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冰川矿泉水,到底清不清
近年来饱受质疑的高铁免费发放的5100冰川水,因新华社12日的一篇报道,再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按照铁路部门的说法,凡动车、高铁乘客均可凭票领取一瓶330毫升的“西藏冰川5100矿泉水”。对乘客来说,水是免费发放的。然而,免费的水却不一定好喝,也并不能就因此让人感恩戴德。习惯了“免费模式”的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们,对这一瓶免费的水,充满了质疑。
一方面,发放过程如此不规范,有的领不到,有的随便拿,操作流程有没有一个标准?没领走的多余的水到哪里去了?另一方面,发放这种“高品质”的矿泉水,是否有必要?发便宜得多、容量更多的普通瓶装水,不是更能让乘客满意吗?作为国有企业,铁路总公司和中铁快运,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同类产品平均价5倍以上的这种高端矿泉水呢?
实际上,早就有人开始质疑高铁免费发放5100冰川水的合法性问题。2013年2月,广东律师庞琨起诉铁道部,理由为铁道部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职责,拒绝公开 “西藏冰川5100矿泉水”在车站内发放的依据。铁道部的回复是,“火车票中不包含西藏冰川矿泉水5100”,同时以不属于政府信息为由,拒绝回答发放免费矿泉水的理由。而这一次报道中,铁路工作人员的说法是:“主要是为了提高动车组服务质量、提升旅客乘坐体验,以及适应市场竞争的一种营销服务”。
我们都已经很熟悉商家的各种“营销服务”,都明白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也都明白所谓“营销活动”是有时效性的,即使是市场常见的营销手段,也总有一个截止的期限,然而像中铁总公司这样的“营销活动”时间之长,成本之高,令人佩服。仅从5100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来看,从2008年首次采购至今,铁总旗下中铁快运累计已投入15.92亿元买水,每年数亿元的采购开支,都计入了国家铁路的运营成本。
能这么玩下去的公司,要么巨有钱,赢利多到不好意思,要么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其实,从《中国铁路总公司2014年三季度审计报告》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跟其他央企比起来,铁总并不算是赚钱的主。因为截至2014年9月末,铁路总公司负债合计已高达3.53万亿元,负债率超过了64.77%,而且年年亏损,负债年年增加。
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看,高铁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眼下的亏损是政策性的,需要也应该由国家公共性支出予以支持。但国家财政补贴花的是纳税人的钱,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花得物有所值。把钱扔到乘客并不十分需要的高端矿泉水上,这不就是典型的“崽卖爷田心不疼”吗?
每瓶“西藏5100冰川矿泉水”的生产商,均是西藏5100水资源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央证券登记公司提供的信息显示,这家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注册地是英属开曼群岛,公司的大股东则注册在美属萨摩亚群岛。这家外资控股企业公司,却似乎在央企中能量极大,不仅借中铁快运起家,最近还搞定了中石化,已经进入了中石化大多数易捷便利店渠道。
英雄不问出处,企业的性质并非“原罪”。但要让市场成为英雄的舞台,市场环境必须是公正公平公开的,这样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大展拳脚,受益的是整个经济体以及每个公民。如果中铁总公司、中铁快运以及5100冰川水公司也能秉承这样的逻辑,并把它讲清楚,公众不仅不会质疑,反而会肯定其在市场开拓上的成功,当成商场经典案例予以传扬。而涉及数亿乘客,持续多年,耗资十多亿的国企采购,却一直不能讲清楚决策过程,是否招标,以及招标流程,如何不让人疑窦重生?
中央多次强调,国有资产资源来之不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在当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不但不是例外,从严治企还必须升级加码。今年,中纪委将对重点骨干国企进行巡视,巡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利益输送”。在这样反复放风喊话的形势下,以反腐推动国企改革已箭在弦上。此时,国家通讯社质疑5100冰川水,任何有心人都能从中琢磨出一点味道来。
编辑:水灵
关键词:冰川矿泉水 高铁 新华社 舆论焦点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