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部分指标波动不改经济发展大势
目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出现了短暂的回调,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正常体现。整体看,经济金融变量仍处在合理的区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形势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向好,经济发展潜力仍然较大。要保持定力,同时有所作为,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坚持结构调整政策。
一、 部分指标短暂回落是经济运行的正常现象
8月份数据显示,工业、投资、货币供应等部分经济金融指标出现一时回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上月低2.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名义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月低1.9个百分点。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
部分指标有所回落反映了经济新常态的复杂性。我国目前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过程,面临有效需求不足、投资效率下降、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债务和私人部门杠杆率过高等种种困难,经济增速出现下滑在所难免。经济新常态本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应更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不仅是增长的速度。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要素成本提高,过去30年年均近10%的高增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潜在经济增速将下行至7%左右,但这比日本、韩国当年次高速增长时期的增速仍高2至3个百分点左右。
部分经济指标的短暂回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外需增长放缓。7月份,IMF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降至3.4%;将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量增长预测下调了0.3个百分点,降至4.0%。二季度,日本经济环比折年率为-7.1%,创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欧元区GDP环比零增长,德国、意大利GDP环比均下降0.2%;新兴经济体困难增加,其中巴西经济出现“滞胀”态势,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二是前期我国企业库存增长较快,去库存压力较大。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4.6%,增速高于去年同期8.5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增量是去年同期的2.5倍。此外,今年夏季气温偏低和去年基数较高也拉低今年部分指标同比增速。
经济增长指标有所回落不影响我国翻一番的战略大局。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要使2020年GDP规模比2010年实际翻一番,需要2011年至2020年均实际增长7.2%。由于2011年至2013年分别增长9.3%、7.7%和7.7%,则2014年至2020年GDP仅需年均实际增长6.7%,即可实现翻一番目标。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4%,仍处于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区间。
货币信贷指标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合理水平。2013年末,我国M2/GDP达1.95,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我国中央银行牢牢把握流动性总闸门,适度调节市场流动性水平,促进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8月M2增速尽管有所回落,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与宏观经济指标基本相适应。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M2增速应高于GDP与CPI增速之和2个百分点左右。8月份CPI同比上涨2.0%,上半年GDP增长7.4%,M2增速高于二者之和约3.4个百分点。
二、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基本平稳,不少方面表现突出。一是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4%,增速比2013年世界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分别高6.1个和2.7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快。前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高0.6个和0.3个百分点。三是近两个月贸易顺差连创新高。7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4.5%,增速创2013年5月以来新高,贸易顺差473.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扩大了1.7倍。8月份,出口同比增长9.4%,贸易顺差498.4亿美元,创月度历史新高。四是股市回暖迹象明显。7月以来,股价明显上涨,至9月25日,上证综指收盘价为2345.10点,比6月末上涨14.5%。
就业形势稳定。二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与一季度持平。前8个月,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70多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0多万人,接近完成全年就业目标。
二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0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平衡,需求略大于供给,求人倍率为1.11,与上季度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0.04。三季度,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招工难仍然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之一,42.4%的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高、招工难”,占比比上季度高0.4个百分点。
物价基本平稳。前8个月,CPI同比上涨2.2%,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CPI同比上涨2.0%,比上月低0.3个百分点。物价水平基本延续今年以来的平稳态势。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是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6%,比去年同期高1.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0.6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结构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传统产业。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总产值达6.1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对应增加值增长12.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3.6个百分点。8月份,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1%、9.3%,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高3.2个和2.4个百分点。
三是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52.4%,比去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
四是投资结构优化。服务业投资增速快于制造业,民间投资占比继续提高。前8个月,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8.2%,比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快4.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9.0%,比全部投资增速快2.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9%,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五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强度下降5%左右,是多年来降幅最大的。
六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发明申请82.5万件,同比增长26.3%,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和占全球比重均创新纪录。中国已超越德国,在《专利合作条约》体系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是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结构优化。8月末,全部产业部门中长期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11.4%,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3.8%和15.2%,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高10.2个和4.7个百分点。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4.9%,增速比去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建材行业同比分别下降9.1%和7.1%。
二是涉农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8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8%,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各项贷款增速高0.7个百分点,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分别高4.6个和1.9个百分点。
三是西部地区贷款增速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8月末,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1%,增速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4.7个和1个百分点。
四是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快速增长。8月末,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1.02万亿元,同比增长49.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5.8个百分点,比同期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高29.9个百分点。
三、 经济预期向好,增长潜力仍然较大
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潜力较大。国际经验表明,赶超型国家人均GDP接近前沿国家的70%时,追赶动力才有所减弱。2013年我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 12.8%,日本的17.7%,因此我国增长潜力仍然较大。
一是城镇化仍有较大发展空间。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不仅低于高收入国家水平(80%以上),也低于与中国发展阶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水平(60%左右)。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美国、日本、法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6%(2010年)、3.0%(2012年)、2.9%(2012年)。按2012年劳动力总量计算,如果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降至美国水平,可以释放劳动力2.4亿人;降至日本、法国水平,可以释放劳动力2.3亿人。城镇化进程可以有效缓解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对经济的冲击,延长人口红利。
二是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数据,在人均GDP低于我国的59个样本国家和高于我国的70个样本国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平均为50.36%和65.72%,均高于我国同期的43.2%。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就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每提高1%,将拉动服务业就业增长0.306%。
三是国内区域差异较大,成为持续增长的潜力之一。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部阶梯发展特征。201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三位的是天津、北京和上海,分别达到99607元、93213元和90092元,而后三位是贵州、甘肃和云南,分别为22922元、24296元和25083元,排名第一的天津是最后一位贵州的4.35倍。落后地区相对发达地区具有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他们在追赶发达地区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目前,落后地区追赶发达地区的势头已经显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也快于城镇居民。2014年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GDP平均增速分别为8.0%、8.0%、9.3%,其中贵州增长10.8%,增速比上海和北京分别高3.7个和3.6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8%,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77,比去年同期缩小0.06。
各项结构改革有序推进,制度红利逐渐释放。一段时期以来,各级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发挥市场作用,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消除制度障碍,释放增长潜力。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推进利率市场化,推进投融资、税收、流通等体制改革。目前改革效应开始显现,未来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例如,2014年前8个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工商企业813万户,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3月至8月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1%,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再如,简政放权加上“定向减税”、“定向降准”等财税金融措施,有力地支持了服务业、“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3月至8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24.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101.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94.4%。
景气指数回升,经济预期向好。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三季度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表明,企业家和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虽然仍处于低位,但预期向好。对下季度,企业家和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分别为35.6%和33.5%,较对本季的判断分别提高3.4个和4.3个百分点,说明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为50.6%,较上季度上升0.6个百分点,显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回升。居民收入和就业感受指数也有所回升。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49.2%,较上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对下季度,城镇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2.5%,较上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居民就业感受指数为39.2%,较上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四、 全面准确看待经济形势,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经济运行新常态中,部分指标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自主调整的结果。我们不能一味追求高增长,而要追求创造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效益、没有水分、节能环保、持续发展的合适增长速度。
要继续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定力,有所作为,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为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要不断完善和创新货币政策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和结构性调控,加大对农业、小微企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
要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金融改革结合起来,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民营银行试点工作,清理规范金融业准入限制,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要采取综合措施维护金融稳定,努力控制和降低企业的杠杆率,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编辑:杨雅婷
关键词:增长 百分点 增速 经济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