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毕淑敏:将所思献给读者是鼓舞我前行的正能量
近日,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散文集《毕淑敏散文经典·温情疗愈系列》上市,一如既往地细腻文风吸引了不少读者关注。30日,毕淑敏接受记者邮件采访,分享书中收录文章背后的创作故事。在这部集子中,毕淑敏提到了旅行,提到了心灵感悟,文字仍然以温情舒缓见长。她告诉记者,写一本跟心灵有关的旅行书并不是一个创新的举动,但能将所思所得献给读者,则可以算作是鼓舞自己前行的正能量。
谈新书:《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是我的一个心灵自传
《毕淑敏散文经典·温情疗愈系列》按主题分为《幸福的尺度》、《心灵的盛宴》、《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跟过去的自己说声谢谢》、《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等五册。在采访中,毕淑敏特别提到了《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以下简称《远行》)。在2008年的时候,毕淑敏自费购票,计划出发环绕地球一周。那是一艘很大的客轮,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乘客。虽然由于一些原因,她没能完整地走完这一圈,但却觉得生命中能有这样一次荡涤身心的旅行很值得。
就是这段全球旅行,让毕淑敏有了把其中的感悟记录下来的念头,当时也曾为此出过书,但却只是《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这本书的一部分。毕淑敏这样描述道:“这本书更是一场源自于心灵、或者说生命的旅程,它从我的出生地、我的亲人说起,到我的青春地,西藏、敦煌,再到全世界。它更有意义?!对缎小房梢运凳俏业囊桓鲂牧樽源?。”
但毕淑敏认为,写一本跟心灵有关的旅行书并不是一个创新的举动:旅行必定是和心情有关的,但是心情并不代表心灵。她说,之所以将之称为一本心灵的旅行书,是因为这是以行走的角度去讲述自己人生的那场最贵重的旅行、去观照心灵的成长,“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就好像古玩行里的“盘玉”,毕淑敏表示,我们的心灵和岁月也需要时常“盘一盘”:“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送给自己这样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我尽力不去做一个不可语冰的夏虫,希望我的读者们也是。所以我在后记里也说了,我们天生是需要去旅行的。感受过全世界的大美,才会珍惜当下。”
谈写作:将所思所得献给读者是鼓舞我前行的正能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1987年开始至今,毕淑敏共发表多部作品,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获得全国性的声誉。但可能与大家对“作家”的印象不同,毕淑敏并不喜欢熬夜写作,而是把写作当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且并不耽误做家务、出门买菜,“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来说,比较好的状态就是没有‘瓶颈’的时候。写得畅快,心里也畅快。”
不过,毕淑敏也承认,“瓶颈期”是每个写作的人都会遇到的,就好比生命中一些微小的结,走到哪儿就不顺畅了。遇到这种时候,毕淑敏一般选择出门走走,看看老朋友或者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
成为职业作家之后,毕淑敏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写作上,不免常常和写字台打交道,但旅行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她说,希望大家都能抽时间出来去世界上那些美丽的地方走走??梢砸桓鋈?,也可以结伴,“如果不观世界,哪来的世界观呢,是吧。”
的确,旅行已经成了毕淑敏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她说,人生最贵重的那场旅行,往往不是收拾包裹去往一个计划好的目的地,而是随着命运,开始一场不知终点的漂泊,最后到达永恒的归宿。
“如果有百无遮拦的旷达、不被打扰的自在,那么在哪里都是在天堂了。而将我的所思所得‘贡献’给我的读者们,则可以算是鼓舞我前行的正能量。”毕淑敏称。
谈“生死”:每人都有终点抵达前尽力使生命丰富
几乎与“幸福”一词出现的频率差不多,“死亡”这个与之相对的字眼也常常被毕淑敏提到。无论是在采访中,还是在节目中,她都从不回避对此事的谈论?;蛐硎窃缒暝谖鞑氐北木帽鲜缑艏吡松溃诤芏嗳嗣H坏囊晕劳龌狗浅RT?、是他人之事的时候,她却已经非常近距离的一次次接触死亡。
“西藏阿里距离内陆非常遥远,当时没有焚烧设备。如果死去,我们的尸体不能火化,必须土葬;也没有骨灰可以带回去。”同样,由于山高路远,亲人也无法来到高原祭奠,毕淑敏透露,他们这些卫生员就成为死去战友最后的送行人和祭奠者,她曾经对身边人说过,希望自己去世的时候能够穿着丝绸的衣服火化,“因为我觉得丝绸的衣服比较好烧。”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遭逢的事情。不应该回避它,而是应该豁达一些。也可能因为我做过医生,医生在面对死亡这个问题上,都比较看得开。”毕淑敏表示,生命是一个向着死亡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人都确知自己将有一个终点,在未曾抵达终点之前,尽力使自己的生命丰富。”
旅行,或许也是让生命丰富的一种方式,毕淑敏在文章中将之称为“一种溶剂”,融化了尘封的盖子,如烟的温情就升腾出来了。
“当我们没有出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不知道最美好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以为它们均在虚无缥缈的远方。“毕淑敏解释,我们期望着与最美好的世界相遇,不辞万里。等从远方回到家里,才发现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就在咫尺相遥的指尖。
以下为采访内容全文
中新网:您最新出版的作品集以温情舒缓的文字见长,被叫做“温情疗愈系列”,您通过这些文章主要想告诉读者什么?
毕淑敏:在2008年的时候,我自费买了一张船票,出发环绕地球一周。那是一艘很大的客轮,有来自全球各地的乘客。虽然由于一些原因,我没能完整地走完这一圈,但我觉得生命中有了这样一次荡涤身心的旅行很值得。据说人行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自己的一生会电光石火地闪现在眼前,我想,这段全球旅行的经历,将会是其中很绚烂的一段。当时为此也出过一本书。而那次环球旅行的感悟却只是《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这本书的一部分。
这本书更是一场源自于心灵、或者说生命的旅程,它从我的出生地、我的亲人说起,到我的青春地,西藏、敦煌,再到全世界。它更有意义。
写一本跟心灵有关的旅行书,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创新的举动,旅行必定是和心情有关的,但是心情并不代表心灵。我之所以说这是一本心灵的旅行书,是因为这是以行走的角度,去讲述我人生的那场最贵重的旅行、去观照我心灵的成长,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送给自己这样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就像盘玉,“盘”是玩玉的人专用的词,玉越盘才越有灵气,越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其实我们的心灵和岁月也需要时常盘一盘。这本《远行》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它可以说是我的一个心灵自传。
我尽力不去做一个不可语冰的夏虫,我希望我的读者们也是。所以我在后记里也说了,我们天生是需要去旅行的。感受过全世界的大美,才会珍惜当下。
中新网:在您的书中收录的经典小文中,您最喜欢哪篇?都是因您的心境有感而发吗?比如您谈到了“心轻者上天堂”,寓意如何呢?您认为什么才是人生中前行的正能量?
毕淑敏:我就用《最好吃的巧克力》这一篇里的一段话来回答吧:“如果我下辈子变成一头牛,就到人迹罕至的山里去,吃的是优质的草,挤出优质的奶。不要被人打扰,不要留下影子,百无遮拦、自由自在地在山坡上踱来踱去,为人间的香甜贡献一点力量。”
如果有百无遮拦的旷达、不被打扰的自在,那么在哪里都是在天堂了。而将我的所思所得“贡献”给我的读者们,则可以算是鼓舞我前行的正能量。
中新网:您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您认为现在状态下中国人真的幸福么?还是因为中国人捕捉幸福的能力没有那么强?
毕淑敏:“当我们没有出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不知道最美好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以为它们均在虚无缥缈的远方。我们期望着与最美好的世界相遇,不辞万里。等我们从远方回到家里,才发现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地方,就在我们咫尺相遥的指尖。
“如果你不出发,你就不会懂得这个朴素的道理,你就不知道珍惜。
“也许,这就是远方的重要性。因为它以猝不及防的相逢,悄无声息地教会你什么是人间最宝贵的东西。”
多看看,多走走,关于这个世界、关于自己,就会有多一些的定义和认识。我想不必代替我的读者们给什么下定义,只要大家的眼界不拘泥与脚下,那么每天都会是新的一天。
中新网:您一天的时间大致有多久用来写作?当您正式开始写作后,给您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毕淑敏:可能与大家对“作家”的印象不同,我并不喜欢熬夜写作。我把写作当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常安排在精力充沛的白天,且并不耽误我做家务、出门买菜。我认为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来说,比较好的状态就是没有“瓶颈”的时候。写得畅快,心里也畅快。
但瓶颈期每个写作的人都会遇到,就像生命中一些微小的结,走到那儿就走不顺畅了。遇到这种时候,我会出门走走,去看看老朋友或者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
成为职业作家之后,我的生活重心放在了写作上,不免常常和写字台打交道,但我一直都认为旅行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我写这本《远行,与最美的世界相遇》的一点点缘由:我希望大家都能抽时间出来去世界上那些美丽的地方走走??梢砸桓鋈耍部梢越岚?。如果不观世界,哪来的世界观呢,是吧。
中新网:与“幸福”出现的频率差不多,死亡这个几乎与它相反的词在您的作品里也经?;崽岬健8莨柿舷允荆?7岁的时候去西藏当兵,可能从那个时候就接触死亡。您能谈谈当时印象最深的事情么?这对您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中新网:我曾经对身边人说过,我去世的时候希望能穿着丝绸的衣服火化,因为我觉得丝绸的衣服比较好烧。在很多人茫然地以为死亡非常遥远,是他人之事的时候,我在年轻时就非常近距离地一次次接触过死亡。
西藏阿里距离内陆非常遥远,当时没有焚烧的设备,如果死去,我们的尸体不能火化,必须土葬,也没有骨灰可以带回去。由于高山雪域道路难行,我们的亲人们也没有办法到阿里高原来祭奠。于是我们就成为死去战友最后的送行人和祭奠者。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必然要遭逢的事情。这样一件一定会遇到的事情,我认为不应该回避它。也可能因为我做过医生,医生在面对死亡这个问题上,都比较看得开。
对待“死亡”,我认为应该豁达一些。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向着死亡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确知我们将有一个终点。在未曾抵达终点之前,尽力使自己的生命丰富,尽力使人生少遗憾、多完美,尽力走出去观世界,这些都是豁达的前提。
中新网:您做了一段时间的医生,是否因为看惯太多的生死,让您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然后写下这些文字?
毕淑敏:十几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做卫生员了,那时候有病人来看病,说的基本上都是身体上的毛病。比如有一个病人过来,他说我夜里睡不好觉,我就问问他的饮食起居和睡不好的详细情况,再给他开安眠的药物——使用对症的药物,那时候就算医生尽了最大的责任。
但是我想,一个人睡不着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还是他在想什么?他睡不着是一个短期的情况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些问题不都是身体上的毛病,只有通过更多的交谈和病人对我更多的信任,才能真正发现病症的根源。我想这是我开始想要接触心理学的初衷——做一个关注病人心理的好医生。
现在还会有很多读者向我咨询心理问题,借助于当下发达的通讯手段,比如微博,大家寻找心理帮助的渠道更多、更方便了。我觉得中国人对于心理问题的认知越来越开明了,过去大众也许会认为心理问题就是精神病,精神有病就是疯子,谁要说自己需要看心理医生会被看做是一件丢脸的事,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的扭转。越是发达的地方,人们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心理咨询中,寻求帮助者和提供帮助者是一种特别的关系,我们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我们不是上下级,不是主导者和被主导者,我们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是真诚的。这种有益的关系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疗效。而我跟所有人一样,在需要心理援助的时候,也会求助于他人。
我十几岁去西藏的时候,并不知道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离开阿里的时候,我想:穷山恶水,永不相见。但是,现在我懂得那是最美丽的地方。因为人生最贵重的那场旅行,往往不是收拾包裹去往一个计划好的目的地,而是随着命运,开始一场不知终点的漂泊——从父母怀抱着我的那块土地启程,一路走过青春之地、梦想之地,欣赏完生命中最美丽的风景,最后到达永恒的归宿。
编辑:罗韦
关键词:毕淑敏 旅行 心灵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