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9月用电量增2.7%创18个月次低
《经济参考报》记者15日从权威人士处获悉,9月全社会用电量仅同比增长2.7%,虽较8月回升4.2个百分点,却仍创下自2013年4月以来18个月的次低。
同日公布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居民消费价格(CPI)数据同样不容乐观。三项数据共同显示,9月国内需求,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消费领域,仍然较为疲弱。
风向
9月经济数据不容乐观
用电量作为经济先行指数,是反映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在经历了5月、6月连续回暖后,今年7月,用电量同比增速急转直下,8月更是跌至负增长区间,而9月的数据仍然不容乐观。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9月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2.7%,虽较8月回升,但仍为近18个月以来次低。具体到产业来看,城乡居民用电增速延续7月以来的下降态势,大幅回落4.5个百分点至-10.2%;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虽有所回升,分别达到5.2%和4.9%,也继续处于较低水平。其中,9月工业用电同比增长5.3%,与7月份8%相比仍有差距。
“城乡居民用电都是从当月中旬开始抄表,这意味着9月用电数据是记录8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用电量的,而去年8月还很热,基数比较高,气温是影响9月用电增速的重要因素。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确实在下行,数据显示9月比8月并未有多大好转。”上述权威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解释说。
这从各地区用电增长情况可得到进一步印证。据了解,9月华东、华中等受气温因素影响较大的地区,多个省份延续了从7月以来的负增长态势。而受节能减排影响,山西、河北、山东等华北地区的工业用电量普遍保持低增速。值得注意的是,曾经都是两位数增长的西北地区用电量增速也已降至个位数,并仍在不断下滑,以新疆为例,其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9%,9月则回落了3.4个百分点至4.5%,其中工业用电同比增长-1.3%,折射出经济疲软态势。
15日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PPI、C PI数据,其中9月PPI同比负增长1.8%,连续第31个月负增长,跌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超出市场预期;环比负增长0.4%,跌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为近15个月低点。
从分行业出厂价格环比数据看,在30个主要工业行业中,7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5个行业持平,18个行业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价格下降3.1%,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价格均下降1.9%,三项合计影响当月PPI下降约0.3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9月PPI环比降幅和同比降幅均有所扩大,主要原因是原油、成品油、钢材价格降幅加深。同时,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对工业品价格形成的压力也有所加大。
风险
工业生产压力仍大
用电量和PPI共同指向9月工业生产尚无明显好转这一事实,根本原因则在于国内需求不旺。
“三季度电力数据的糟糕情况是2008年危机以来所没有的,而工业生产领域也普遍反映不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之大不容忽视。”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更需要担心的是,如果未来一两个月经济依旧难见起色,一旦经济增速低于7%,下半年面临的问题将更为严重。如果10月的情况仍不好,政府可能会采取措施。虽然现在G D P(国内生产总值)不如以前重要,但还是关乎就业等众多民生问题。”
上述权威人士则表示,与之前的判断一致,今年下半年用电增速走势仍会是先低后高,但是由于在新常态的思路下,政府不再只是强调稳增长,而要保证经济增速下行的不是太快,所以预计未来几个月用电量增速很难大幅反弹。该人士还预计,全年用电量增速可能要从之前判断的5%降低到4%以下,而年初关于增速的预期是6%。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点评PPI数据称,PPI同比增幅为近5个月新低,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下跌所致,特别是采掘业、石油加工、原材料加工行业跌幅扩大。其中,煤炭开采、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降幅达到-10.6%、-12.6%,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降幅达到-6.4%,反映下游生产行业依然疲弱,需求乏力。煤炭、钢铁等上游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难以看到PPI“转正”的动力,工业领域通货紧缩压力增大。此外,9月PPI翘尾因素下降0.23个百分点至-0 .03%,也是导致PPI同比跌幅扩大的重要原因。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9月PPI增幅比上个月下跌0.6个百分点,显示内需疲弱和去库存的过程持续。这也意味着未来几个季度,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将进一步下降。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研究部研究员李莹表示,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意外回落至6.9%,创近6年来新低,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减速超过预期。从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 I)分项指数看,新订单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说明需求不足仍是抑制当前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
谨慎
谈通缩为时尚早
需求疲弱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同日公布的9月CPI同比仅增1.6%,增幅较8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创56个月新低,年内第二次低于2%。余秋梅解读称,一方面,由于去年同月环比上涨较多,抬高了今年的对比基数,致使今年9月的翘尾因素比上月减少了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9月新涨价因素低于近五年的平均水平。
展望下月,卓创资讯分析师边玉鹏认为仍会低于2%。他预计,10月钢铁、居住原料的同比会下滑3%以上,食品中粮食价格走高概率较大,淀粉、豆类、肉类等则全面下滑。
CPI走低预示整体国内需求不振。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9月CPI与PPI的水平全面反映了目前经济下滑的现实。到了这个阶段,完成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基本没有异议,主要还应该考虑如何在目前“低通胀”的情况下调控经济。对这个问题要全面认识,本届政府奉行“区间调控”论,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均可以接受。所以应当转变增长理念,不再以增长率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另一方面,目前的增长率变化包含了结构调整的成效。例如,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对就业起到了保障作用。所以从官方统计看,就业增长的情况还是令人满意的。
有观点认为,CPI大幅下降和PPI持续负增长的趋势意味着中国的通缩风险持续上升,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这种判断仅从目前来看还下得偏早。”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说,如果我们严格地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似乎并不明显。但是不能简单从数据统计来解释这个现象,真正的问题是它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中的成本上升和对国外原材料的依赖等。这些因素都是结构性的和深层次的,短期里靠宏观政策解决不了,所以整个社会从政府到居民对通胀预期值的担心程度都比较高。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认为,有个苗头性问题需要关注,即物价实际涨幅并未降低。9月C PI上涨1.6%中,剔除翘尾因素,新涨价因素为1 .3%,比8月还增加了0.4个百分点;剔除食品价格之后的非食品价格环比还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从分类看,部分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仍上涨较多,如鲜果价格上涨16.7%,蛋价上涨12.9%,鸡肉价格上涨10.4%,家庭服务价格上涨9.0%,停车费上涨5.1%,学前教育价格上涨5 .7%,高等教育价格上涨3.7%。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 用电量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