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5全国两会>本网特稿 本网特稿
陈凯歌:“不需做很多,但一定要做好!”
原标题:全国政协委员陈凯歌:“不需做很多,但一定要做好!”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8日讯(记者 赵莹莹 韩洁) “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讲到了共筑精神家园这样一个概念。说老实话,作为一个电影人,我感到对共筑精神家园有一份责任。”6日下午的文艺界小组讨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陈凯歌有感而发。
在陈凯歌看来,精神家园需要共筑,并不等于这个共筑的行为需要以集体的方式体现。艺术家要处于孤独之中,“宋丹丹演戏,她得孤单,才能演好。我感觉,只有心有所动,才能真正创作出好的作品。”
31岁时,陈凯歌拍摄了人生中第一部电影《黄土地》,那时摄制组不到40人,只有一辆面包车、一辆小轿车。总共花了35万元拍摄完成后,轰动与争议并存,有人质疑怎么能把一篇很短的散文拍成故事片?是什么触动了他?
“眼前的景物,看到和看不到的。”陈凯歌现场讲起了赴陕北拍摄时的故事,“天擦黑到了黄陵县,当地人带我们去看黄帝陵,满地都是一尺多厚的柏树叶子。走过去看到一块石碑, 碑文“桥山龙驭”,郭沫若写的。那个时候内心深处所感觉到的震动、作为中国人的那种感受,不可言喻。到达佳县时,夜夜入耳的都是黄河的奔流声。那个时候,你才能感觉到精神上的归属是什么、你是什么人、你从哪里来。”陈凯歌说这样的感动,他一辈子难以忘怀。
“文化艺术创作没法搞大跃进,没法搞多快好省。”说到这个问题,陈凯歌再次抛出了故事。有一次他到云南,看见一个彝族老人手拿竹子在雕刻,4个小时没动。这让他脑海里立马浮现出到罗马梵蒂冈教廷的圣彼得大教堂时,一位在圣像前跪了4个小时的修女。在他看来,做艺术也是一样,必有虔诚之心才能够从艺,“一个雕刻竹根的老人,一个跪在神像前的修女,这两件互不相干的事长久地影响着我”。
陈凯歌说,他拍电影已有30多年,每两年或3年出一部片子,至今都还觉得做得不够好。这种状态下,才能获得进行创作的乐趣,才能明白自己是谁,“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个概念:不需要做得很多,但一定要做好!”
编辑:孙莉姗
关键词:陈凯歌 共筑 精神 家园



湖北迎新一轮雨雪 动物“花式”过冬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