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邻国如何看待中国国家公祭日
原标题:综述:邻国如何看待中国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2014年12月13日,中国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于设立国家公祭日,中国邻国的专家和爱好和平的人士是如何看的呢?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中国不会忘记二战这段残酷的历史,也绝不允许日本政府否定、曲解这段历史。
钱丰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在世的会越来越少,国家公祭日会代替亲历者继续向下一代讲述历史,让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永不忘记历史的惨痛教训,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这不仅是每个中国人应该铭记于心的,也是亚洲人民乃至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人士都应该认识到的问题。
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林德顺表示,中国政府以立法的方式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向国际看齐,值得赞赏,这表达了对战争残害生灵的严正抗议,也表达了对在战争中丧生的人的纪念。
林德顺认为,国家公祭日面向的不仅是国内民众,同时还有国际民众,能让中外人士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曾经所处的困境以及展现的勇气。
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首席研究员车在福认为,中国今年首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具有重要意义。这将对周边国家产生辐射效应,唤起和加深共同的“历史记忆”,提醒世人莫忘历史,警钟长鸣。车在福认为,日本政府应该站在他国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只有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研究南京大屠杀问题30多年的日本骏河台大学法学部教授井上久士说,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铭记战争的悲惨并将其传达给后世理所当然。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历史问题的重视,也是对日本国内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人的警戒。
印度尼西亚《印华日报》总编辑李卓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右翼势力不仅对昔日的侵略罪行毫不反省,反而公然否认侵略历史,篡改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他表示,日本侵略者曾给包括印尼、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能有效和及时地提醒中国和亚洲人民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保持警惕,对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起到积极作用。
新加坡历史学者柯木林说,二战时期,日本除了在中国实施了大屠杀,在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滥杀无辜。中国的做法对邻国人民可能也会带来启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当居安思危,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完)(综合新华社记者常天童、赵博超、张青、刘秀玲、郑世波、陈济朋报道)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开始海试
彩石镶嵌《韩熙载夜宴图》亮相深圳文博会
哈里王子大婚将至 白金汉宫晒出两人“结婚证”
蒙华铁路湖北段架梁施工正酣
四川叙永现“日晕”景观
美国加州举行关爱儿童慈善义演
徒步穿越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