。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杂志、紫光阁网记者]:我想请问四川大学的谢校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毕业的高校大学生将会达到749万人,为历史最高水平。2014年教育部曾经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休学创业。请问谢校长,您对于大学生创业是如何看待的?另外,四川大学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有哪些有特点的举措和计划呢?谢谢。
[谢和平]: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国家很重视就业、创业,就业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大事情,是一个民生工程。所以,我们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很重视,但是作为四川大学的毕业生,就业不是难事,难在引导学生怎么择业。我们想,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我们一直坚持三种意识,就是对贫困学生就业的帮扶意识,对优秀学生就业的科学指导意识,对普通学生就业的准确定位意识。同时我们川大地处西部,我们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就业,到贫困地区和农村去就业,到灾区去就业。川大毕业生就业连续3年超过95%,基层就业达到16.1%,到灾区就业的达到1.7%。
[谢和平]:对于创业,我觉得这次总理报告专门提出我们国家要有一个创业理念,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样一个新的战略部署,这符合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中高速发展、中高端水平发展。要实现中高端水平发展,要鼓励大学生创业,特别是鼓励优秀大学生创业。优秀大学生创业就是利用他们的知识、他们的智慧、他们学的专业来开创技术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这样才能使中国形成一批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打造中国经济社会的升级版。我想这是我们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一个宗旨。
[谢和平]:大学生创业,要让他有能力、有知识去创业。过去大学里学术性课程比较多,现在大学专门有更多的创新创业课程,要在大学里教他怎么当高管,怎么去把控一些这样的课程体系。怎么去创业,使大学生有真本事,去参与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同时还要有一个理念,就是大学生创业不存在失败。现在社会上讲的失败是算的一笔经济帐,实际上大学生创业成败的过程,对大学生的人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要树立这样的理念。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川大专门建立了创新创业基金,我们和银行建立一个5000万的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鼓励创业。
[谢和平]:另外,我们和成都市共建了一个亿的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和万达建立了万达创业基金,鼓励优秀学生创业。我们还要利用全球川大校友打造创业风险基金,以一种股份制的形式来鼓励全社会的人来支持大学生创业,让一大批由大学生等高水平的人才创建技术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升级版。
[光明日报、光明网记者]:感谢主持人,向海南大学李建保校长提问。一段时间以来,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问题备受关注,请问李校长,您是如何看待地方本科转型的?作为地方重点本科海南大学是否存在转型问题,转型之后高校又应该如何体现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谢谢。
[李建保]:谢谢。这次的总理工作报告里已经明确要求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我觉得国家有这样明确的要求,首先转型的是最近这些年从大专升上来的一些原来是大专和高职的学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作为海南大学来说,它是海南省最好的大学,规模最大,应该说是引领海南省高等教育的一个大学,也是培养海南省各层次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阵地。所以海南大学作为海南最好的大学进行整体转型,可能没有那个必要。在海南大学里面,我们自己有60多个专业,有20多个院系,有1/3的专业和院系是属于应用性本科专业,在海南大学里,要把一些属于应用性本科专业的院系更好的进行规划设计,使它更好地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海南大学还有专门的应用科技学院,也就是专门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包括艺术专业、海洋水产养殖专业、园林园艺专业、旅游专业,都属于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办好这些专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重要的。但是我们还有很多院系,更要谋求长远发展,属于教学科研型结合的院系,这些院系我们要继续把它办好。这是一个方面。
[李建保]:我觉得作为海南大学来说,它属于地方性的重点大学,是海南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建设高校,担负着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所以也担负着为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的重任。海南大学在这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为海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最近也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战略服务,包括为海上丝绸之路服务。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一个措施是在专业方面,我们很多专业设置都和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刚才说的旅游专业,我们的旅游学院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学院,3000多在校本科生,规模比较大,还有热带农业专业、水产养殖专业、特区法律专业等等,都和海南省密切相关。
[李建保]:二是科研平台方面,我们和海南省的区域特色密切相关,我们设立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海南省低碳经济政策产业与技术研究院,还有海南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海南省南海法律研究中心,以及热带资源的一些实验室,都是这样一些科研基地和科研团队。再一个是我们引进国家级高端人才也都是和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引进的中组部“千人计划”汪峻峰博士,是海洋工程有关的专业。最近教育部批准长江学者罗素兰博士,那是海洋生物资源方面的专家,我们正在考虑引进海洋通讯方面的专家,也是和海洋有关的,和海洋、旅游、特区和热带,这是海南大学办学的特色,我们大学的很多培养方向也是在这方面。四是鼓励老师们能够为地方服务,走出校园,走进海南,所以我们让老师们带着干粮走进我们的乡村、海边、热带作物区,能够为地方服务,所以我们提出来“一院一县”、“一师一点”计划,一个学院要重点支持一个县、一个市,副教授以上的教师要重点支持一个点,本身把自己的个人成果转化,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李建保]:学校总体上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梦想,能够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提升老师的学术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地方发展,作为一个好的地方重点大学,服务好了地方就是服务好全国,有地方特色就是一所好的大学。所以在国家的支持下,高校内部进行学科分类,让有些学科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真正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谢谢大家。
[中国日报社记者]:我的问题提给贵州大学的郑强校长,我们都知道在高校的综合改革过程中,大学的管理和治理结构改革是一个重点,您对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谢谢。
[郑强]:因为台上有我母校的校长谢和平院士,还有李建保校长,同样是西部大学的校长。这次两会讨论了依法治国,当然高校就要依法治校。关于依法治校,大学治理结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最近这一两年,全国的高校都在制定大学章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们想,一定要依法来办大学,而不是以哪一个校长的变迁、变更或者是以哪一个时髦的名词来办大学。所以制定大学章程,在我这个地方院校来讲,我想当然要学习中国及世界一流的好的大学的做法,但是我也愿意跟记者同志们透露一下,我作为贵州大学的校长,我觉得在大学治理章程要创新,要符合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规律和贵州大学的特色,这点非常重要。我们有四点做法,关键是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充分体现广大师生办校民主、权利。
[郑强]:第一,贵州大学新的章程拟定今后的校长办公会议要请师生代表参加。第二,我们的学校制定了听证会议制度。就是今后在一定时期,学校的师生有权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对学校的领导和机关、部门,包括院长提出质询。第三,我也很慎重,都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征求了主管部门的意见,就是师生们对办大学过程中,特别是这次总理的报告讲到,对领导不作为的行为,我们以前师生监管的权力和力度都是有限的,但是这一次我们的章程体现了师生的权利,就是贵州大学的学生会、教代会,学生会里面包括本科生学生会和研究生的学生会,有权对贵州大学的领导干部,对渎职和不作为的行为提出弹劾或者诫勉、罢免的建议,“建议”二字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国体,我们要遵循我们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是我们认为这个已经进了一大步,就是充分体现大家的权利。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讲,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国外世界一流大学里面,教师有这个权利,但没有给学生这个权利,所以我们也不能做得过头,做得很激进。所以我们这次提了一个附加条件:凡是由学生会提的建议要经教代会复议方可生效,这样的话就起到互相补充、互相监督的作用。
[郑强]:另外我想补充一句,作为一个西部大学的校长,我和李建保校长也经常谈,我们最想得到的是改革的红利。我们觉得大学治理最重要的,对中西部大学,我们想得到结构上的红利。我们很恳请,就是像李建保教授讲的,我们这几年得到中央及贵州省省委和省政府的大量支持,我可以透露下,我们是穷省办教育,我们在两年之间得到省政府40个亿人民币的支持,中央也给了5个亿的支持。就是由于尝到了甜头,所以我们中西部的大学特别恳请,既然航母可以下水,神舟可以飞天,什么时候也能让我们地方队成为国家队,在适当的时候让13个没有中央直属大学的省能得到中国发展的巨大红利,挑选几所成为中央的直属大学,谢谢大家。
[法制日报法制网记者]:我想接刚才郑校长回答的问题问一下江苏教育厅的沈健厅长,教育部前不久发出了消息,985高校章程已经全部核准完了。211工程的高校也正在进行中。我想问一下沈厅长,江苏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的大省,江苏的高校核准是什么情况?江苏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情况我还想再问一下。谢谢。
[沈健]:谢谢你关注我们江苏的高等教育。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我们江苏省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将负责对省属高校的大学章程的审核,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江苏有134所普通高校、183万在校大学生,这两个数字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当中是处于首位。在134所普通高校当中,有部属高校10所,按照部里规定,这是由教育部来负责审核。我们再扣去新设立的高校,已经设立了大学章程,所以我们目前还需要对81所省属的高校章程进行审核。截止到现在为止,81所高校当中已经有15所省属高校的章程已经审核,将要向社会公布。按照我们的计划,是到2015年12月31日,我们还剩下的66所省属的学校将要全部完成章程的审核,这是江苏省高校大学章程的审核工作。
[沈健]:我再把江苏省关于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涉及到学校的办学,特别是扩大和落实办学自主权,我们怎么样更好地做好为江苏高校的服务工作,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我再进一步回答。我们江苏省在扩大和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方面主要是通过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做好服务,扩大和落实简政放权,扩大和落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为主要内容。我们把该属于高校的自主权应该下放给他们,高校也必须要依法遵规的实施好办学自主权这些项目内容,包括专业的设置,包括人才培养课程的安排、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学科学位点的总量控制的情况下,灵活的让学校自己调整博士点和硕士点,这些权利我们统统下放给学校,这是第一。
[沈健]:第二,取消和下放了对高校的行政审批事项。包括对民办高校校长的聘用核准,包括学校举办一些重大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等等,还包括学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机构的设置等等。
[沈健]:第三,保留必要的对高校的行政审批的事项,只保留了七个方面,主要是围绕高校教师的资格认定,二是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设立、取消、分立和项目的确定。另外,对教育部要求我们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的省属高校的章程的核准,等等这些方面,我们继续保留。作为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做好服务工作。第一个方面是依法治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积极地向政府的法治办和省人大的法工委做好教育的立法和修法建议工作和调研工作。二是对我国的教育法律和地方的教育法规,我们要组织全省教育系统依法施教。这样就为教育的改革发展能够提供一个法律保障。第二个方面是做好教育规划工作。比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五年教育发展计划,做好江苏教育的顶层设计。
[沈健]:第三个方面是制定好各类教育发展的标准,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建设的标准已经涵盖各类教育的学校,江苏省的各类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和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各类教育所涉及到的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已经全部建立。第四个方面是积极争取教育的投入,因为大家知道,教育发展到现在,特别是在江苏省,人民期望的教育是高质量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要提高质量,要人民满意,只能流于口号,所以我们积极争取教育投入。这几年江苏省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了以财政性教育投入为主、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负担的江苏投入保障机制。第五个方面是要做好教育的改革,江苏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已经达到97.5%,义务教育巩固率是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是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51%,在全国名列前茅。所以下一步的教育发展我们必须以改革作为动力。
[沈健]:第六个方面是加强评估督导。第七个方面是抓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第八个方面是努力营造氛围,营造一个在江苏有利于各个学校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所以我也欢迎海内外的媒体都到江苏走动走动,看一看,也给我们的工作多给指导和帮助,努力地为我们营造好江苏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氛围,发挥你们的积极作用。谢谢。
[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中国教育手机报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谢和平校长的。这些年教育界一直在大力推行招生制度改革,我们也关注到川大这些年特别重视自主招生,我想请问谢校长,您如何看待招生制度改革?同时贵校自主招进的学生,包括你们所说的“双特生”,这些特才、偏才,在他们的培养过程中是如何做的?他们在校的学习质量是怎么样的?谢谢您。
[谢和平]:谢谢你提了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很关注的问题。国务院和教育部全面推进国家教育改革,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全社会都很关注,这是影响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事情。对于高考改革,我认为有三个亮点:一是高考改革能够更加促使教育公平和更加阳光,比如我理解这次高考改革取消了很多的加分。二是更加引导我们的考生、学生能够高素质成长、全面发展,我想高考改革就是要试图打破应试教育,打破单用分数来考评,取消文理分科。三是促使考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愿意读、能激发自己潜力、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和专业,也使高校能够更加自主选择考生,选择适合我们学校的高质量考生。这三个亮点我觉得是比较凸显的。但是要做好很难,所以要试点,在推广,我想会不断完善。
[谢和平]:自主招生是一个重要的高考改革的补充,我们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能够发现人才。我真的认为中国的人才很多,通过自主招生来发现那些有特长、有潜质、有真才实学的学生,不要因为他们高考时差1分、2分就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所以,我们学校很重视自主招生。我们从2007年开始就在全国率先招“双特生”,我们为有特殊潜质、有特长的学生专门开个通道。我们有三种渠道:一是在某个方面有很特殊的研究或者对某个方面特别有兴趣的考生,其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这个兴趣他就会去学、去钻,有真才实学,我们就面试,就自主招生。
[谢和平]:二是考到川大以后,第一年我们面向全校报名选择,因为有些学生考入川大之后,差1分不能上他想学的专业,不能上自己有特长的专业,就可以进校以后选择特长生的通道。比如他物理特别有特长,因为差1分读到了信息专业,我们就组织专家面试。三是在通过四年的校园生活发展他的潜质和特长。作为一个大学来说,特别是川大这样的综合性大学,我们既要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具有某个专业很专的人才,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这样的人。比如说对古文字特别有研究,就让他专门研究古文字,不让他学其他很多课程。比如他对考古很有研究,就让他去考古。比如打游戏很好,就让他研究网络,我们要多元、个性化地发现和培养人才,特长生培养作为我们的一个特点。确认特长生以后,我们马上实行导师制,导师培养,重点培养他,在特长领域专攻这个方向,希望将来成为专家,成为这方面的特殊专家。我们川大从高考自主招生入校后再选拔来进行个性化培养,实施个性化培养的323+X的培养体系,其中“三大类”创新人才培养,即:综合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双特生——特殊兴趣、特殊专长”人才培养,根据这样的分类,我们进行不同类型的课程体系。
[谢和平]:总的来讲,通过这样一个体系,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川大的每个学生在川大适合自己的教育。我认为教育本身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通过这种选拔和分类培养个性化,使每个人的兴趣都能够发挥出来,每个人的特长都能够展示出来,只要他努力就有他展示的舞台,就有他成功的机会,这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所以我们想通过自主招生,通过学校内部的各种选拔,使每个学生在川大都能成才,都能成为优秀。特长生选拔的学生,我们到目前为止大概有30多位这样的特长生选拔出来,其中有15位毕业之后因为特长被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录取,因为他们很钻,大学里就有很多成果。比如我们当时文新学院一个学生,是学文学的,他对日本的历史很有研究,不知道什么影响他很有研究,我们把他选拔出来转到历史学院,学日本历史,日本早稻田大学马上就录取他。川大是一个综合大学,校训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达到他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实现他的人生成长。谢谢大家。
[人民日报、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我想请问罗厅长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广东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我想请问的是,广东的高校在改革开放方面有哪些率先的举措?谢谢。
[罗伟其]:谢谢。非常感谢你关心广东的高等教育发展。大家知道,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高等教育大省和教育大省,但还不是教育强省,所以广东也非常注重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几年我们广东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和教育部给我们广东作为省级教育统筹改革的试点省的要求,我们这几年在推进高校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我们在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扩大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36条,围绕着怎么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来展开高校改革。里面包含了依照高等教育法,根据广东的特点,以及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要求,提出来了36条。简单地说,我们在这几年的改革当中,我们做了这么几点:
[罗伟其]:第一,进一步理顺政府、高校和社会的新型关系。特别是在政府部门来说,在简政放权方面,我们省里面教育厅对高校原来的一些审批权和检查等等,行政审批权下放了85%,大幅度下降。
[罗伟其]:第二,减少对高校的微观管理,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比如我们广东在资金的安排上,应该说我们是做了积极探索的。我们对高校的资金安排除了生均公用经费之外,原来是教学、科研,包括其他方面的资金安排,都是对着项目来的,现在提出创新强效工程,以创新强效去统领整个学校的发展。学校制定一个总体的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怎么配置资源,按照学校的特色去建设,怎么制定重点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怎么改革,以及内部治理怎么去做,我们给学校权力,把资金打包给学校。不是以前科研一个重点学科给多少经费,专业成为品牌专业给多少经费,我们是根据一年对学校总体的考核不是对微观的考核,看你的发展情况,我们把整笔资金给了学校,让学校对自己的资金做预算和统筹,完全把资金的安排权力给了校长,得到了校长极大的欢迎,教育主管部门也从微观管理中退出。以前教育主管部门是具体评高校的科研项目,评优秀课程项目,评职称等等,我们从这里退出,构建了新型关系,关键是简政放权。
[罗伟其]:第二是加大对高校的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建设。正如刚才沈厅长说到的,我们一是加强了学校的章程建设,二是加强了学校内部机制创新改革。一个是政府要放权,二是要学校建立相应的机制,要接住,如果放了权接不住这个权就用不好,所以我们要求学校要接好,就是内部机制的建设改革。我们把协同机制和内部机制的改革放在高校改革的核心,怎么样激活学校的活力,怎么样使学校能够把学校的改革、调动学校内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能更好地科学配置资源去改革,我们认为这方面是最重要的。再就是把职称评定、专业设置等权力已经下放到高校去了。
[罗伟其]:第三就是广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高校里面,让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色,既办一流学科,提高我们的办学质量,又强调办学的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对各学校来说,我们不定统一的模式,给学校更多的怎么样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自主调整学科、调整专业设置、调整学科结构、调整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进学分制,我们去年出台了学分制的改革方案,目前的推进情况来说,得到了各个高校的广泛认同。
[罗伟其]:第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强师工程,省里面这几年专门对怎么样提高高校的教师队伍水平上,我们和教育部、和省里面的各有关部门加强了这方面的顶层设计,增加了大量资金投入,使得我们在教师队伍这一块从引进到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升广东高等教育的办学能力和水平,协同机制的创新前面我说过,我们认为是高校改革和建立的一个重要方面。再一个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按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我们积极的推动产教融合和中高职衔接、和应用本科衔接,把我们的通道打通,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本科,到专业硕士学位,到专业博士,在一类人才的培养上的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罗伟其]:总之,广东在高等教育改革当中,根据广东当好排头兵的要求,怎么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实施,为广东继续当好排头兵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我们会继续推进高校的改革。谢谢大家。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记者]:我的问题想问罗厅长: 2014年国家出台了有关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相关意见,想问问广东这方面是怎么做的?您觉得应该怎么解决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问题?谢谢。
[罗伟其]:谢谢。这个问题我觉得提得非常好。国家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这个非常好,对各地、各省、各??拐夥矫娴母母锖徒徊铰涫蹈咝0煅ё灾魅ê屯晟浦卫斫峁故且桓龊芎玫闹傅夹晕募?。我想简单介绍我们做的三个方面的工作。
[罗伟其]:第一方面,我们广东也相应出台了关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文件。我们比国家出的早一点,我们是2013年出的,当时教育部让我们做综合改革的试点,我们2013年出台,是36条。但是国家这里面的内容我们基本都包含了,这是第一方面。
[罗伟其]:第二方面,我们加强政府部门的简政放权,减少微观管理,扩大对高校的宏观指导,减少对高校的各种检查评比和影响,充分相信高校校长、书记的办学能力和治理水平。所以我们围绕这个专门清理了相关的管理和审批,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前面我说过,减了85%。再一个是我们根据各个学校在实施过程当中提出的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方面,不仅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还涉及到人事部门、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涉及到国家层面,也涉及到省的层面,根据实施的情况,我们理了一下存在的问题,把它分清楚,哪些属于需要国家层面支持的,我们跟国家教育部等积极沟通去争取。二是省级层面,哪些是其他部门的,我们让省的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哪些是教育厅自己的,教育厅全力以赴解决好问题?;褂心男┦茄W陨硪饩龊玫?,也有些学校在内部治理方面,自己也存在着机制和体制管理上需要改革的问题。这样联动起来,把这些问题理清楚。我们去年对实施的情况做了一次评价,对我们继续推进下一步的工作很有帮助。
[罗伟其]:第三方面,我们加强监管,强化高校内部治理和自我约束的机制。我们担心一放就乱,现在只要把高校的章程建起来,把高校的机制建立起来,使高校的治理体系完善起来,就能够放给它,不会乱,它就能接得住、管得好。比如刚才说的经费管理,我们实施几年下来,高校整体上是有能力把经费管好的。新专业的设置和硕士学位的调整,以及学科的调整、重点项目的确定、科研项目的决定、教改项目的决定等等,我们把权力下放给学校之后,到目前为止学校都管得很好。比如以前一个学校申报科研项目,可能是一个具体的老师对着教育厅来申请,一个团队对着我们来申请,比如A校根据历年的情况可以申报50项,A校自己组织去评比,学校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优势,50项应该怎么安排最合适,最符合学校的发展,学校有自主权就可以自己做了。人家会问,学校的科研处、教务处会不会成二政府,会不会出现乱的问题?但是实施几年,我们认为学校很自觉,总体上还是令人满意的。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谢谢主持人,我的问题是提给郑强校长的。刚刚郑强校长提到贵州大学章程这样的话题,我也查阅了教育部官网公布了47所大学的章程,在我看来这些章程是各具特色,但是内容很繁多,请问郑校长,大学章程的看点究竟在哪儿?章程在大学治理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谢谢。
[郑强]:谢谢。刚才实际上我已经回答了,高等教育有普遍的规律。说实话,我虽然是一个校长,但也是一个公民,我最担心的是要避免出现全国的章程都差不多,有几个样板大家都去抄。实际上真正要做章程就要讲实用性、可用性、可操作性,还有一点是特色性。我们大学有它的结构,有校长,下面有很多教务处,结构上大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结构而言,作为一个中西部的大学,大家知道我是从浙江大学去的,我的贵州大学是不能办成北大、清华、浙大的,我们可以学好的,但是有一点,地方高校就得把自己主要的目的设立为培养本地急需人才、培养能够服务贵州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就是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到底成立什么系,前几年大家都一样,看到哪个热闹都去干。我说贵州大学就应该把看热闹的眼睛盯到贵州,比如贵州大数据,在全国率先要把大数据产业做好,大家都叫计算机系、信息系,我的调整就是把我的信息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调整到大数据方面。最近贵州的苗药,地方民族的药品很受欢迎,我们就要培养这方面的,这叫教学结构,培养人才的结构要调整。
[郑强]:另外一个是要出新,这个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要充分地体现师生诉求。到底这么几十年办下来,我们说权力要下放,权力不能关在笼子里,权力不能任性,实际都在讲这些,大学更要体现民主办校的思想和精神,实际我在第一个问题里已经回答了。我为什么在这儿说,因为我也担心我的一些奥妙,有些新的想法,马上有人都一样了,那叫千篇一律。我在这儿跟记者朋友们讲所有权就是属于我的。我觉得有几条的确是新的,能够让师生参加办公会议,我在好几个大学当过校领导,当过教授、院长,我知道很多学校没有。第二,听证会议制度,这一点我也应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监督。第三,我们当然不能去走西方的路,我们是自己的大学,中国的大学,我们在中国体制下、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这个总的体制下,我们要充分体现广大教师对大学干部的监管,我觉得是符合中央和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的,比如有权力对不称职、失职的领导提出罢免的建议这一条,据我所看到的大学章程,它也是首创。不见得中西部你们认为落后的地方一切都落后,遵义会议就是在贵州开的。谢谢大家。
[四川电视台记者]:我非常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异地高考问题,所以想请问沈健厅长,江苏在这个问题上进展如何?谢谢。
[沈健]:谢谢你的问题。我理解你这个问题关乎教育公平,因为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基础,一个孩子能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关系到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外来务工人员为我们流入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当地的政府,理所当然要尽最大努力为他们,也包括他们的随迁子女接受教育提供公平的机会。早在2012年12月,根据中央的要求,我们江苏省省政府办公厅已经转发了教育厅和相关部门,有关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参加考试接受教育的通知,根据这个通知精神,从2013年开始,在我们江苏的外来务工和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他们只要取得了江苏的高中学籍,接受了完整的高中阶段的学习。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因为我们现在实施的基础教育是在国家的统一课程标准的前提之下,各地是可以编写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教材,并且各市的教育局可以自由选用,绝大多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省份还实行了经过国家同意是分省的命题和考试,因此让他们有完整的高中阶段的学习经历,主要是让他们在江苏如果报名考试,和本地高中生一样的话,都可以同样顺利的反映出他们考试的真实能力和水平,能够顺利录取。
[沈健]:当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还有两个要求,一个是要有固定职业和固定的居住地,这里面包括租房的,就可以报名。我有几个数字说一下:2013年我们实行这一个政策以后有347名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在江苏报名参加高考,有263名符合条件的学生被在江苏招生的高校录取。2014年有3002名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江苏报名参加高考,有2309人被符合条件在江苏招生的学校录取。2015高考的报名工作已经结束,目前有7454名符合条件的来苏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已经报名了,准备在江苏参加高考,他们的录取情况将要根据他们考试的成绩和在校学习的表现综合评价给予录取。
[沈健]:我们下一步将按照《通知》精神,继续做好随迁子女在江苏参加考试和录取各个环节的工作,切实的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谢谢你。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这个问题想问郑强代表。中国作为人口和大学都非常多的国家,我们大学的排名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相对于落后,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另外,通过完善高等教育的治理结构,能不能破解这一难题?谢谢。
[郑强]:我觉得大家应该以正常心态、平和心态来看待大学排名,就看你的内心。我现在看贵州大学的排名,我以前工作的大学,一个四川大学、一个浙江大学,我把他们的排名都当做贵州大学前进的动力。实际上五花八门的排名大家不要特别看重,现在的排名主要是综合排名,十项全能和五项全能或者七项全能,实际上重要的是大学办出特色,我相信大学校长都会这么看。有特色的大学就是好大学。当然你说看不看总量,要看,就像我刚才介绍的,我去了贵州大学就把白酒学院建立了,那就是中国的黄埔军校,北大、清华,哪个好大学能够整个白酒整到贵州这么好,不容易。但是我其他比不过,没关系,这是我对排名的一个看法,要有平常心。
[郑强]:关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大学的创新能力,我也是这么想,也要有平常心。这和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性是有关系的,我还是这个观点。当一个国家的民族整体文化没有夯实的时候,即使出一个诺贝尔奖,也不代表这个国家真正科技的强盛。我觉得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到美国,到世界各地,大家有口皆碑,中国的高等教育和中国的整体教育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的,这点请你们相信。我刚从牛津回来,他们所有的教授都讲真话,说如果不是教育的发展,怎么能给我们教育了这么好的中国年轻人,到外国来,让我们看到高兴。英国大概有20%的大学要倒闭,这是事实。所以我觉得中国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积累。同时我们要有正确的观点,就是大学的培养总体是培养健康的人才,心灵健康。我们觉得技能重要,专才也重要,但大学的根本还是大多数人民受到基本的教育和人格的树立,生活美满的心灵的陶冶。
[郑强]:关于中国大学治理结构今后有什么期待,我还是重复一句话,希望记者同志有平常心态,也希望你们给我们鼓点劲,给我们加点油。我们一定会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的大学一定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同步前进而发展的,不会一步就能登天的。就像我现在任教的贵州大学,我相信全校师生都会努力,他们都承认这几年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谢谢你。
[香港紫荆杂志、紫荆网记者]:我的问题是如何在制度的制定上预防、避免甚至是杜绝高校在自主招生当中出现的腐败问题,还校园本来的纯洁,给公众一个应有的信心。谢谢。
[谢和平]: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也是我们中国高等教育包括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前几年是一个很热的热点,但是这几年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不那么热了,因为国务院教育部对阳光招生公开公平招生已经作了很多规定和要求,并且已经在全国全面推广。从国家层面的制度上要求阳光招生,所以现在我们校长招生时完全可以像教师一样放假,由计算机程序处理,根据分数调档,包括各个省市的考试院和我们学校招生办,都是根据学生报名、专业选择以及择优录取的原则录取。
[谢和平]:另外,过去很多的加分,这个加分那个加分,包括青少年加分,现在全部取消了。过去在这方面大家有一些不放心的地方。在正式高考录取招生这个环节,我认为中国高校已经很阳光了,我认为没有不公平的地方。公平之后,我认为很多考生调节的余地都受到了限制,差1分这个专业就不能上了。招生阳光公平到什么程度?差1分进不了这个学校,如果再差1分进不了第一志愿专业。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自主招生各个学校都有严格的制度程序保障,川大自主招生是临时库里选专家,临时出题来考试,核心是当场要考出真才实学。比如川大特长生的考试,说你文学很好,几个专家马上现场出题让他写五首诗;比如设计很好,现场出题,把设计做出来,因为材料的真实性我们要审查。他说他特长,有小说、专著,是不是自己著的,都通过自主招生来考察。特长生招生录取过程,我们全程录像,如果社会上有任何质疑,我们可以把录像调出来看。
[谢和平]:总体来讲,我们通过阳光招生和真才实学的现场专家考察,来确保招生的公平公正。谢谢。
[曲卫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我们明年再见。
编辑:曾珂
关键词:人大代表答记者问 学生会罢免渎职领导 贵州白酒学院 中国的黄埔军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