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陈鼓应忆汤一介:他的学术人格令人景仰
忆与汤一介先生的交往
陈鼓应/口述
▲今年五月十一日陈鼓应先生在汤一介先生家中探望
▲季羡林先生(左)与汤一介先生(右)
▲上世纪90年代,道教国际学术会议上,左起:陈鼓应、汤一介、柳存仁
▲1987年,国际儒家学术会议在山东曲阜召开。图为汤一介先生(左二)和张灏(左一)、杜维明(左三)、陈鼓应(右一)等与会学者在泰山
我是1984年从美国回大陆讲学的。在这之前,上世纪80年代初,汤一介先生夫妇应邀到美国访学,那一次,他们从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到哈佛,我正住在柏克莱,在校园里面最初认识了他们。汤先生的书我很早就看过,他的父亲汤用彤先生的《魏晋玄学论稿》和汤先生本人的书在台湾一度是禁书,但我都看过。1984年我回到祖国大陆,在北大讲尼采和庄子。1984年秋冬之后,我留在了北大,当时发聘书的就是中哲组主任汤一介先生。他不仅是我的同事,更是我的兄长,我们一起做道家哲学研究,一起举办过很多有影响的学术会议。三十年来,结下了深厚情谊。
共同走过的日子
在汤一介先生的一生中,创办和主持中国文化书院是件重要的事情。1984年10月,中国文化书院开始筹办,创办书院的缘由和宗旨他专门写文章谈过,我就不多说了。
那是“文革”之后百废待举的年代,中国文化书院的创办使它成为学界的一个大聚会,因为汤先生主持的缘故,能够将许多德高望重的学人会集在一起,比如,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周一良、任继愈、侯仁之、戴逸、朱伯崑等。那时,我也有幸成为书院的“导师”之一。那时期,正好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初期,“文革”对文化尤其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太大了——我跑过世界很多地方,没看过有哪个国家对自己民族的文化那样的批斗毁损。在法国,我看到他们为高中生编的古典文化读本,要求每个高中生要读18本到20本传统文化教材。这给我的印象很深,回国以后,我跟社科院领导、北大领导,在很多学术会议上,我都谈到这些看法,再不能那样对待传统文化了。其实,当时很多人也都有这种认识,中国文化书院的创办正当其时。书院主张要有一个自己的文化传统,所以我们以“儒道”文化为主,邀请学者们到各地讲学,大家用自己的所学来讲课,深受学员欢迎,我们最多的一期,报名学员竟达到一万多人!中国文化书院做了这样一个工作,就是文化经过了“文革”的震荡,我们致力于依托时代体认重新对古典文化做出新的诠释。
汤一介先生的了不起不仅在于创办中国文化书院,他还能够把分散在各个地方的学者会集起来,共同为弘扬中国文化做一些事情。每个学者的观点,其实都各不相同,但汤一介先生富有人格魅力,能够团结大家,形成一个热烈的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大大地推动了当时的学术繁荣。中国文化书院那个时候还经常照顾老一代学者,比如为他们过生日,借机研讨学术等。汤先生不仅对于学术界的前辈细心照顾,我初来北方,生活上不太习惯,他都会帮我雇一个助理。
我们共同操持过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比如1987年,我们参加了“文革”后第一个国际儒家学术会议,那是一次真正的儒家学术盛会,全世界研究儒学的著名学者都聚集到了曲阜。我和杜维明、张灏等还跟随汤先生一起爬了泰山。台湾提倡传统文化多年,但没有开过这样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改革开放不久的大陆却开成了,我作为研究道家的学者也参与了这次盛会。我和汤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1996年、1998年)还组织过道家、道教国际学术会议,当时参会的学者多达百余人,像柳存仁、饶宗颐、季羡林、施舟人这些泰斗级的人物统统到会,这样的学术规格以后好像没见过,都是在汤先生的主持下做到的。
他的学术人格令人景仰
汤一介先生是个极其宽厚的人,说他极其老实也可以,他甚至不懂如何“对付”恶人。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曾经见过他被一个人气得直哆嗦,那个人真是太不像话了,但汤先生毫无办法。他真是海量。
有一年,汤先生、叶朗、赵敦华和我一起到比利时鲁汶大学访问,一天在旅馆吃过饭后聊天,汤先生对我们说过这样一段话:我75岁了,一路走来,老子讲“有容乃大”,我觉得我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有容乃大”。汤先生这个人,他不仅是说,他还有践行。现在大家知道他搞《儒藏》,研究儒学,可是他带了40几个博士,他们不仅研究儒家,研究道家的也有十几个。现在在道家哲学方面影响很大的,像张广保、韩国的崔珍熙等都是汤先生的学生。他的学术真是“有容乃大”。
我还要强调汤一介先生的学术人格。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有“文人相轻”的说法,我经常往返于两岸及香港地区,对此有深刻感触。学术界“文人相轻”常常是较为严重的,但汤先生不是这样,他决不会因为观点不同而排斥人,汤先生尊重不同的学术观点,他是真的尊重。他能够欣赏别人的优点,一生从不讲别人的缺点,他对学人的亲切感和凝聚力真的很少见。他总想着能帮别人什么忙,能为别人做点什么。今天,在灵堂面对汤先生的照片,我的脑子里瞬间涌现出很多过往,尤其是汤先生待人的真挚。他不仅宽厚,他是将情感和关怀注入每个人,很真诚地面对每个人。记得与他每次见面告别时,他总是会对我说,“希望你还是能够回来。”他不是说说而已,事实上总是和比如哲学系主任王博一起想办法,为我安排职位、寻找机会。我想,他的这种真诚、热心不只对我,对别人也是一样。他在海内外学人的沟通上,也尽了很大的心力,热心为他们搭建你来我往的学术平台,只有像他这样宽宏大量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不厌其烦。汤先生能够团结大家,从这一点讲,他是真正的学界领袖,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他家学渊源,很多学者都是汤用彤先生的学生,他有这个先天资源;二是他个人的学术地位、学术成就;三就是他的学术人格。第三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汤一介先生还是一位有着强烈民族意识的学者。讲个故事。有一次,我和梁从诫在华侨大学开会,我们住一个房间。因为当时谈到金岳霖,梁从诫对我讲:“陈先生,我跟你讲一个事情,你听后一定会吃惊,金爸爸遗嘱的第一条是感谢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的民族?;侍?。”我听后确实吃惊。回到北京我就和汤先生讲起这件事,汤先生说,是啊!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这样。我想说什么呢?就是像汤一介先生这样的学者、知识分子,一百多年来的民族?;馐?,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得很充分:一方面他们渴望精神自由;另一方面,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民族?;馐逗桶楦?。
他晚年很温馨的一件事
对于《儒藏》的编纂,从我个人感情讲,我觉得汤先生晚年可以不做这个事。他可以做些自己的事,比如写写文章。但汤先生是个有着浓厚的传统知识分子心境的学者,所谓立德、立功、立言。所以他在晚年,担起了这副文化重担。我觉得他如果不亲自去做这么繁重的编纂工作,他可能不会辛劳成疾。
近年来,我在北大办严复讲座,第一讲的主讲人就是汤先生,他讲救亡与启蒙,他的观点总是很有创见。汤先生晚年写了不少东西,有的是写出来还没有发表的,我希望这些东西将来能够整理出来发表。
现在社会各方都非常重视文化的问题,优秀传统文化能为时代提供滋养。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当下民众最关心的“反贪腐”,可以说就和老子“为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的思想是一致的。“为而不争”是发挥你创造的动力,收敛你占有的冲动;“不有”“不恃”是不要把生产资料贪婪地据为己有。学习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结合,创造出新的中国当代的文化,所以我赞成汤先生“反本开新”、“旧邦新命”的理念。
今年的五四,我从海外回来,一下飞机就听说中央领导看望了汤一介先生,我很感动。因为我跟汤先生这样的关系,我觉得很温馨。他已经生病了,还忘不了他的工作、他的使命。这个时候中央领导去看他,我觉得这真的是汤一介先生晚年很温馨的一件事。
?。ㄍ跣∧?采访整理)
原标题:忆与汤一介先生的交往
编辑:牟宗娜
关键词:汤一介 陈鼓应忆汤一介 汤一介与季羡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