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旅游纪念品同质化拷问山寨文化环境
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10月7日《人民日报》)
从山寨景点到千百个景区都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似乎成了山寨文化的泛滥之地。如果单纯苛责山寨思维横行,一味批评文化创新力太弱,其实聊胜于无。为何山寨文化会无处不在?如果一条鱼病了是鱼的问题,而一条河里的鱼都病了则就是水的问题。显然,山寨文化的盛行,客观仍是环境使然。
旅游纪念品既是文化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即文化产业本身的市场属性。换言之,旅游商品同质化与经济领域的山寨现象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建立在盗版、侵权基础上的非正当竞争,一种低成本的市场倾销。不同的是,文化创意相对于其它商品仿制的技术壁垒,更易于被复制。譬如,大黄鸭被迅速山寨,真正的价值不在制造,而在设计。“零成本”的山寨文化产品,注定比付出设计创造的正版产品价格更低廉。
正因为如此,旅游纪念品同质化才会显得更普遍。一样的木梳、一样的刺绣,在不同的景区打上不同的地名,即可鱼目混珠。山寨横行对文化创新的抑制是显而易见的,轻而易举的仿制,低价格入市,对创意性的劳动是实实在在的侵害,试想,创意者花了大力气甚至不菲的财力创造出来的产品,难以得到应有回报,谁会干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旅游纪念品同质化拷问山寨文化环境,山寨文化横行根本还是文化产业“良币逐劣”市场环境的严重缺失,即模仿抄袭等山寨行为的制度约束,如文化创意、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著作权制度,建筑、文物的“肖像”?;ぶ贫鹊鹊?。山寨思维的泛滥是这些态度缺失最现实的注脚,影响远,几乎渗透到了文化生产的各个领域,从影视节目到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无处不在。其直接的后果便是文化创新能力的抑制甚至阉割,文化形象的自我贬损,文化竞争力的弱化。
事实上,旅游景区的文化商品更能代表地域的文化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烙印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如很多地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可开掘创新的文化“富矿”。然而,旅游文化在变成文化产品过程中,同样离不开文化产业市场环境的支撑。旅游商品同质化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地方对旅游文化产业市场培育主导的欠缺。
旅游商品是文化创新?;さ囊幻妒灾剑蚧骱鸵种粕秸趴赡苷嬲獬晕幕葱碌氖?,才能确立好想法赢得好市场的体制机制。首先要完善对山寨文化思维说不的制度规则,将山寨谋利列入知识产权、著作权、建筑外观复制、文物合理利用等禁区,或通过司法诉讼追究侵权责任,或通过行政管理给予违规惩罚,真正让恶意山寨者付出比获利更大的代价,赋予文化环境以自净功能。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克服旅游急功近利的思维,应着眼长远,培育有自身特色与品位文化产品,通过鼓励创新把地方文化变成文化商品。
编辑:曾珂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同质化 山寨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