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何云与《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创办
在巍巍太行山区大羊村十字岭下,有一座高耸的纪念碑。正面是杨尚昆的题词:“太行新闻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曾在太行山战斗过的57位新闻界烈士的英名。排在第一个的是何云。
何云是我党《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创办人、社长兼总编辑。在抵抗外侮、争取民族解放的战场上,何云以报纸为阵地,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新华日报》华北版,在敌后树起了党的新闻事业的旗帜,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华北乃至全国团结抗日与进步,将一腔热血洒在为祖国独立自由而战的疆场上。
以笔作枪,办报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云遵照党组织指示,奔赴《金陵日报》做编辑工作。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何云受组织派遣,立即奔赴武汉,参加中共中央长江局筹办《新华日报》创刊的工作。在新华日报社,他除了担任国际版编辑,还担任报社党支部委员。1938年6月,日军以优势兵力进犯中原,《新华日报》做出疏散部署。到8月中旬,报馆一行15人由何云等率领,冲破日伪的层层围堵,安全抵达西安,并迅速开始了筹备《新华日报》西北版的创办工作。不久,党中央决定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何云率原晋察豫党委所办的《中国人报》报馆部分人员,以及他刚从西安带来的几位新闻工作者和十多个印刷工人,还有一台老掉牙的铅印机,到山西沁县南部的后沟村,着手《新华日报》华北版的创办筹备工作。
然而,要在敌后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在敌人严密封锁的条件下,在文化相对落后的深山里,办一张现代化的报纸,其难度可想而知。据史料记载,当时何云等“创业者”面对的工作环境是:“从白纸到油墨、铅字、墨水,都得从敌占区采购;没有铸铅字的铜模,不过两个月,铅字经不起磨损,笔画逐渐模糊,成了黑点,几乎使报纸难以印出;电讯器材更是敌人严禁运往根据地的战略物资;就连食用的水,也主要靠水窖积存的雨水……”为此,何云对大家做思想工作说:“有困难,发动全报社,人人想办法,出主意,办法就出来了。人民战争么,克服困难,就得靠同志们的努力。”就这样,在何云的带领下,报社人员人人都开动脑筋、想办法,以致上级领导说何云他们“成了一群诸葛亮”。没有铜模,报社人员自造半铅模成功,解决了铅字更新的难题;缺失电讯设备器材,报社人员就自造土电池,自制线圈,自装收发报机……就这样,何云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解决了办报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极端认真,未敢懈怠”
1938年12月21日,何云起草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发刊词》指出“《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任务有三项:一是立足华北,坚持敌后抗战,鼓励、推动全国团结抗战与进步;二是创建、巩固和扩大华北抗日根据地;三是团结华北战士,开展敌后文化运动,与敌苦斗到底”。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终于创刊,何云任报社社长兼总编。
欣闻《新华日报》华北版连克难关,节节胜利,朱德总司令奖给报社100块银元,并写信鼓励道:“继续提高创作热忱,不断克服可能到来的任何困难,使敌后抗战的文化工作,更益前进。”是啊,正如何云所说的那样:“一个铅字等于一颗子弹,在敌后办报就是无形的战斗。”1940年9月,为了打破日寇的“囚笼政策”,我八路军、决死队在华北2500公里长的交通线上,发动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为了及时报道胜利的消息,何云在派记者随军采访的同时,自己时而在报社抓编发稿件和印报工作,时而随总部和一二九师首长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访工作。当“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歼灭战打响后,何云带了部分记者和油印机,随彭副总司令、左权副参谋长和一二九师刘、邓首长日夜战斗在火线上。报道写好后,即审即刻、即校即印。
当时的领导同志曾这样评价说:“何云办报极端认真,未敢懈怠。”的确,他从内容确定到标题制作,从文字斟酌到版面划定,都一一过问,亲力亲为。鉴于报社是一个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单位,他十分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他对曾任报社党支部书记的左漠野说:“报社知识分子多,来自四面八方,多做思想工作,搞好团结,非常重要。但要坚持原则,注意方式。”平日里,何云经常去工作室串门,一方面指导帮助工作,另一方面了解同志们的思想情况。木刻室有一对从延安鲁艺来的青年夫妇,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刻配合每期社论的木刻插图。何云对他们生活上格外关心,并尽力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但同时对他们的工作也严格要求。有时,他们的木刻插图主题表现不够突出,何云会让他们返工重刻,直至满意为止。
背起“报馆”打游击
1941年初冬,日军井关三十师团和第四、第九混成旅团一部共约5000兵力,陆空配合向我八路军华北敌后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黄崖洞发起进攻,报社奉命埋藏机器、坚壁资财、背起“报馆”打游击。尽管炮火连天,但这份日刊两万多字的报纸一直坚持出版,“以铁的事实粉碎了敌寇汉奸的宣传攻势”。
1942年5月,日军向太行山区发动了“铁壁合围”的“大扫荡”。何云率报社机关随总部和北方局向外线转移。但出发后不久,他们即被日军包围。战斗中,何云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工作岗位。在化整为零、分散隐蔽的几天里,他跟身边的几个人说:“不要把子弹打光了,留下最后两颗,一颗打我,一颗打你自己,我们决不当俘虏。”28日晨,何云在辽县大羊角附近突围中和敌人激战数个小时,最后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7岁。
何云牺牲后,刘伯承沉痛地说:“实在可惜??!一武(左权)一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了!”7月8日,《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和新华书店联合举行何云等牺牲同志追悼大会。抗战胜利后,其灵柩移到涉县石门烈士墓;全国解放后,1950年,晋察鲁豫烈士陵园在河北邯郸市中心落成,何云与左权的忠骨移至该烈士陵园。
编辑:曾珂
关键词:何云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华北版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