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博士返乡笔记背后的真问题
春节长假期间,一位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返乡的交通不再那么拥挤,故乡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却有失落;青年打工者的婚姻受到物质的压迫,而知识在乡村显得无力”……这位名叫王磊光的80后博士生在文章中描述的乡村生活见闻,触动了一大批读者,不少人评价“感同身受”。
展现真实的“村庄里的中国”
王聃
关于乡村,在数十年前,知名学者董时进就曾经指出:“我素来认为要知道乡村的秘密,和农民的隐情,惟有到乡下去居住,并且最好是到自己的本乡本土去居住。依着表格到乡下去从事调查,只能得到正式的答案。正式的答案,多半不是真确的答案。”作为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的一名博士生,虽然王磊光返乡笔记的篇幅不长,但主动地沉下心观察乡村的变化,并将其撰写成文,此种不疏漏农村的为学态度,理当赢得肯定。
正如网友的评论所感慨的,这篇博士返乡笔记,既是一个返乡学子眼中爱恨交加的“老家”,亦是无数人所熟悉的乡村文化切面:家乡是用方言来思维的;许多同学只读到初中就出去打工,如今他们中的不少人在城里有房有车;过年回家的路途遥远,让人对“男儿志在四方”的观念产生厌倦;农村里人与人的关系,很大程度是靠老一辈的关系所维系,年轻一代的关系早已被现实割裂;很多农村老人倒毙在田间地头,病死在床上,儿女都不在身边;农民处于“个体自治”状态,惟有春节、祭祀、葬礼才能彼此相聚。细节熟悉,却又令人揪心。
乡村的凋落与沦陷,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谈到过,这位博士的返乡笔记,显然再一次强化了关于乡村文明凋敝流失的印象。尽管博士描写的只是“一个东西两座大山夹住的狭长谷地里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庄,但从笔记中我们又几乎可以看到当下农村建设中的所有问题:曾经对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尊敬,已不复存在;农村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普通的农村家庭也遭遇着裂变。人情开始变得冷漠,曾经具有凝聚力的农村开始“原子化”。而大多农村居民所不得不直面的,更是医疗、留守与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它们催人烦恼与忧愁。
以上是村庄的承受与悲伤,又何尝不是真实的“村庄里的中国”?不错,对农村关注的政策力度在逐年增加,但农村的沦陷仍然在持续,农村的重建任务还任重道远。此种落差为何会产生?一方面固然在于重建需要时间和逐步的推进;另一方面也即更重要的缘由却在于,城镇化过程中对乡村的反哺力度依旧远远不够。农村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城镇化的原始动力,城镇化却走得太快。它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却又少给其另外的谋生渠道;它把大批的农民吸引到城市,却又吝啬去关注那些留下来的人;至于农村中的秩序和文化流失,更是难以被深度眷顾。
每个远行者心中都有一个故乡。但倘若不曾认识“老家”,就会不认识农村,而倘若不曾认识农村,就更难言认识中国。如何来看待一则引发关注的博士返乡笔记?尽管作者王磊光认为,这只是一个媒体事件,自己不过是“不小心卷入了其中”,但此种对于故土的学人热忱,有必要被推广。与此同时,必须深刻地看到,返乡笔记提出的,更是乡村治理和农村建设的命题。农村因为城镇化已经失去了太多美好的事物,失去的不能再失去。我们有必要从乡愁中抽身而出,更好地建设新农村,重新定义乡村与改造故土,这有赖全社会的戮力同心。
认同无门才是返乡笔记内在逻辑
苏宜
王博士在返乡笔记中提到的现象在农村广泛存在,金钱冲淡亲情、利益打压婚姻、生活碾压知识等现象能得到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白领、知识分子的认同,引发了很多人的心灵共振。然而,王博士在笔记中流露出来的为美好事物消逝而惋惜、为农民生活压力增加而悲天悯人的心态或并不恰当。该笔记通过将对农村简单粗暴的记忆与现实对比,表达了一种浓厚的文学化的忧虑,隐含着对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解和困惑。
农村没有变得更坏,实际上还是在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迈进。王博士所感叹的外出打工者常年不回家、农村人情日渐淡薄等都是农村和农民主动适应现代化的正常举措,是农村发展的必然。由此也必然带来农村的巨大改变,农村和农民逐步进行分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将会进入城市、获取财富。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和途径,拥有技术、生意头脑等等都是有效手段,甚至是比知识更为便捷的方式,从而使得很多人对知识本身产生了怀疑和无力感。
这实在是和知识无关,而和掌握知识的个体密切相关,是农村知识分子既难以融入城市又无法返回农村的应激反应。从农村通过读书来到大城市的年轻知识分子,在面对急速变化的时代时,发现仅凭自己的知识短时间内无法在城市立足,自己所熟悉的熟人社会网络在城市毫无用处,产生了对自己和知识的怀疑,进而将美好的理想寄托到了农村。然而,当他们回到故乡时,他们发现故乡已然被城市同化,想象中的熟人网络也不复存在,农民似乎也变得和城市人一样追求自身利益,他们理想中的精神家园瞬间崩塌了。从而对农村感到了迷茫,对知识的作用产生了疑虑。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幼时那些学习比自己差、知识比自己少的同龄人,通过打工和做生意,生活甚至比有知识的自己更滋润时,这种知识的无力感就更加突出。
农民从未对自己的前途和农村的未来迷惑过,反倒是一些知识分子对农村的发展忧心忡忡。其实,现代化必然改变乡村。改变的不仅是乡村的形态,还包括乡村的文化和农民自身。知识分子没有必要将农村想象成寄托精神家园的乌托邦,也无需对知识无法在短时间内发挥改变命运的作用而哀叹。长远来看,农村必将是被现代化洗礼后与城市紧密相连的农村,越来越远离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知识也必然会发挥本该起到的作用,成为农民融入现代化重要而不是唯一的手段。
当处在夹缝中的农村知识人逐渐成长起来,在所在的城市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认同时,必然会正视当下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为农村感伤,不再赋予知识本不该有的功能。届时,我们或许可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再回头看这篇博士返乡笔记。
编辑:水灵
关键词:博士返乡笔记 真问题 春节长假 上海大学 村庄里的中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