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民进党希望在两岸关系中充当重要角色
22个县市,民进党拿下了13个执政席位,加上虽然没加入民进党但理念和意识形态比民进党还要绿的台北市,民进党算起来获得了14个县市的执政权。这样的成绩让民进党感到意外,也让岛内外都感到惊愕。于是,有舆论认为,“九合一”选举的大胜,意味着民进党对2016年地区领导人大选也将胜券在握。不过,对于民进党的未来两岸政策某民进党内人士则表示———民进党希望在两岸关系中充当重要角色
民进党在地方县市长选举中大获全胜,可以说这为民进党冲刺2016年地区领导人大位提供了重要资源和信心。但能不能重新“执政”,似乎又不能以该党到底掌控了多少个地方县市执政权来推定,2000年民进党首次取得对台湾地区“执政权”时,台湾各县市长全部是国民党在执政。
2000年之前,两岸关系依旧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2008年两岸恢复制度化协商之后,和平发展成为两岸民众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也因此,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两岸因素开始被关注。
最典型的是,2012年那次大选中,代表国民党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最终战胜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两岸关系上的政策获得了加分,而民进党也因缺乏两岸政策最终没能走完其“最后一里路”。这是台舆论的共识,也是蔡英文后来总结败选原因的切身感受。
因此,民进党能不能重返“执政”,包括民进党在内的大多数舆论也认为,关键在于民进党有没有一个让人民放心的两岸政策。
□“九合一”绿营打赢并非蓝营两岸政策的大败
“‘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大胜,表明台湾当局两岸关系政策的一次大败”。这是这几天以来部分外国媒体和台湾媒体的一些判断。
在这些媒体看来,国民党就等于两岸关系,国民党失败也就等于它的两岸政策也失败了,甚至还有媒体认为国民党在选举中失败也是大陆的失败。
一场台湾岛内的地方选举结果就可以预判两岸关系走向?
美国两岸问题专家、密苏里州立大学高级教授范希祺认为,国民党此次在台湾选举中惨败,无关两岸关系,主要因素是经济,虽然台湾经济在改善,但对于许多人来说改善得还不够。
范希祺指出,台湾贫富差距扩大也是令人忧虑的趋势,当然不只台湾这样。对全球化的恐惧困扰着台湾的一些选民,他们又不想去大陆找工作。这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许多人去其它地方访问可以,但只想留在家乡工作。
对于“九合一”选举与两岸关系,正在美国访问的民进党秘书长兼驻美代表吴钊燮,在与美方人士就台湾选举以及选后形势交流沟通时强调,谈太多两岸关系是对台湾地方选举的过度解读,过分专注“九合一”选举与两岸关系是误导,不应当将此次选举看做是大陆的失败,这不是一次对国民党两岸政策的公投。
在外界最关心的民进党两岸政策上,吴钊燮表示,民进党认为,台湾要从各个方面全面评估两岸政策;两岸应当接触交流以改善相互理解;维护两岸稳定应当是双方的责任;两岸以前达成的协议要尊重,并检视其执行情况;待批准的协议要进行妥当的监督,以保证台湾的利益。
当被问到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到底如何,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民进党如何缓解美国对两岸关系可能再趋紧张的担忧等问题时,吴钊燮回应称,此次台湾地方选举,两岸议题不是大家共同讨论的显著议题,所以没法在两岸议题上有任何结论。他表示,民进党支持与大陆有更多交往、交流和对话,希望借此降低互不信任和互相误解,这个过程会是漫长而困难的。他还认为,台海要保持和平稳定,应当进行谈判和对话,“九二共识”或“一中原则”可以成为对话的议题。
□没有良好的两岸关系,民进党难以让台湾经济符合民众期待
“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无法改变两岸和平发展的大趋势,因为这已经是两岸民众心里最大公约数。”针对“九合一”选举后,可能对两岸关系带来的影响,台湾多位学者作出这样的结论。
由于台湾社会近年来一直处在政党恶斗之中,岛内社会运动风起云涌,除了蓝绿政党之外,一些年轻人也开始走向社会运动的风口浪尖,而这些人很多不分蓝绿,只关注政策是否合乎民众利益。据岛内人士统计,在今年11月底之前的短短3年中,岛内各地发生数百人以上规模的政治、社会运动就高达110余次,万人以上参与的运动则高达20余场。
加上由于台湾“执政”当局与“立法机构”长期存在的“府院斗争”,使得台当局行政部门很多时候或处于空转,或处于慢步前行。而发生在前年和今年的“洪仲丘案”与“太阳花”反服贸运动更让台湾当局“政权”失控,社会长期处于混乱之中,社会乱象丛生。
因此,一些年轻的新生代在要求收入分配公平的同时,也渴望社会稳定。正是介于这样的期待,他们大多因为看到马英九当局“执政”乏力,大多将选票投给了民进党,希望民进党能带台湾经济走出长期低迷。
然而,台湾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原因复杂,既有内因更有世界经济形势不断恶化的影响。因此,岛内外舆论认为,台湾要想摆脱经济困境,与大陆进一步合作是不二选择。
台湾舆论认为,“九合一”选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最担心的恐怕不是大陆,而是台湾,说得更详细一点,恐怕是民进党。因为民进党赢得“九合一”选举,本来就是冲着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去的,但摆在民进党面前的最大挑战不是民进党能不能赢得2016年大选,关键是一旦民进党获得大选胜利,重返对台湾地区的“执政”,民进党能和大陆保持良好的合作,并带领台湾经济走出低迷吗?如果做不到,今天国民党的惨败就是将来民进党的前车之鉴。而作为一贯把“台独”作为其宗旨,奉行一贯的“逢陆必反”政策又如何与大陆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让两岸关系向和平发展方向迈进?显然,这是在2016年大选之前民进党要思考的,同样也是台湾民众要思考的。
因此,就在民进党获得“九合一”选举之后不久,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就公开表示,民进党这次选举虽然拿下亮眼的成绩,但是民进党在两岸政策、经济政策、公民问题、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必须进行检讨,找出未来符合社会大众期待的答案。他强调说,虽然民进党赢了选举,但如果不能稳定经济和两岸关系,台湾社会就可能会继续动荡,“因此,民进党要趁胜,自我检讨,尽快就这些问题拿出办法。”
□民进党盼尽快与大陆建立沟通渠道
其实,对于胜选的民进党冲刺2016年地区领导人大选,多数人并不持怀疑态度,但包括民进党高层在内的人士则认为,必须吸取2012年民进党败选教训,台湾不能无视已经和平崛起的祖国大陆的实际存在,民进党必须尽快端出符合两岸民众期待的两岸政策“牛肉”,唯有这样才可能走完重返“执政”的“最后一里路”,否则,即便2016年赢得大选,民进党也可能遭到民众反对与反抗。
因此,民进党一位智库认为,民进党应该顺应两岸关系历史潮流,修改过去不合时宜的党纲和两岸政策,只有让台湾真正融入两岸共同发展中,才可能让台湾在大陆经济腾飞中获益。
就在前天,本报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民进党高层人士,他表示,民进党取得了“九合一”选举,但现在最大期盼是能尽快和大陆建立沟通渠道,在当选县市长中,也有很多人希望未来能访陆,“民进党主流民意希望能和国民党一样在两岸关系中充当重要角色。”
编辑:曾珂
关键词:民进党 两岸关系 台弯地方县市长选举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