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仲呈祥:呼唤科学的文艺批评
■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大力加强文艺批评中的民族学理思维,努力传承弘扬中华文论与中华美学精神,为人类文论与人类美学精神作出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创作与批评,历来是文艺事业缺一不可的双翼。创作繁荣滋生科学的理论批评;反过来,科学的批评又促进创作的持续繁荣。而当下,创作的多样、兴旺与批评的滞后、缺位,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呼唤科学的文艺批评,确实亟须。
文艺批评的灵魂是其科学性。也就是说,针对文艺创作与文艺思潮的批评,必须实事求是、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全面辩证、入情入理,摒弃“棒杀”与“骂杀”。这里的关键,是要如鲁迅所言,“学会操马克思主义的枪法”,坚持科学的批评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练就科学的判断力。在批评对象面前,无论是具体作品还是流行思潮,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其做出科学的判断。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美学的历史的标准”,毛泽东思想主张的“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都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是文艺批评做出科学判断的准绳。但是,毋庸讳言,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相当数量文艺批评的判断力明显钝化,甚至出现误判——误把低俗当通俗、误把欲望当希望、误把单纯感官娱乐当精神快乐,从而迷失了方向,做了市场的奴隶。那种以“唯收视、唯票房、唯点击率”为标准来判断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做法和思潮,就是只承认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的商品属性,而否认其同时具有的独特的审美的意识形态属性,就是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里的指导作用。
文艺批评科学的判断力源于理论的定力,即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五四青年节视察北京大学时精辟指出,历史要前进,改革要深化,当然也包括文化艺术要繁荣,“离不开哲学精神的指引,离不开历史镜鉴的启迪,离不开文学力量的推动。”这三个“离不开”,是综合了“哲史文”整体性人文科学思维所阐明的真理。我以为,前两个“离不开”是讲离不开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定力,就是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读点哲学”和“读点历史”。而第三个“离不开”,也与毛泽东同志力倡的“读点鲁迅”有深刻的内在联系。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历史的前进,功不可没。当然,习近平总书记这里讲的“文学”,如同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讲的“诗歌”一样,都不仅单指文学和诗歌本身,而是泛指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各种文学艺术形式。这既是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撑腰打气,也是给广大文艺工作者压担子,给文艺赋予了神圣的社会责任。这三个“离不开”,是文艺批评铸就坚实理论定力并确??蒲卸狭Φ母?。缺失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指引,缺失了正反两方面历史镜鉴的启迪,缺失了审美创造和艺术鉴赏的学养,在文艺批评中就势必赶时髦、追时尚,今日说东、明天曰西、左右摇摆、丧失定力、无所适从。为什么有的文艺批评过去宣传“文艺从属于政治”,以政治思维取代审美思维把握世界,如今又鼓噪“文艺从属于经济”,主张“唯收视、唯票房、唯点击率”?过去只讲“题材决定论”,推崇“高大全”,如今又宣扬“题材无差别论”,为“非英雄主义”创作时尚鸣锣开道?过去忽视受众视听感官的愉悦,如今又走向误把受众视听感官的生理刺激感当成精神美感?过去斥“人性”、“人道主义”为禁区,如今又鹦鹉学舌贩卖西方的“人性恶深度”?过去混淆历史思维与审美思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界限,如今又为解构经典、戏说历史甚至杜撰历史的创作叫好……所有这些,概因背离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离不开”。须知,呼唤科学的文艺批评,就要倡导“谈点哲学”、“谈点历史”、“读点鲁迅”的良好学风,就要铸就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坚实理论定力,在哲学层面以执其两端、把握中间、全面辩证、兼容整合的和谐思维去取代那种二元对立、非此即彼、好走极端的单向思维,铸就深邃的历史洞察目光和灵敏的审美感应神经,从而在文艺批评领域里增强战斗力。
文艺批评靠科学的判断力铸魂,靠坚实的理论定力立身,还须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论和中华美学的精神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都应当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因此,要珍视中国文艺批评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文论和中华美学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批评道路。应当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文艺批评界放眼世界,引进和吸收了外国文艺理论批评的许多成果,“见好就拿,拿来就化”,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文艺批评食洋不化、囫囵吞枣和东施效颦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一股唯西是瞻、以西观中、言必称西的思潮冲击着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指导地位;相反,对中华文论和中华美学资源的开掘、整理、配置和利用都相当薄弱,加之还有盲目西化者把中华文论和中华美学精神原本的文化基因加以解构后兜售“转基因”,因而影响制约了中华文论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试想,从老子“道法自然”强调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美,孔子礼乐观和美善论凸现的从个人社会责任出发关照人类的审美活动,庄子的大美不言和逍遥至美那种以生命律动去体悟人类的情感活动,到刘勰的文论《文心雕龙》、钟嵘的诗论《诗品》、阮籍的乐论《乐论》、石涛的画论《画语录》、孙过庭的书论《书谱》、计成的园林论《园治》和李渔的戏曲论《闲情偶寄》等等,这些文艺理论精华分门别类地对具有中华民族独特标识的文学艺术样式的美学精神进行了精深阐释,传承弘扬了中华文论与中华美学精神的优秀传统,主张以生命意识和诗情画意去观照自然、体悟人生,强调以文化人、以艺养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涵养既入世又出世的人间情怀,倡扬营造意象的诗性与写意品格……所有这些,都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论和中华美学精神是一座亟待开发的资源宝库,传承中华文论与中华美学精神大有可为。惟其如此,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大力加强文艺批评中的民族学理思维,努力传承弘扬中华文论与中华美学精神,为人类文论与人类美学精神作出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科学的判断力、坚实的理论定力以及传承弘扬好中华文论与中华美学精神,走出中国特色的文艺批评道路,这三条,是我联系文艺批评的当下实践,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主要心得,兹记下,与同行共勉。
(作者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文艺 创作 批评



埃及阿斯旺的旅游市场
伊斯坦布尔:春回大地百花开
都柏林庆祝圣帕特里克节
春茶采摘正当时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上??狗腔?、行人交通违法攻坚整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