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冰山上的来客》剧作者乌·白辛与他的创作
■白辛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和西藏前后生活了4年。《冰山上的来客》这部使白辛一举成名的电影剧本就是在行军的马背上产生的。他经常与战士们一齐站岗,电影中的很多故事表现的就是他在帕米尔和西藏的经历……
近日,在脍炙人口的经典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扮演杨排长的演员梁音逝世,人们在缅怀这位艺术家的同时,又追忆起长影厂1962年摄制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高原之歌》?!陡咴琛返母璐示哂信ㄓ舻拿褡宸缜?,伴随着塔吉克民歌质朴的曲风和独他尔琴弦上悠扬的旋律,被深深地镌刻在观众的记忆中。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就是我国著名戏剧家乌·白辛。
《冰山上的来客》久演不衰
乌·白辛原名吴宇洪,生于1920年,是我国赫哲族戏剧家、旅行家、电影导演和诗人。“乌定克”是黑龙江境内松花江支流倭肯河的赫哲语谐音,祖姓,“白辛”是笔名。白辛在他年仅46岁的人生之中,创作出《冰山上的来客》、《赫哲人的婚礼》、《黄继光》、《焦裕禄》、《印度来的情人》、《映山红》等电影、话剧、歌剧剧本,导演了《风雪昆仑驼铃声》、《伞兵生活》等10余部电影艺术片、纪录片。他所有的作品,包括早年的诗作和部队生活中的特写,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1981年,在他逝世15年以后,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少数民族作家”展览,排头名的是满族作家老舍,第二名就是白辛。
翻过千层岭,爬过万道坡,
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
野马似地雪水河,
冰山埋藏着珍宝,
雪水灌溉着田禾。
一马平川地戈壁滩哟!
放开喉咙好唱歌。
河水向东流,太阳又东升,
爬上了萨里尔的高山顶,
跷脚儿望着北京城,
沧海接连着天边,
大山冲破了云层。
飞驰万里的白云哟,
捎封信儿到北京……
这是长影厂1962年摄制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高原之歌》。
1951年,白辛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在朝鲜,他写歌词、短诗、特写和报告文学,还写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剧本《为和平而战》,可惜刚刚写完,手稿就毁于战火。1954年3月,他奉调来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编导工作,多次率演职人员到我国的新疆、西藏等地深入生活,写出了《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帕米尔高原历险记》等游记散文,拍摄了《在帕米尔高原上》、《勾格王国》等反映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和文物古迹的艺术纪录片,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和国家奖励。
为了这些工作,白辛在新疆帕米尔高原和西藏前后生活了4年?!侗缴系睦纯汀氛獠渴拱仔烈痪俪擅牡缬熬绫揪褪窃谛芯穆肀成喜?。他经常与战士们一齐站岗,电影中的很多故事表现的就是他在帕米尔和西藏的经历……
帕米尔高原有一哨所,排长叫杨光海,祖籍黑龙江,当年张学良将军率军到西北的时候,随父母到了宝鸡,后来参加了解放军。白辛和杨排长等人在一个塔吉克人称为人熊沟的哨所生活,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有“人熊沟”,有间谍们所潜伏的“瓦冈金”,有放牧的卡拉,有排长杨光海,就是来自这段生活经历。
1961年白辛发表在《电影文学》上的《冰山上的来客》的电影剧本,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浓郁的边疆少数民族风情,显示了他深厚的生活基础、饱满的创作热情和对祖国的真挚热爱?!侗缴系睦纯汀繁话嵘弦缓?,引起强烈反响,成为一部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经典电影。
“伊玛堪”唱出赫哲人的新生
1958年,白辛奉调哈尔滨话剧院,后到哈尔滨市文联,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在此期间,他深入生活,创作出话剧《黄继光》、《雷锋》、《印度来的情人》、《赫哲人的婚礼》,歌剧《映山红》、《焦裕禄》等许多作品。
白辛的第一部戏是无场次话剧《黄继光》,运用电影手法,大胆推出屏幕人物投影和群体人物剪影,将戏剧舞台直接深入到观众之中去,当观众走进话剧院,戏就开始了,剧场被围裹在硝烟、火焰和战士当中??梢运?,这是国内最早的小剧场演出的尝试。
那是一个最令白辛激动的日子,他来到了那片现在被当地人称为“根”的故土———八岔。寂静的傍晚,渔村的袅袅炊烟弥漫到平静的江面,和轻柔的江雾交融在一起。细细的江水在如沙的雾霭中若隐若现,西天是一抹如血的残霞,东方是一轮压着树枝的月亮。虽然没有人对白辛讲过赫哲人的习俗,可当他一眼看见那棵挂着木人、布条、扫帚的老树时,竟身不由己似地跪了下去……
白辛早知道自己是东北极少数民族,然而究竟是达斡尔人,还是鄂伦春或者鄂温克人,老人们也说不清。1958年,他在哈尔滨电影制片厂工作,后来为筹拍一部反映黑龙江流域的纪录片到了同江地区,在研究少数民族状态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姓氏——乌定克。1959年为拍摄纪录片《祖国的东北》,白辛来到三江口赫哲人聚居的地方采风,又意外发现自己的家族和故乡。当年为话剧《赫哲人的婚礼》配乐收集那里的传统曲调而创作过《乌苏里船歌》的作曲家汪云才曾这样回忆:
1959年,冬末春初的时候,我就和剧作家白辛一同到同江县八岔乡深入生活,当时交通不便,我们去的时候走了18天的路,直到次年5月开江通航才返回。在哪里的几个月中,我们几乎每晚都召集一些赫哲人来唱民歌、讲故事,进行采风。当时赫哲族总人口几百人,分散在三处聚居点。族中爱唱和会唱民歌的人不多,赫哲人由于没有文字,他们的歌全凭一代代口传心授。”赫哲族没有文字流传,只有一种口头文学,叫做“伊玛堪”,白辛充分利用伊玛堪的特性,白辛从“赫尼那、赫尼那改根”,这个变幻无穷的词头句尾中得到赫哲人的历史、宗教、生活、民俗诸方面的形象资料。他也发现“伊玛堪”现代生活的内容不足,他为了让赫哲同胞牢记是毛主席和共产党指引赫哲人穿过白骨的丛林,涉过吸血的河流,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于是写出了伊玛堪史诗歌咏话剧《赫哲人的婚礼》,1962年由他的夫人高岚导演搬上舞台,演出后轰动一时。著名的声乐比赛歌曲《乌苏里船歌》就是由白辛作词的,“啊拉赫尼那,赫尼那、赫尼那改根”的赫哲族标志性咏叹正是从话剧《赫哲人的婚礼》中唱出去的。
1963年李维汉、阳翰笙等同志观看了话剧《赫哲人的婚礼》的演出,1964年,《赫哲人的婚礼》在北京民族宫正式上演,让很多在京的艺术家大饱眼福。在那个年代,白辛创造了无场次的表演形式,大幕自始至终不拉,这种艺术样式在他离世两多年后才在中国话剧舞台流行。白辛还将歌舞剧、古希腊的神话剧形式融进话剧中,有气氛的伴舞,有烘托式的无伴奏合唱、独唱。
《赫哲人的婚礼》创造性地运用赫哲族说唱文学“伊玛堪”的形式,叙述了赫哲族人在反动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濒于灭绝的苦难命运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幸福生活,对话剧创作的民族化作了有益探索,艺术地再现了赫哲300多年的历史。是赫哲族新文学的代表,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由赫哲族戏剧家写的第一个反映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的生活和历史的剧本。
遗憾的是,“文革”开始不久,《冰山上的来客》等优秀电影被批判,白辛也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1966年9月的一天,白辛来到松花江的太阳岛上,以死明志,终年46岁。
白辛的名字,已深深镌刻在中国电影艺术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文集。著名作家刘跃利在诗歌《白辛的太阳岛》中这样写道:
他是坐着死的/在太阳岛上一个清静的地方/像一座永不消失的雕像/靠在一棵树上/如同太阳那样缓缓燃尽生命的热量……
?。ㄗ髡呦倒跞毡ㄎ奶甯笨嗉腋敝鞅啵?/p>
编辑:罗韦
关键词:白辛 冰山上的来客 电影 话剧 赫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