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春节文化别只剩下“吃”
原标题:环球时报:春节文化别只剩下“吃”
距春节除夕已然开始倒数了,年味也越来越浓了。然而,不论是小年吃关东糖,还是春节吃饺子,仿佛大多数人对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记忆只剩下“吃”了,但即便如此,人们对“食俗”背后的真正含义也并不了解。其实,中国文化许多深远的智慧都蕴藏在了这些传统的节日习俗里。
什么叫除夕?“除”是扫除、清除之意,“夕”就是最后。也就是说,在春节来临之前的最后七天,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大扫除”。除了要打扫屋内的灰尘,更重要的是清除人心中的垃圾与污垢,反省过去的行为。等到大年初一,正式迎来新年,万事万物都开启了新纪元,人的生命成长也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这是一个心想事成的起始点。
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又是什么意思呢?“饺子”就是“交子”,“交”是相交之意,“子”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位,代表万事万物的开始。“春节”代表春天的开始。正值冬去春来之际,我们来包饺子,饺子里面有馅,外面有皮,以面皮包裹着馅料,寓意着此时天地之间的状态——阳在内,阴在外,阴阳相交。
另外,“饺子”的形状就像种子,万物的种子里都有一个核,这是能让事物生长、生存最宝贵的东西,也是人之所以成人的重要资粮。有了种子,才能生发,方能长成参天大树。在包饺子的时候,会用手窝出花边来,就像是春天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了一小圈嫩芽,彰显着生命的无限希望。
贴春联的习俗,最早起源于道家文化。古人把符咒刻在桃木上,用来驱邪。后来,便慢慢演变为经典、祖训写在桃木上,以警示后人、垂范子孙,民间的春联便是由此而来的,逐渐写上了祝福、美好、喜庆的内容,寄予了一年新始的好寓意。
通过对传统民俗的简单解读,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中国文化无穷的智慧,和教化人心的功用。但现在中国人过节只注重“食俗”,这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而造成的。文化的传承,需要依靠教化的力量。在过去的100多年中,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风俗、仪式被当成“糟粕”剔除出去了,这是因为人们对这些事物没有进行深入的认知与彻底的研究,便将其摒弃了。纵观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仍然历久弥新,不断焕发新的光芒,就是最好的证明。
笔者认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从两个方面做:
一是“从内而外”,不仅要从“外在形式”上重视,更要从“详明内容”及“深挖意义”上继承发扬。
二是“从外而内”,先从形式、仪式做起,然后赋予它文化内涵,融入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传统的民风民俗都亟待恢复,但不能仅从形式上恢复,更要认知它的寓意,就如中国古代讲的“格物”,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史为鉴,了解它对现在社会的意义与价值。▲(作者是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编辑:水灵
关键词:春节文化 吃 除夕 年味 传统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