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四川:村民江边放牛发现1吨重西汉铁桥墩
2007年初,广汉小汉镇柳林村村民唐兴凤在石亭江边放牛,偶然发现一个“铁砣砣”,他和亲友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坨“废铁”搬回家。后经文物?;げ棵挪橹ぃ饩谷皇钦涔笪奈?。
历时7年研究,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带领他的团队于昨日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雒江桥墩。权威专家称,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铁桥墩,汉代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铁铸件,也是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工程铁铸件,它再现了汉武帝西南大开发的历史场景。
>村民发现
古桥墩“出土” 被误当废铁拉回家
石亭江发源于什邡红白镇,是长江支流之一。
2007年2月的一天,广汉市小汉镇柳林村村民唐兴凤像往常一样在石亭江河滩上放牛。这时,他发现一铁质柱状物,发现时被厚厚的一层类似卵石沙土的硬壳包裹,表面锈迹斑斑。
“看上去锈迹斑斑的,不晓得是啥子?”事后唐兴凤回忆称,由于好奇心驱使,他随手捡起一块石头,用力敲击了几下,意外的一幕出现了,柱状物的包裹物被敲落后,显现出里面铁质的内层。
“原来是一坨废铁。”惊喜之余,唐兴凤顾不得在河边吃草的牛儿,连忙跑回家叫来10多名亲友,众人找来工具将柱状物外壳剥去,丢弃于河滩上,10多人手抬肩扛将这坨笨重的“废铁”装上农用三轮车,运回家中。
唐兴凤一家在河道里面捡到重量超过1吨的“废铁”一事在当地不胫而走,不少村民前往他家看热闹。
在看热闹时,有细心的村民发现,铁柱子上有繁体字,意识到可能是文物,有人拨打了当地派出所的电话求助。
接到电话后,副所长刘军带人前往现场查看。“铁质柱状文物,上铸有篆书铭文,当时初步判定为铁桥墩。”刘军介绍,“通过现场查看,发现铁柱上铸有‘广汉郡雒江桥墩’等字样,初步定为古代铁桥墩。”
“除了年号看不清楚,其他字样都非常清楚。”刘军回忆称,在讲明文物?;ふ吆?,唐家人主动上交了该文物,文物管理部门给予了唐家一些物质奖励。
>考古发掘
铁桥墩发现地 曾有一座跨江浮桥
铁桥墩发现点位于大件路石亭江大桥南约420米石亭江西岸河滩。德阳市考古所所长刘章泽带领德阳、广汉两地文物管理部门人员对桥墩发现地进行了试掘和调查,并在河滩上发现了被剥落的桥墩外壳(外范)及少量汉代陶片。除了铁桥墩,考古人员还在现场发现桥墩外范残皮29块;11片陶片;陶质有泥质灰陶、夹砂黄褐陶;器形有盆、缸等;筒瓦1块;板瓦7块。
“共发现29块碎范,由黏土和砂石配制。”据介绍,铁桥墩外范阴面细腻光洁,阳面与砂石呈黏结状态。大小不一,最大的一块长宽约40厘米,2块为凹槽位置的残块。其中8块有字,均为篆书,分别为“雒”、“郡”、“广”“江”、“重”、“年”等字。
“当地口口相传这里曾有一座古桥,曾是村民过往石亭江的通道。”刘章泽介绍说。记者现场走访了解,原来此处有一座古桥叫老浮桥(音),以前河床宽度只有现在的二分之一,现河床宽约320米,发现点的桥基在上世纪50年代即被破坏。“石板被用于修宝成铁路桥,后来采砂又被破坏殆尽。”村民介绍称,“此前几户靠河而居的村民早年还曾捡到过7件铁牛,每件长约20厘米,重10余斤,形似水牛。”
昨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成都商报记者见到了这件馆藏文物———铁桥墩,它现在已经在有高科技恒温、恒湿、防火、防盗设施的成列馆里面被保存起来。
铁桥墩概况
据三星堆博物馆提供的数据:铁桥墩高1.15米,底部直径0.55米,顶部宽0.45~0.47米。上部中间有宽0.16米、深0.5米的凹槽。
铁桥墩文字解读
●“雒江”又称雒水、洛水,即今石亭江
●汉代“三十斤为均,四均为石”, 汉二斤合今一斤(市斤),每斤250克,“四十五石”相当于今1.35吨,实际重量1.38吨(含凹槽、榫孔中未清理范芯)
●“太始”年号有四个,西汉武帝刘彻(前96-前93年)、十六国前凉张玄靓(355-363年)、南朝侯景(551-552年)、渤海简王大明忠(818年)
关于铁桥墩的猜测
功能
“专家考察和论证后认为,通过对外范结构的分析,该桥墩采用失蜡法整体浇铸而成,铁桥墩为建设浮桥的地锚可能性较大。”
遗憾
“铁桥墩发现时仍被外范包裹,可能尚未用于实际建桥,也许是发生战争,也许是发生洪水等原因,桥还没有建起就成了半拉子工程。”
意义
“从铁桥墩体积来,桥的规模应该比较大。”刘章泽介绍,桥墩时代为西汉武帝时期,它的铸造建设应该和汉武帝开发西南有关。
历史意义
在汉代属“大器”
是我国发现最早铁桥墩
“西汉雒江桥墩有桥名和纪年,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铁桥墩,是目前汉代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铁铸件,也是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工程铁铸件。”刘军称,铁桥墩是汉武帝时期“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的“大器”。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等专家21日到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查看了雒江桥墩,并给了极高评价。“雒江桥墩是蜀道交通史上珍贵实物资料,对研究蜀道交通史,对古蜀道申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介绍,它再现一个具体的桥梁工程建设,是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史上重要的实物资料,对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桥梁、交通和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历史价值。
或是浮桥地锚
再现汉武帝大开发西南
“专家考察和论证后认为,通过对外范结构的分析,该桥墩采用失蜡法整体浇铸而成,铁桥墩为建设浮桥的地锚可能性较大。”刘章泽介绍,“浮桥的主缆必须牢固地锚于两岸的地锚上。地锚一般采用铁柱、石柱和木柱。”浮桥船只都系在缆上,当水流冲击船只时,船只弯曲,所以早期浮桥均为“曲浮桥”。“老浮桥”(音)遗址不是垂直于河床,其走向是右偏30度左右沿桥墩发现地点到石板引道位置,此确为浮桥可能性较大。
此前发现最早和最重要的浮桥地锚见于山西永济蒲州古城黄河蒲津渡遗址。“蒲津渡遗址时代为唐,两者时代相去甚远,规模、形制的可比性并不大,但这是雒江桥墩唯一可对比的实物资料,这也充分说明雒江桥墩在桥梁史上的重要地位。”
“以前河床宽度只有现在二分之一,现河床宽约320米,从桥墩体积来看,桥的规模应该比较大。”刘章泽介绍,桥墩时代为西汉武帝时期,它的铸造建设应该和汉武帝开发西南有关。因此,它可以再现历史场景,长150多米的浮桥,横跨石亭江,应该为西汉武帝西南大开发时期重要的“国道”浮桥。
“铁桥墩发现时仍被外范包裹,可能尚未用于实际建桥,也许是发生战争,也许是发生洪水等原因,桥还没有建起就成了半拉子工程。”刘章泽介绍,这是一个遗憾,至于当时桥梁是否已开工或建成投用,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确认。
编辑:罗韦
关键词:桥墩 铁桥 村民 浮桥


雄安“绿色拆除”10小时夷平8000平米建筑
尼日利亚村庄遭袭事件死亡人数上升至73人
亚美尼亚议会选举反对党领导人帕希尼扬为新总理
第71届戛纳电影节开幕
匈牙利新一届国会成立
马来西亚大选即将举行
强降雨来袭 广东多地暴雨预警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10周年慰问演出在四川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