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公祭日,台不应抹去民族苦难记忆
原标题:公祭日,台不应抹去民族苦难记忆
	     除了台湾之外,包括祖国大陆在内的全世界华人都在以各种方式祭奠77年前在侵华日军发动的灭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30万遇难同胞。台湾舆论认为,南京对于台湾当局和国民党来说有着很深的渊源,发生在当时民国政府首都的“南京大屠杀”更与国民党和号称“中华民国”的台湾当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面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台湾岛内除了少数团体和人士之外,国民党和马英九当局却表现出异常的冷淡。为此,岛内舆论指出———公祭日,台不应抹去民族苦难记忆
	    这个日子———阳历12月13日,在中国的日历上从不标注。
	    但从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对30万手无寸铁、无处可逃的国民党军人和南京老百姓发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之后,这个日子77年来便成为了深刻在大多数中华儿女心中一道永远的伤疤。
	    由于中华民族有着宽厚仁慈的优秀传统,同时上世纪70年代初,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表示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坚持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规定;同意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以及政府间的贸易、航海、航空、渔业等协定为目的的谈判;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正是在这些前提条件基础上,新中国同意与日本建交。
	    此后,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方针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中国积极推动与日本的双边友好往来。30多年来,尽管两国关系也曾出现过波折,但两国人民友好的大局始终稳定。
	    而自2012年安倍政权上台后,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展开的中日争执不断升级,从而导致中日关系急转直下。加上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之后,安倍政权更将中国视为“假想敌”,发表了一系列“中国威胁论”,在外交、军事等各方面对中国展开攻势,不仅针对中国而大幅度增加防务费用,并且发表一系列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言论,甚至安倍本人在国会公开表示,说“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
	    外另,日本右翼代表人物——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更是直接否认“南京大屠杀”。同时,日本广播协会(NHK)经营委员百田尚树也于今年2月份在东京街头的公开演讲中声称,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一时间,在日本,各种各样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甚嚣尘上。
	    尽管针对日本方面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时,我国外交部都会及时予以回应,但日方往往置若罔闻。
	    近几年的12月13日,南京各界都会集中在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前举行公祭,但因为是地方性纪念行为,于是,为了提醒更多的人们不忘历史、面向未来,在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推动下,全国人大将12月13日这天法定为国家公祭日。
	    舆论认为,既然是国家公祭日,就意味举国上下一道公祭死难者,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死难同胞,同时正告日本当局和右翼势力:试图歪曲、抹杀历史的“翻案”没有出路。
	    ■日本舆论紧密关注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
	    “将12月13日规定为国家公祭日,有着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特定意义。”经常往来中国大陆与日本之间的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表示,这彰显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权的尊重,“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居安思危,警惕噩梦重演,并借公祭日活动警告日本政府应‘以史为鉴’,勿重蹈历史覆辙。”
	    因此,近期中国国内多地和世界华人对首个公祭日的筹备新闻都引起了日本舆论的关注。潘庆林说,不光是媒体,日本政界和民间也都在关注中国首个国家公祭日活动任何动向、细节和规格,他们希望从中研究影响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
	    此外,日本《读卖新闻》和《产经新闻》都在本周报道了12月7日,中国民间对日要求“日本政府还历史以公正,向南京死难者及遗属诚恳谢罪并进行相应赔偿”的消息。
	    据《产经新闻》报道称,中国每年都在12月13日纪念南京事件,但今年升格为国家级别的纪念日,中国领导人或将首次出席纪念日。
	    同时,日本《现代商贸》还注意到,今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发表演说,曾强调“30万无辜的中国人遭到日军的屠杀”,以及习近平主席在7月7日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77周年上的有关演说内容。
	    ■台湾漠视“南京大屠杀”
	    “‘台独’势力可以冷‘南京大屠杀’,因为他们本来就要割裂两岸历史,甚至很多人把自己看成是日本‘皇民’,但是台湾当局和国民党不应该漠视。”一位参加过抗战的台湾前陆军中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近些年来台湾当局和岛内一些政党和人士过于“友日”,而漠视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蹂躏历史表现出无比愤慨。
	    “就拿‘南京大屠杀’来说,现在台湾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件事。”上述这位台湾前陆军中将表示,在“两蒋”时期,在中小学历史课本中本来对日本侵华历史说的就不多,但“南京大屠杀”这个内容还是说到了,但到了李登辉、陈水扁时期,尤其是陈水扁当政后期,为了推动台湾“急独”,在下台前一年指使“急独”分子,传为日本后裔的台当局“教育部长”杜正胜干预中小学生历史教材的编纂委员会编纂工作,强行要求将原本历史教科书中有关本来内容就不多的侵华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内容删除。
	    据台湾媒体报道,按照杜正胜的要求,台湾历史编纂委员会最终将中学历史世界史编成二册,台湾史一册,而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却浓缩为一册,并大量删除日本侵华战争内容,尤其日军发动的如“南京大屠杀”的重要侵略历史事件都被要求删去。
	    相反,杜正胜主导下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凡是涉及日本侵华的历史内容要么被简化、删除,要么将“侵略”说成是“帮助”,“和日本本国的历史教科书口径几乎相同,基本上就是在帮助日本美化日本侵华罪行”。
	    针对陈水扁当局删除“南京大屠杀”,歪曲历史的行径,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兼台北市市长的马英九进行了痛批,并指出:历史不容抹杀。
	    他说,“南京大屠杀”在台湾的高中教科书中被删减除,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日本人都开始逐渐回头,结果我们反而自己去抹杀自己的历史,这是不对的,德国人不但面对历史,还不断地教育老百姓,就像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这样的白色恐怖事件,他身为国民党主席,该表示道歉就会道歉。
	    对于马英九当时的批评,上述这位台湾前陆军中将给予肯定,不过,他同时表示,既然马英九说陈水扁删除“南京大屠杀”和篡改、抹杀历史是错误行径,那马英九2008年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就应该修正陈水扁的错误,将历史教科书修正,将“南京大屠杀”再重新写进历史课本里嘛,“可是6年多过去了,马英九连任马上都快结束了,可是修正错误的历史教科书的事情他做了吗?‘南京大屠杀’至今还是没有进入历史课本。”
	    中国国民党一位前中常委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对台湾当局和国民党在对待历史教科书和日军侵华战争中一些重要事件和节点的纪念活动关注的太少作出批评。他说,无论抗日战争,还是“南京大屠杀”,只要与抗战有关的事,与日本侵华沾边的事,台湾当局和国民党都应该有责任参与。
	    这位国民党前中常委表示,如果台湾当局和国民党再继续冷对“南京大屠杀”和抗战,或者是日本侵华历史,不要说失去民族大义,就连其在台湾的“合法性”恐怕都将受到质疑,“原因很简单,台湾当局不是自称是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继承吗?那好,既然你承认是原中华民国的继承者,那么,南京作为当时民国的首都,当时的南京人民就是你的国民,那你的首都被侵占你的国民遭受日本人大屠杀了,作为政府最高当局,不应该为遇难者进行纪念吗?”
	    “而国民党作为当时的执政党,难道不应该对‘南京大屠杀’进行纪念吗?不应该让台湾民众记住这段历史吗?”上述这位国民党前中常委说,可是无论台湾当局,还是国民党,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却和陈水扁的态度看不出有什么两样,“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主要在正面战场,但在对待中国军民抗日战争问题上台湾当局和国民党同样也是这样,他们只知道强调大陆应正面看待国民党抗战,但当大陆把纪念抗战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胜利等活动搞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整个台湾岛内一片寂静。”
	    ■“友日”让台湾失去民族大义
	    作为中国人民伟大抗战史的一部分,台湾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反抗持续了50年,先后共牺牲65万人。
	    1949年蒋介石当局退守台湾后,由于做着反攻大陆美梦,于是在对外和军事策略上,开始和美日搞起了军事同盟,“外交”政策就定位为“亲美、友日”。虽然“两蒋”最终都没实现原来的“反攻大陆”美梦,但台湾当局“亲美友日”政策却始终没变,直至今日。
	    不过,和“两蒋”时代不同的是,蒋介石与蒋经国始终坚持两岸同属一中,因此,在“亲美友日”上,虽然依靠美日?;ぬㄍ灏踩?,但又同时与美日保持一定距离,并多次拒绝美国提出支持“台湾独立”的提议。
	    但李登辉、陈水扁,为了让台湾走上“独立建国”歧途,对“亲美友日”的政策开始发生变化,将“两蒋”时代对美日的关系从若影若离变成了“紧紧相随”,因此,在日本侵华问题上,李、扁采取歪曲历史、篡改历史、删除历史真相以达到媚日目的。
	    但李、扁这些行径引起台湾民众强烈不满和谴责,这其中就包括国民党和马英九。然而,马英九上任后,人们本以为李、扁时期的对美日政策会发生变化,但时至今日,“亲美友日”并无任何改变,当中日发生钓鱼岛争端,美日菲在南海挑战由当年民国政府划分的“九段线”时,台湾当局和国民党不仅没有和大陆联手维护民族利益,相反,台当局和国民党则选择了随美日起舞。
	    台湾多位国民党和亲民党人士表示,大陆推出国家公祭日,应该得到台湾响应。他们同时呼吁,不要因为“友日”而遗失民族苦难记忆。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 台湾舆论 民族大义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土耳其和西非国家承诺加强经贸关系
土耳其和西非国家承诺加强经贸关系 迪拜展出超级高铁设计模型 内饰豪华如头等舱
迪拜展出超级高铁设计模型 内饰豪华如头等舱 元宵灯展点亮“欧洲心脏”比利时
元宵灯展点亮“欧洲心脏”比利时 民俗文化闹新春
民俗文化闹新春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国队夺得银牌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国队夺得银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