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意华媒:对待华人子女蹩脚中文包容中应加以引导
原标题:意华媒:对待华人子女蹩脚中文包容中应加以引导
中新网12月22日电 意大利欧联通讯社20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西方教育不可避免造成华人子女母语思维的转变。这种母语思维的转化,也就必然形成了华人子女思维和行为意识的变化。因此,对待华人子女蹩脚使用中文应予以更多的理解、包容和引导,只有让他们不断去了解中华民俗、引导他们自觉培养民族道德观,才能够真正使他们有效保留祖籍国文化的印痕,从而主动建造起东方价值观、人生观,学好和用好中文。这是一个关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问题。
评论摘编如下:
“香蕉人”是海外华侨华人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为了避免第二代、第三代华人被动的变成“香蕉人”,华人家长都把孩子的中文教育视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参加中文学校培训,带孩子去中国参加夏令营,甚至送孩子回国补习中文等等。总之,为了教育好下一代,华人家长几乎耗尽了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热、中文热在全球已然成为一种趋势,而此时,重谈避免“香蕉人”现象更显得十分重要。那么该如何避免“香蕉人”的现象出现,让华人子弟学好中文、理解中文和用好中文呢?
认识几个中国字不难,理解中文对于从小接受西方教育的华人子弟相对就有一定的难度了,用好中文则更是难上加难。几天前笔者的身边发生了一件小事,说出来似乎像笑话,却实实在在是发生在华人子女生活中使用中文的真实写照,也暴露了华人子女西方意识思维下使用中文的蹩脚问题。
一次笔者见到朋友的孩子打招呼说,你好,按照中国的习惯被问候方应该同时回敬一句,你好,可朋友的孩子却偏偏回敬了一句,我很好。倘若是在中国一定会有人说,这个孩子不懂事、没礼貌。其实不然,朋友的儿子回答问候方式完全符合意大利人的习惯。日常生活中回答意大利人的问候,首先应该说,马马虎虎或很好,然后再去问候对方。朋友的孩子用意大利的方式回答中文问候,听起来确实有些蹩脚,其节点在于他的思维完全西化,缺乏对中国民俗的了解。
自幼接受西方教育的华人子弟其实思维的西化在所难免,祖籍国的语言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华人子女使用中文从属于“母语”思维,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就在拷问华人子女学习中文不仅仅是学习几个中国字那么简单,学好中文、用好中文,需要更多的了解中国国情、民情和民俗习惯。
应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华人子女对中国民俗习惯的不理解、甚至是抵触,根源在于西方教育使他们产生了对东方民俗和习惯的误判。从这一点看,与其说华人子女真正融入了主流,倒不如说他们意识完全被同化。改观华人子女用西方意识使用中文的现象绝非一朝一夕,更难一蹴而就,培养他们对祖籍国的感情是关键,引导他们去了解、接受中华意识和民俗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方教育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华人子女母语思维的转变。这种母语意思的转化,也就必然形成了华人子女思维和行为意识的变化。因此,对待华人子女蹩脚使用中文应予以更多的理解、包容和引导,只有让他们不断去了解中华民俗、引导他们自觉培养民族道德观,才能够真正使他们有效保留祖籍国文化的印痕,从而主动建造起东方价值观、人生观,学好和用好中文。这是一个关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问题。(博源)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华人子女 蹩脚中文 香蕉人 中文教育 意识同化


中国公司本地化运营蒙内铁路赢得肯尼亚民心
利比亚海军在西部海域救起191名非法移民
西藏实施首个高海拔生态搬迁项目
球迷百态
纽约市遭遇高温天气
阿里巴巴开设马来西亚办公室
也门荷台达战事仍在持续
动物园里迎端午 大熊猫爬上爬下吃“粽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