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六因素致岛内2/3“蓝天”变“绿地”
从原执政县市15席,一下暴露跌到只有6席,本次国民党在岛内“九合一”大选中以惨败收官。一时间,从民间到党内,要求国民党改革的呼声不断此起彼伏,而马英九更是在3日的中国国民党中?;嵘锨氪堑持飨?,以此表达对“九合一”选举失败担责。失败了当然需改革,然而,国民党到底要往哪个方向改革?这可能需要国民党总结本次败选原因才能找到未来改革方向。但其到底为什么会败?。勘颈ň痛瞬煞昧说耗诎ü竦?、民进党、亲民党等在内的岛内各界人士,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做详细分析。
为了表达作为党主席应该对本次“九合一”选举失利担责,马英九在3日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中?;嵘洗侨チ说持飨?。
败选暴露了国民党存在太多问题,这是党内外的共识。因此,要求改革国民党成为党内外主要期盼。岛内外人士认为,要改革国民党,当前当务之急必须分析国民党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本次“九合一”大选国民党惨败的真正原因。那么,处于台湾“执政”地位的国民党何以会在县市长大选中如此惨败?接受本报采访的岛内多位不同党派和阶层的人士认为,至少有六点核心因素导致国民党最终惨败。
■败在对“三中一青”经济政策的漠视
“作为‘执政’的国民党今天败得这么惨,无关意识形态斗争,而是败在了对广大中产阶级的经济政策上的失策。”前台湾省议员、原“国民大会”主席团首席主席林渊熙在总结国民败选时强调,本次“九合一”选举投票比较积极的是“三中一青”(中低收入者、中小企业、中南部地区和青年人),他们希望通过选举改变自己境况。
记者注意到,在台湾,生活最好的和生活最不好的人口都不占多数,这是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纺锤形”结构的社会。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台湾社会实行对外开放,其经济一度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这一时期台湾民众享受到社会高福利、高工资的待遇。虽然这一时期台湾绝大多数人收入都较高,但社会消费却并不是很高,这样的经济形态显然让民众对幸福指数的观感特别明显。
然而,自从李登辉上台后,尤其民进党首次取得对台湾地区的“执政”权的8年,由于善于街头运动却缺乏“执政”经验,这一时期,除了民进党频频曝出弊案外,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地区,经济一直处于下行状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时期台湾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原先占台湾社会绝大多数人口的中产阶层也开始发生分化,很多人开始沦为社会贫困一族。
于是,6年前和2年前,台湾民众为了表达对民进党“执政”和陈水扁等民进党高层频发贪腐案的不满,用选票换下民进党,以高选票将国民党和马英九两次推上“执政”的位子。
但近几年来,由于台湾地区民众收入分配不均的病症快速恶化,世代剥削严重,
3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一半月薪不到3万元新台币(1元人民币相当于4.6元新台币),但是军、公、教服务满25年、50余岁就可退休,月领五六万元新台币终身俸,甚至有部分中小学退休人员退休的所得替代率竟然超过100%。“分配不均引发年轻人与基层劳工极大的愤怒,造成国民党在本次‘九合一’选举中出现严重的选票流失。”林渊熙认为,其实马英九与其“执政”团队虽然知道问题严重,但却每每陷入“父子骑驴”的困境,改革政策雷声大雨点小,一遇到困难就退缩。
比如,因为看到了军、公、教退休年金制度,与普通工薪阶层却存在天壤之别,由此产生的民怨近年来不断高升。林渊熙说,为了化解民怨,安抚民心,2年前,马当局以社会正义为由启动“年金改革”,一时间赢得社会各方支持,但该项改革过程却频遭军、公、教反弹。2年来,有关启动“年金改革”不知什么时候突然销声匿迹,“仅‘年金改革’一项,不仅得罪了既有的蓝营‘铁票’的军、公、教,又让新世代年轻人对马当局开始失望。”
“国民党在台中盖了宏伟的歌剧院、在台北通车了新的捷运网、在全省各地搞了一大堆绑桩的建设,却无力扭转年轻人低薪、失业的困境,无力为贫苦的升斗小民创造生机。”林渊熙说,对“庶民经济”的失策,让大批沦为新贫族的青年与中产阶级,集体产生对“执政”党的失望情绪,这才是今天国民党作为台湾地区“执政”党选举大败的重要原因。
他说,另外还有诸如房价飙升、食安问题、核四存废、证所税复征等问题,都搞得两面不讨好,“因此说,今天国民党不是败给对手,而是
败给只会短线操作的自己。”
■不断曝出的贪腐弊案让国民党清廉形象受损
对于本次国民党惨败,台湾岛内一些政治观察家认为,与国民党内一些重要人士和“执政”当局有关部会首长,以及国民党一些执政县市曝出的贪腐弊案也不无关系。
中国国民党籍新当选台北市一位议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国民党上台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有台湾选民不满民进党在经济政策上无所作为,但更重要的是民进党贪腐成风引发民众普遍不满。
而作为当时“在野”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给台湾民众的最重要优点就是他的清廉。
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和马英九也打出了“清廉
牌”赢得了大选。马英九一向以清廉自持,未料,就在马英九第二个任期开始,国民党高层和“执政”团队接连曝出多起弊案。
先是有国民党“未来之星”之称、30岁就当选台“立法委员”、33岁任中国国民党中常委、38岁荣登国民党副主席职务、44岁任台行政部门秘书长的林益世因涉嫌贪污遭到起诉。
如果说林益世案让国民党的清廉被民众大打折扣,而2013年马英九办公室主任赖素如涉一桩“双子星”收贿案,让马英九的清廉度也一度遭到民众质疑。加上刘政鸿、李朝卿、张通荣、卓伯源等国民党地方执政县市大佬,也相继牵扯到违法滥权、贪腐收贿等弊案之中,不但让国民党标榜的清廉招牌完全破功,更让马英九背上“识人未明”之名。
甚至就在本次“九合一”选举前,国民党籍基隆市长黄景泰因涉贪遭声押,这对于蓝营来说为本次选战再投下震撼弹。林渊熙认为,“过去选民因为讨厌民进党贪腐而选择国民党,可是国民党上台后却和民进党一样贪腐,这样,选民又如何再去相信国民党呢?最终选择就是抛弃国民党。”
■“府院”长期斗争让台“执政”当局陷入“无能”漩涡
就在台湾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江宜桦率几十位“阁僚”总辞为“九合一”国民党败选负责之际,一些“阁员”表现出毫不贪恋职位之举。据一位国民党籍立法委员向本报透露,这些“阁员”们觉得“累了”,“累的原因是他们不管做得怎么好,最终都会被民众说成是无能。”
事实上,作为台湾“执政”当局的行政执行枢纽,台行政部门下属各部会首长们也有自己的苦衷。由于岛内蓝绿两党恶斗和党内派系,尤其是“府院斗争”,造成很多时候,尽管行政部门出台一些有利台湾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好政策或者好的决策,但却往往最终不能得到实施。
“要么是新政策动辄被以负面角度解读,要么处处遭掣肘,要推一个政策、一个法案,明明跨部会协调也做得很好,但整个‘立法’过程、预算过程,就是百般受挫。”台当局行政部门一位辞职的部会首长表示,由于马英九与“立法院长”王金平之间存在的由来已久的矛盾,导致台当局行政部门很多事情到了“立法院”就被搁置,或者无限期拖延。“尤其去年九月份发生的‘关说案’,更让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公开化、白热化。”
这位辞职部会首长表示,本来“府院斗争”在台湾就有几十年历史遗毒,而马英九与王金平之间矛盾也由来已久,从二人曾竞争国民党党主席开始结下矛盾,去年的“关说案”让“府院斗争”更加升级,从去年以来,台湾当局无论“总统府”,还是“行政院”,或是当局各部会一些提案到了“立法院”明显不再像过去那样得到党籍“立委”和院长支持,导致后来行政部门与其很多部会工作难以开展,行政权力事实上很多时候是出于空转状态。加上这两年又赶上国际经济形势不好,这让台湾经济要走出长期低迷就更加难上加难。
岛内多位政治观察人士表示,去年9月的“马王政争”让国民党彻底分裂,党籍“立委”几乎倒向了王金平,导致一些国民党籍“立委”公开站出来与马英九和他的行政团队叫板,这样的后果导致可能让台湾经济复苏的服贸协议等重要提案在“立法院”被杯葛,让台湾经济社会进一步走向低迷。
而这样的形势普通民众其实并不知道,但是他们会说抱怨反映,为什么“执政”党在“立法院”占多数席,却无法通过想通过的好法案与好政策?既然过去“给你四分之三席次,你无法做事,何必把票投给执政党?”
“长期的政府权力处于空转或摇摆,民众当然会说你无能了,对于无能的当局,选民们自然也会用手里的选票来表达他们的愤慨。”上述这位辞职的台当局部会首长无奈地表示。
■马英九对民进党的软弱性与其在两岸关系上的“两面性”让中间选民“挥泪弃票”
在台湾,一直有这样一群选民——虽然觉得你不好,但是为了顾全大局,他们往往会流着泪去投票。这些人过去往往都是蓝营基本盘民众,虽然明知道国民党一些政策和某个“执政者”并不是自己心目中最合格人选,但是为了大局,为了国民党继续“执政”,他们会流着并不愿意选择他的眼泪去投他一票。
后来,由于蓝绿两党在台湾实现轮流“执政”后,流泪投票族开始扩大到并非只有蓝营选民,也包括很多没有政党色彩的中间选民。
“根据本次选举统计,很多中间选民没有出来投票,有的原本要投给国民党的票最终含泪投给了民进党。”一位资深的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他们不满马英九在对待民进党的态度上过于软弱,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讨好,以及其在两岸政策上的反反复复,不仅让蓝营担心其靠近绿,也让中间选民怀疑其政治性格和政治气节,所以他们选择要么不出来投票,要么就把票投给民进党,以此惩罚台当局领导人。
台湾政治大学一位著名政治评论员也指出,马英九最大的问题是对“在野党”抗压性低,任何问题,一遇“在野党”反对即退缩。服贸协议由备查案改为审查案;“去中国化”的教育政策迟迟不得纠正;在民进党压力下,其在春节前一个月,匆忙大砍军、公、教年终慰问金;放任“太阳花”滋事学生霸占“立法院”,硬是把违法行动在“公民不服从”错误的口号下,掰成合法,不予追究。“这些种种作为看在国民党支持者的眼中,无不痛心疾首。”
上述国民党籍资深“立法委员”还表示,马英九在2007年曾说两岸要终极统一,可是2008年大选后修改说法,大幅退缩,打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主张,颇令蓝营,包括连战等大佬在内都难以接受。2008年大家只能含泪、含恨投票,他们为顾全大局。马当局第一任期时,其实许多蓝营支持者就不满意,但是2012年蓝营群众不愿看到翻盘,希望马在第二任期没有选举包袱后可以放手而为,于是再次含泪、含恨、含血投票。“谁知他第二任期在两岸关系上做得比第一任期还差,所以这次选民决定不投票,给马英九敲响警钟。”
■党内分裂与党内派系“文化”让国民党被自己打败
在检视“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大败时,很多国民党内部中高层人士也不得不承认:国民党是被自己打败的。
国民党一位前高层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民党分裂与党内派系“文化”最终害了国民党。
这位国民党前高层表示,自2008年马英九上台以来,国民党高层分裂开始显现。先是马英九与荣誉主席连战之间,可以说连战在两岸关系中的历史地位在台湾无人能取代,这不仅仅是他在促进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更有很多两岸政策上的推动。这也为马英九2008年后开创两岸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直到今天,连战还在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继续奔波,但是从前年开始,马英九却突然在连战还在北京期间,就站出来对外说连战“一中两区”表态是个人行为,一天中三次与连战做切割,此后马连关系出现裂痕。“除此之外,凡是帮过马英九的党内高层无一不和马英九走向分裂,比如江丙坤等等,而王金平的分裂只不过是被他公开化了。”
与王金平的政争,很大程度上让以王金平为代表的本土派与外省人(1949年前后从大陆到台湾的)派系矛盾加深,一些本土派人士虽然顶住国民党桂冠,却暗中走向了民进党一边。就在“九合一”国民党惨败第三天,王金平应邀参加民进党一个活动,与蔡英文互动频繁,乐意融融,有舆论认为,如果民进党2016年“执政”,王金平还可能继续留任“立法院长”,而在陈水扁当政期间,王金平也任“立法院长”。
本月4日,王金平公开表示,希望马英九当局能让陈水扁保外就医,这是王金平首次对陈水扁问题的表态,此前两天刚当选的13位绿营县市长联名要求当局让陈水扁保外就医。
“王金平的表现只是反映国民党分裂和体现当年内派系斗争的冰山一角。”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一位学者表示,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由来已久,而本土派中同样也分为红、黑两派,这些派系往往长期盘踞一方,长期经营一方,成为“诸侯”,很多时候这些派系的介入就可以决定一个候选人成败,他们往往在中央提名之外,可能还会自己推出候选人参加选举,“但是派系是否介入往往要靠经济实力说话,参选者动用地方派系,那都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的。”
记者注意到,本次“九合一”选举中,有好几个县市长的国民党籍参选人不止一名。“一旦出现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的同一党籍参选人,就意味着该党的选票会被分散,这样的现象往往给其他党派参选者提供了机会。”林渊熙说,本次国民党有好几个县市长选举就是这样丢的,而基隆和金门最为典型。
■百年老党刻板形象让年轻人疏远
林渊熙认为,本次地方选举一个特点是,国民党普遍不会打选战,尤其是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由于创党时间太久,党内一些问题积重难返。国民党既想打赢选战,又爱面子,不敢放开手脚让年轻人上。从外观看,无论参选者还是辅选者都显得老气横秋,缺乏活力,俨然已经不适应台湾选战变化。
林渊熙说,今天的台湾选举很多是年轻人最积极,因此,民进党看到了这一点,他们通过很多办法,无论口号还是参选人行动,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要吸引年轻世代的,毕竟这个社会还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敢想敢做,符合他们的期待,他就支持你,不符合他马上就起来反对你。“纵观这几年台湾的社会运动,很多就是这些年轻人在搞的。这些年轻人没有一个特定得知对象,今天国民党做对了,今天就支持国民党,明天民进党做对了,就去支持民进党。”而民进党聪明就聪明在这一点,它不搞论资排辈,谁有能力谁就上,而国民党则完全论资排辈,因此,本次“九合一”民进党出了很多年轻新面孔,自然,他们也获得了大多数年轻选民的支持。
“反观国民党参选人,翻来覆去就那几个人,几乎都是老面孔。”林渊熙说,本来国民党做的就不好,选民希望国民党能有新人、年轻人出来做,那样至少会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诉求,让大家有更多希望空间,然而等名单一出来,国民党参选人纯一色都是老面孔。
编辑:曾珂
关键词:国民党“九合一”大选惨败 马英九辞去党主席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