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影视公司IPO 不应成为娱乐圈资本盛宴
马年最后一个交易日,范冰冰和赵薇以唐德影视股东身份现身深交所上市仪式现场。作为近期热播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的制作方,唐德影视因拥有众多明星股东而备受市场关注。2009年,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拉开了影视公司明星造富的序幕?;葡?、李冰冰等都曾出现在当年华谊兄弟股东名单中。5年来,A股上市的影视公司已缔造了至少50位明星股东,影视明星与资本市场的联姻愈加频繁。一批一线明星已经出现在预披露招股说明书的股东名单中。
明星们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收益,多达上亿,少的也有上千万。据悉,范冰冰、赵薇是在2011年4月唐德影视增资扩股时进入,分别持有128.99万股和116.99万股,每股成本2.3元。不到4年,投资收益秒杀所有PE,轻松超过30倍。作为海润影视股东,孙俪持股市值达1.7亿,而她在2012年的入股成本仅900多万。明星们在资本市场“造富机器”上轻松赚取丰厚收益,已成中国资本市场一大特色。而在明星股东现象背后,是持续升级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与文化传媒娱乐行业证券化的浪潮。2014年6月,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7部门下发《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对电影产业实行金融支持政策,降低了电影企业的融资门槛。
但文化产业证券化不等于娱乐圈的资本盛宴,更不等于众明星高片酬之外的资本狂欢。明星股东大行其道反映了目前影视公司核心竞争力欠缺、公司文化对影视明星的过于倚重、经营粗放、缺乏具有稳定成长性的商业模式,也集中反映了目前A股市场IPO制度的致命缺陷和目标错位——本应以满足企业募集资金需求为主的新股发行,逐渐演变成了控股股东与娃娃股东、明星股东、PE等各路资本高价减持与造富机器。
明星股东成为A股特色,背后隐含的是明星成为影视公司的稀缺资源。在美国、韩国与我国香港特区,明星就像是影视公司的赚钱工具,一部电视剧中演员成本绝不可能像我们这里这样达到近50%甚至更多。对于他们来说,成为公司股东的可能性更少之又少。在美国,好莱坞六大片商几乎垄断了主流影片市场,这些公司都有悠久的历史,明星们想要成为迪士尼、华纳兄弟、派拉蒙这些公司的股东几乎是难上加难。对于中国而言,影视行业是一块新兴的市场,仅在浙江横店,就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公司。煤老板、地产商、怀有影视情结的企业家、想要转型的创业者都纷纷涉足影视业,蜂拥而来的资本抬高了明星身价,让明星成了公司的核心资源。
明星股东现象,还有一层原因是影视公司巧借明星资源拉升股价,在IPO中获得更高估值,利用明星效应刺激市场关注和投资热情。前几年,股市上盛行过炒“疑似明星”股票,和大牌明星同名同姓的股票账户如果出现在股东名单里,虽然真实身份难以辨别,却往往引发中小投资人跟风,出现连续涨停。现在,这种假借明星名字炒作的方式已经式微,影视公司寻找具有影响力的明星,与他们合作成立工作室,进而IPO,已成当前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商业模式。明星股东在A股市场星光璀璨,拥有明星的影视文化公司普遍获得很高溢价。在缺乏理性的投资市场,明星效应甚至能左右股价的走向。因此,明星大规模成为上市公司股东,与其归因于明星的主动“投资意识”,不如说是目前“全民粉丝经济”下对明星资源的过分追捧。
众多明星游走于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甚至IPO前的风投市场,资本市场成为明星们娱乐之外的盛宴。明星们与其他限售股东一样,其股份大都会等待解禁后适时退出。2009年上市的华谊兄弟,即便让明星以低价购得公司股份,仍阻止不了明星们解禁后纷纷减持股份、另觅他枝。
作为演艺明星个体,其在资本市场获取巨额财富,只要不牵涉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都是正当的投资,无须以仇富心态来评说。但明星股东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笔者认为却很值得我们从沪深股市的IPO顶层设计方面去反思。无论如何,IPO不应成为造富机器与亿万富豪生产线,文化产业IPO也不应蜕变为演艺明星们在资本市场的集体狂欢。
编辑:罗韦
关键词:明星 影视 股东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