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任性”背后的偏执与傲慢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新华国际时评)“任性”背后的偏执与傲慢
新华社记者郑汉根
法国《沙尔利周刊》日前扩印发行遭恐怖袭击后的首期杂志,封面再次刊登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这种“任性”的作法被伊斯兰世界视为是对伊斯兰教先知的亵渎,并再次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愤慨和抗议。
《沙尔利周刊》之前遭遇恐怖袭击,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恐怖分子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同声谴责。然而,这种同情,并不表示国际社会对《沙尔利周刊》刊登伊斯兰教先知漫画这一做法的认同。相当多的人认为,这是对他人宗教信仰的亵渎,已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围。
《沙尔利周刊》再次刊登讽刺漫画似乎意在表明,要继续坚持其“言论自由”标准。它似乎也觉得,自己的这一“壮举”正在从国际社会,至少是欧洲社会的声援中获得力量。
如果说《沙尔利周刊》遭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同情,那么它再次刊登讽刺伊斯兰教先知漫画的做法,也许就是正在透支这种同情。
在坚决谴责恐怖袭击的同时,《沙尔利周刊》及其支持者们是否也应该有所反思,并放弃故意冒犯他人尊严的对抗性做法。而这种做法所折射出的,似乎更多的是西方文化偏执性和傲慢性的一面。
西方社会的“言论自由”和“法律标准”并非普世真理,适用于自己国度的,放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就不一定合适,甚至还可能会触犯到那里的行为准则和法律。把自己的文明标准视为无二真理,要求甚至强迫别人来接受,这难道不是在侵犯别人的自由吗?
面对此次巴黎恐怖袭击,西方有舆论称,为捍卫“言论自由”应不惜“牺牲”。对自己认定的文明标准如此“狂热”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极端思维”?
不可否认,当今世界确有一些人习惯于对抗性和偏执性思维,热衷于干涉主义和排他性文化,而由此引发的肆意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干涉,与当今全球恐怖势力滋生和蔓延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真正优秀的文明应体现出包容和大度,能体谅别人的情感,懂得调和的艺术,有创造全体和谐的力量。而坚持傲慢和自以为是只会激起不满、对抗甚至战争,到头来也会让自身不得安宁。这种文明的“优越性”让人不得不对其打些折扣。
在全球恐怖主义泛滥的今天,除了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现实的恐怖主义威胁外,一些人也应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而不是一味地坚持对抗和排他作法。(完)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任性 偏执与傲慢 宗教信仰 亵渎 恐怖主义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土耳其和西非国家承诺加强经贸关系
迪拜展出超级高铁设计模型 内饰豪华如头等舱
元宵灯展点亮“欧洲心脏”比利时
民俗文化闹新春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国队夺得银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