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李延声:为西花厅创作《朝晖》
西花厅,是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在中南海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正是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给我留下了绵长的思念与亲切的回忆。今年是邓大姐诞辰110周年,这让我又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往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83年,中南海的国务院办公场所需要新的氛围开展工作和接待海内外来访的贵宾。紫光阁等很多大厅、会议室和接待室急需陈列一批能代表我们国家艺术水平的中国书画作品。在谷牧副总理的提议和亲自领导下,国务院邀请了国内名画家为中南海紫光阁等会议室作画。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李灏(后调任深圳市委书记)具体领导安排此项工作。当时邀请的画家有启功、黄胄、陆俨少、黎雄才、何海霞、梁树年、白雪石、程十发、谢稚柳、陈佩秋、俞致贞、刘力上、田世光、郑乃珖、徐庶之、王天一和我。当时我四十岁,是其中最年轻的。还有李可染和关山月两位老画家当时因在外地未到场,而是画了画直接送来。起初,我们被安排在原国务院第四招待所。因房间不够大,条件也差些,不久集中到东交民巷15号。这前后三四个月的时间里,画家们兴致勃勃地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较高艺术价值的书画精品。
为中南海创作的任务完成后,1984年中联部李一氓副部长又邀请我们为中联部会议室、办公场所创作。我们就搬到西郊万寿路的宾馆。我与白雪石先生同住在一栋小楼,我住楼上,白老住楼下。在此期间,国务院办公厅派人来找我们,说是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的西花厅因年代久远、建筑陈旧正装修,客厅也需要布置画,约我去看看。
记得那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我来到中南海西北门,从正打开的青灰色大铁门进入西花厅。邓大姐的秘书高振普陪着我,他边走边介绍情况。只见两旁的警卫室和车库都是一色的青砖老房子。沿着林荫路往里走,见院子里种着许多海棠花树。据说当年周总理很喜欢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但院里古建筑已很破旧,亭子和周围栏杆油漆斑驳。高秘书说,周总理和邓大姐1949年起在这里居住,周总理住了二十多年,一直不让花钱装修。总理逝世后,邓大姐也说能住就行,就不要重新装修。高秘书还告诉我一件往事:1959年,周总理出差在外两个月,正好邓大姐也没在北京,国务院办公厅就对西花厅做了一些小维修。据邓大姐的秘书赵炜后来回忆说:“以现在的水准看,当时的维修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粉刷了一下墙面,铺了地板,换了室内的灯具和窗帘。”但是周总理回来一进门就怔住了,对主办的同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且要把原来的旧东西换回来。到了1965年,因年久失修,这里的木柱和房檐的漆皮剥落得很厉害,又只是简单地用油漆刷了刷。高秘书对我说,今年有很多外事活动,不少国际友人要来西花厅看望邓大姐。说着,他引我进入西花厅的主客厅。我看到大厅正中摆放着一组旧沙发,周围也没什么像样的摆设。正面的墙上,只挂着两小条竹帘画,而且是很普通的工艺品。真是太简陋、太寒酸了!我不由心里一阵酸疼。周总理伉俪与徐悲鸿、齐白石等很多大画家早有交往,是文化艺术界名家的知音。在十年动乱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俩?;ち艘淮笈刹亢椭耸?。邓大姐1983年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后,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十年动乱中受冲击的政协委员落实政策,而他们夫妇俩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居所竟未陈列任何书画珍品,墙壁空空如也!
回到万寿路,我向白雪石谈了在西花厅的所见所闻,白老对周总理、邓大姐也十分尊敬爱戴,我俩合计着尽快动手作画。一张画稿很快就勾勒出来。白老和我连忙画出一幅大画,阳光普照,云雾翻腾,高山巍峨,青松浓翠,山花灿烂,瑞鹿呦鸣,象征我们可爱的祖国蒸蒸日上,同时喻比周总理邓大姐令人仰慕的高风亮节。此画取名《朝晖》?;煤?,我俩觉得意犹未尽,还想画得再饱满、充实些。紧接着我们又画了第二幅。加宽了画面,除了鹿,又加上了仙鹤在林间翱翔。由白老在画的右上方题字,我俩都盖了名章。白老在画的左下角加盖了闲章“神与物游”。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的艺术观,追求精神与大自然山川万物融合,追求一种美的意境。这张《朝晖》咏颂着周总理和邓大姐崇高的精神风貌。
中国画《朝晖》装裱后一直陈列在西花厅客厅正面的墙上。我从新闻媒体上得知,1984年日本3000人的代表团访华,其中有些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及其后人,他们中有100人曾到西花厅拜见邓大姐,邓大姐就在《朝晖》画前与他们合影,留下珍贵美好的纪念。
1985年,我为中华民族历史上近百位杰出人物一一造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正气篇》人物画展,将有关资料向邓大姐作了汇报。邓大姐对此很是赞赏,亲自为我题写“中华正气”四个字。我很是感动,这体现了我们民族先贤志士的精神结晶,周总理邓大姐也正是弘扬中华正气的楷模。
1992年7月11日,邓大姐在京逝世。她在遗嘱中明确写道:“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共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等,这是我和周恩来同志生前就反对的。”
从为西花厅作画至今已三十余年,白雪石先生也于2011年仙逝。1984年为中南海紫光阁创作这批画的老画家们已先后离世。我虽健在,却已年过七旬。国画《朝晖》原作,现陈列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内。近日,一位朋友将此《朝晖》图片赠我。画面清晰,见图思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缅怀周总理和邓大姐,我不禁挥毫题下这副对联:“清和朗润八极无尘,浓翠澄碧九秋凝香。”(李延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朝晖 西花厅 李延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