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一亩泉水干千年古墓现 揭秘满城汉墓46年前之谜
来源:人民网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中国北方的一个普通县城,却因46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而被广为人知,被称为“金缕玉衣”的故乡。
1968年,满城县城西南1.5公里的陵山上,随着“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闻名世界的稀世文物被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揭开神秘面纱。而事发“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作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的满城汉墓,发掘过程中的惊险和神秘,至今仍被世人所惊叹。
满城县位于保定市西北21公里处,距县城西南1.5公里的陵山,海拔不到300米,远离闹市。而正是在这座被当地百姓世代称之为陵山的山腰中,“天下第一崖墓”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因一次国防施工中的意外被发现,再现了两千年之前的中国历史。
谈及满城汉墓发掘之谜,当先从满城县的三个村子说起。
据满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梁艳东介绍,满城县境内有三个与“陵”相关的村子———北陵山村、南陵山村与守陵村。
“据流传的说法,村民的祖辈是为王侯守陵的,这种说法在村里流传了上千年,但至于是为谁守陵?陵墓何在?无人知晓。”梁艳东说,1968年的一次偶然发现,才解开了村民心中的疑惑。
2014年10月15日,记者探访满城汉墓。顺着如今已是AAAA级景区的满城汉墓路旁指引牌,拾阶而上,行至山腰,一屏“千古之谜由此揭开”的石碑立于一个大门紧闭的山洞一侧。据石碑记载:一九六八年五月,解放军某部在此处进行国防施工时,打穿了中山靖王刘胜墓“南耳室”的顶端,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墓被惊醒。
而据满城县旅游文物局提供的资料详细记载,那次国防施工爆破时,爆炸声非同一般,十分沉闷,似有回音,所崩石块不知去向,战士们大惑不解,四处寻找,却惊奇地发现了一个幽深的洞穴。于是派人入内查看,发现许多陶器、骨头、灰土、朽木等,疑是古墓,立即上报。
在战士们带回的四件文物中,除了三件镏金的器物底座外,还有一件刻有“中山内府”字样的青铜器,这使省领导和省文物部门的专家们感到了事件的重大性。因为“中山”指的是中山国,从历史上对于中山国的记载,说明这座古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无疑将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
现年83岁的郑绍宗已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的职位上退休多年,他是第一批进入刘胜墓的考古专家,并全程参与了满城汉墓的发掘。“当时施工部队上报到团部后,省政府派我和孙德海前往现场查看。”郑绍宗回忆说,他们在前往满城古墓现场的途中,由于当时社会情况较为复杂,几乎每走一段路就有人拦查。因为他们是乘着军车并在军队的护送下,才得以安全到达满城。
周总理批示下的神秘考古
“我们到陵山后,看到就是一个炸开的山洞模样的洞穴,这是打防空洞时打通了刘胜墓耳室的东南角。”郑绍宗说,随后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对墓中南耳室、北耳室、甬道和中室进行了清理。“经过在墓洞中实地考察,我们又发现很多战车和陪葬马匹的骨头,同时还发现数百件大酒缸和彩绘酒壶,以及许多石磨盘、陶罐、琳琅满目的青铜器、漆器和医疗器具等物品。”郑绍宗说,通过对马匹的身上马具的观察,他们初步认定为汉代器物。
了解古墓基本情况后,河北省通过中央办公厅直接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进行了汇报。在2004年时任满城县文物局局长韩文柱主编的《郭沫若与满城汉墓》一书中,郭沫若的秘书王廷芳回忆称,1968年6月18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在欢迎当天下午到达北京的坦桑尼亚总统的间隙,向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说:“河北省满城县发现了一座很大的古墓,这件事十分重大,由你们负责办理。”周总理还作出指示,考古队由保定到满城的车辆及其他物资保障全部由军队负责,军队将对考古安全工作给予最强有力的?;ぁ4送?,军事工程完全服从考古发掘工作的需要。
考古工作队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军区工程兵某部联合组成。1968年6月27日,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考古工作队开始进驻满城县的陵山。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卢兆荫参与了满城汉墓的发掘。据其所著《满城汉墓》一书所述,考古队抵达陵山后,为了不改变墓洞内的温度和湿度,使文物不至于因气温和干湿度的变化而受损,他们决定不挖墓道,还利用已经炸开的坑道进出。
据卢兆荫描述,整个墓洞开凿在岩石中,墓洞距山顶仅30余米,高出山脚地面约150米,墓室结构可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部分,他们将这个墓洞称为“满城汉墓一号墓”。“墓洞内不仅漆黑一团,而且十分阴冷潮湿,湿度已经接近饱和,洞内和洞外相比,简直是两个世界。”
稀世珍品出土墓主身份浮现
考古队员通过对墓洞回廊、甬道、耳室和中室的清理,发现大量铜钱、金银针、陶器等物品。1968年7月12日,考古队在解放军的帮助下打开中室与后室之间的一道石门,并将主要力量转向清理放置棺椁及贵重随葬品的后室。后室开凿在岩洞内,用不同形状的石板建成石屋,整个后室由门道、主室和侧室组成。而主室又是后室清理的重中之重,因为被葬者的棺床就停放于此。
主室北侧巨大的石棺床上,当考古人员用小铁刀、竹签和长毛刷等工具除去表层朽木灰烬等杂物时,偶然发现了几块散落的玉片。于是,几名考古队员加快了清理工作,可谁也没有想到,一件用金丝和闪亮青玉片连缀而成类似铠甲状的葬服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史记》和《汉书》中所记载的“金缕玉衣”。
据卢兆荫记载,修整复原后的“金缕玉衣”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全长1.88米,由2498片玉片组成,编缀玉片的金丝共重1100克左右。
“‘金缕玉衣’被发现时,已经被压扁,但这是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的保存完整的玉衣,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汉代玉衣的真面目。”郑绍宗说,虽然建国前出土过一些玉衣片,但并没有玉衣的全貌,满城这套”金缕玉衣”的发现,终于解开了汉代以后长期存在的“玉衣”之谜。
如今,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中,幽暗阴湿的墓洞内,分别陈列着二人“金缕玉衣”的复制品,虽然没有完全真实再现,但仍能从其庄重和奢华中读出两千年的历史厚重感。
“金缕玉衣”被发现之初,并没有发现成形的尸体骨骼,因此对于墓主身份无从判断,直到一件青铜钫(盛酒器)的出现。这件青铜钫的颈部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的字样。据专家介绍:“汉武帝以前中国的帝王没有年号,在位的时间只以数计,其中‘卅四’指的就是在位的年数。”那么在中山国有籍可考的10位王当中,只有第一代王刘胜的在位时间长达42年之久,其余的均不到30年。因此确定这座墓室的主人就是中山国第一代王———刘胜。
郭沫若亲往惊天秘密再发现
据《郭沫若与满城汉墓》一书中郭沫若秘书王廷芳的回忆以及卢兆荫的记载,近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也让郭沫若欣喜万分,并于1968年7月22日亲自上陵山考察。
从洞口进入墓内,“金缕玉衣”、错金博山炉、鎏金因蟠龙壶等珍贵文物让郭沫若备加赞赏。“在墓洞内考察一个多小时后,郭老又在室外对墓地的环境、地形做了长时间的观察,向北走出100多米。”郑绍宗说,根据考古队员的介绍,郭沫若判断此处很可能有一座大墓。
郭沫若返京后,7月28日向周总理汇报满城汉墓发掘现场的情况,并请求批准由发掘一号墓的原班人马继续发掘二号墓,得到总理同意。8月13日下午,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第二座汉墓的发掘正式开始。三天后,考古队就看到了墓门上方人工凿出的崖面,基本上确定了二号墓的存在。
“长信宫灯、朱雀铜灯和朱雀衔环杯都是在二号墓中发现的,也就是在刘胜之妻窦绾的墓中发现的。”郑绍宗说,在二号墓的后室里,他们发现了另一套“金缕玉衣”,与一号墓中的一样,都已被压扁。
在二号墓墓主的贴身随葬品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窦绾”铜质印章,这为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明。同时,这枚印章不仅从另一方面佐证了一号墓墓主刘胜的身份,也印证了郭沫若关于二号墓墓主为刘胜之妻的推测。
经过20多天的辛苦努力,二号墓的发掘工作在1968年9月17日全部完成。至此,历时111天的满城汉墓发掘工作也宣告结束。1988年元月,满城汉墓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底,满城县对满城汉墓进行开发,并于1991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陵山千年之谜终于为世人所熟知。
“一亩泉水干,千年古墓现”,这是在满城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满城县旅游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张贺告诉记者,满城汉墓沉睡了2000多年才被发现,一亩泉干涸之时,刘胜墓正好现世。“或许是一种巧合吧,当年满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干旱缺水,一亩泉也随之干涸。”“那次发掘不仅发现了刘胜与窦绾夫人的两个大墓,陵山主峰南坡还有18座小型陪葬墓有待发掘。”满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梁艳东说,这些古墓将为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献科学技术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泉水 千古之谜 揭秘 汉墓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