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18岁小乞丐自曝日薪最高上千 故事越惨挣得越多
流浪救助人员(右)劝说行乞人员去救助站接受救助
核心提示
这个周末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许多人在关注降温、供暖问题之余,也会担忧路边的流浪乞讨人员是否得到温暖。你可知道,超过七成的流浪人员属于乞讨者,甚至相当一部分还是职业乞讨者,这些一部分人收入不低,甚至生活得比很多人优渥。
九月中旬,央视一则《职业乞丐揭秘:白天乞讨晚上喝酒吃大闸蟹》引来社会各界一片哗然。在洛阳这座城市里,你或许在不经意间与这些人擦肩而过,你可曾为这些人施舍过?你又是否怀疑过?连日来,本报记者对洛阳街头的职业乞讨者明察暗访,试图还原他们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盲乞丐”见有人拍照,立即露了馅
职业乞讨者档案1
称谓老李(男,约70岁)老家周口太康行乞特点装盲人卖艺
11月上旬开始,每天早上10时许,河科大第一附属医院附近的天桥上,都会出现一个70岁左右翻着白眼的老人,他带着一个大鼓、马扎,拿出一个乘有若干硬币红色的塑料大桶,一坐就是一整天。
老人自称老李,河南省太康县人,没有家人,是个盲人,在太康县属于五保户,虽然家里有地种,但是农忙后生活很无聊,被人拉着来到了洛阳转转,过几天就走。而拉他来的人是谁,还有谁和他一样行乞,吃住都在那里,以及老李的全名,他都统统用“我不告诉你”回答。
而洛阳市救助管理站流动救助科工作人员对老李进行劝说接受救助时,老李脖子一梗,嚷嚷了起来“我不去,我也不回家。”当记者拿出相机拍照时,老李已经“盲”了的双眼,忽然就翻了下来,眼睛瞪大问:“你们拍我干啥呢?”
在跟老李闲谈中,不断有市民经过,有的会给5元、10元,也有的会给1角、2角。只要有人往桶里扔钱,老李都会颤巍巍地摸着地,反复地摸索确认塑料桶里的钱,当摸出一元、五元的纸币,老李就会不停地摩挲,似乎在确认纸币的面值。在人少的时候,老李则熟练地拿出桶里的纸币,按照金额大小分别放入胸前的口袋、裤兜,桶里只留最初带来的几个硬币。
“他们这种乞讨一天赚的钱比我们一周摆摊赚的都多。”据老李旁边一个摆摊卖杂物的女士透露,老李来这里行乞没有多久,因为天桥在医院附近,人流量较大,有时候老李还能得到五十元、一百元不等面额的人民币。老李高兴的时候还会就着大鼓唱上几嗓子。到了饭点的时候,就会有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女子来送饭,有时是米饭和菜,有时候是肉夹馍和一碗汤。
编的故事大多很凄惨,一月能赚三四千
职业乞讨者档案2
称谓小李(男,18岁)老家信阳新县行乞特点擅长编故事
与老李的状况类似,信阳新县的小李也有一技之长—编故事。小李今年18岁,肢体健全。他经常来洛阳,周一至周五主要在公交车站附近,周末就到繁华地段。自今年九月开始,记者多次试图联系小李,可是小李总是很忙,据跟小李打过交道的流浪汉“胖子”说:“小李九月份要去西安赶一个节会,之后可能还要去桂林等地,因为有节会的时候人多,小李认为自己的故事会有‘市场’,现在也不知道小李跑到哪里了。”
“故事都很凄惨,每次还都不一样。”洛阳市救助管理站流动救助科工作人员小朱表示,小李的故事集合起来都能编成一本故事会了,最初的故事是母亲早亡、后母虐待,过几天又成了钱被别人坑了……
流动救助科工作人员李文博告诉记者,经过多次和小李接触,他最终去一家理发店学艺,可没几天小李就嫌没自由赚钱少,又操起了老本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李反复乞讨?李文博告诉记者,小李的故事总能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赚上千元,少的时候也有几百元。在洛阳,一个月行乞能赚三四千,故事编的越惨,肢体越残疾,收入就会越高。
有商户见过小李在晚上的时候,拿来大鱼大肉,一个人吃得很是快活,但是小李也有很长一段时间讨不来钱受罪的时候,看起来也非??闪?ldquo;小李不存钱,只要有钱必花光,花光钱就去乞讨。”李文博说,小李曾经跟他们透露过,他们虽然也去过北上广这些发达地区,但那里行乞的人多,竞争压力太大,所以又回到了二三线城市。小李自己很聪明,他会仔细观察救助人员出现时间跟地点,以便避开救助人员。
看到“熟人”,老太太忍不住乐了
职业乞讨者档案3
称谓佚名(女,约60岁)老家甘肃行乞特点不断磕头
11月19日上午10时许,有市民反映在洛阳中央百货大楼附近的天桥上,一名穿着深色衣服,裹着头巾,60岁左右的女子不断地在磕头行乞。无论谁去劝说,这名女子仍无动于衷,不过偶尔也会告诉好心人称,自己的腿不舒服,站不起来。
记者随后来到现场,看到但凡有人经过,这名女子就会不断磕头。而走近一看,记者发现这名女子竟然是去年在王府井商场附近发现的流浪女子,记者还曾采访过她。当时她腿脚灵便,并无大碍,衣着也与现在类似。当时她称自己家乡甘肃受了灾,于是她跟着村里的人跑出来了。
“咱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记者问这名女子,该女子听到问话抬起头,整理了一下头巾,看了记者一会儿,一下子没忍住自己先笑了出来。
看到是“熟人”,这名女子不再磕头,说今年自己也是刚来洛阳,现在“行乞市场”不好,一天最多只能要到三四十元,吃饭基本就靠乞讨,晚上的时候就睡在火车站附近。而她从甘肃是一路边坐火车边乞讨来的,到人口较为集中的郑州和西安,她都会下火车在当地乞讨几天,然后再继续坐火车走。当记者问她每年是否有固定的行乞路线以及更多有关她行乞的内容时,这名女子则不再透露,把行乞的碗收起来,一路小跑把记者远远甩开。
与这名女子情况类似的是景华小学门口行乞的72岁的赵宏明,他住在王城公园附近的一个小区,月租70元,遇到有救助人员,他也是扭头就走。
洛阳职业乞讨者的特点
平均年龄60岁左右,男性居多
他们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男性占七成多,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流浪乞讨人员身体状况良好的超过了八成,真正的残疾人有两成左右。白天上街乞讨,主要集中在新都汇、王府井商场、小商品市场、上海市场、广州市场、老城十字街附近,为了防止救助人员找到,这部分人往往会选择人流量大、车辆无法进入的区域。
每年11月中旬至第二年2月,乞讨人员最多
单独的行乞者晚上则租住在城区较为偏僻的房子里,而来自甘肃、安徽、河南其他地市的组团行乞者,则在火车站附近租住房子,一间房子里住很多人。虽然记者多次尝试跟踪这部分人,但是这部分人警觉性都极高,一旦发现有人跟踪,就会在一个区域里反复徘徊,甚至夜不归宿。
据田举介绍,每年的11月中旬至来年的2月,都是他们工作最忙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农忙过去,加上天冷,很多市民会给街上流浪乞讨人员施舍,这个时间段的“行乞市场”还是很大的。但是进入3月的春耕时段,一部分乞讨人员在家耕地,而另一部分则会去全国各地有节会的地方乞讨。这部分行乞者流动性较大,像上下班一样行乞的极少,很多人一年到头来回就那几身行头。
目前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主要以劝导为主。
流浪人员最多时超300人,八成是职业乞讨者
从2013年冬季开始,大河报记者便开始关注街头流浪者这一群体,在随后长达一年的不间断深入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这群流浪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确是职业乞讨者。洛阳市救助管理站流动救助科科长田举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洛阳的流浪人员最多的时候超过300人,其中八成都是职业乞讨人员,而一直驻扎在洛阳的大约40人。
那么对于城市里的流浪人员您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好的建议想提,不妨与@大河报洛阳新闻进行互动。
编辑:曾珂
关键词:18岁小乞丐自曝日薪最高上千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