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力除四大沉疴 中国招考制度改革破冰前行
中新网北京9月5日电 题:力除四大沉疴 中国招考制度改革破冰前行
作者:马学玲 陈伊昕
经久不息的文理分科之争,日前终于“一锤定音”。中国官方4日公布的文件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不分文理科,引发广泛关注。
这份4000余字的文件,冀望破除“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存在差距”、“加分造假、违规招生时有发生”等沉疴顽疾,并分别给出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外界看来,这一旨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改革,增加学生选择性的同时,还有望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但方案真正落地收效,还有待细化设计。
力破“一考定终身”
——不分文理科,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9月4日,中国公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外界看来,这一改革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对争议已久的文理分科“一锤定音”。
根据上述文件,中国将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单考文科或理科,容易造成人的片面发展,不分文理符合人成长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基本要求。
“但文理不分科的‘副产品’,则是提高了学业水平考试在学生评价机制中的分量。如此一来,有人担心这是变相增加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负担。”储朝晖说。
对此,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4日指出,“这次改革,我们是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储朝晖认为,学业水平考试需要比较长的发展时间,这次的改革方案值得肯定,但还是比较简单,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为此,他建议,未来应该由学校组织专业团队进行评测,形成良性淘汰机制。通过增强考试过程中的专业性,才能既不增加考生学业负担,又能实现公平。如仅靠行政方法来解决,确实很难走出泥淖。
力改“唯分数论”
——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
近年来,被视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顽疾,“唯分数论”备遭诟病。为此,4日出台的改革方案提出,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
官方提出,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
刘利民指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参考,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考试成绩有局限性,成绩只能衡量学生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二是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
“这次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结合起来选拔人才,方式应当说更加科学,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实现知行统一。”刘利民说。
储朝晖则对此表示担忧,“在使用总分评价的模式下,一般很难真正解决‘唯分数论’的问题。”
此外,如何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信,成为外界对这一改革的最大担忧。刘利民表示,将进行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譬如对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统一的电子管理平台、严处弄虚作假者等。
储朝晖建议,高等学校应该和中学之间行成一种相互鉴别的机制,高校如果觉得中学不好,可以将比重压低,好的则将比重放高。经过相互磨合,会变得更为客观公正。
力缩“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差距”
——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当下中国,区域、城乡之间入学机会的差距,越来越受到关注。为缩小这一差距,这份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方案明确,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力争到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指出。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对于近年来舆论热议的“寒门难出贵子”,这一改革方案亦有明确表述,即“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并进一步明确,“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希望通过以上举措,不仅要让优秀的农村孩子有大学上,还要上好大学,让更多农家子弟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杜玉波说。
力除“加分造假、违规招生乱象”
——给加分做“减法”,自主招生挪至高考后
每年高考前后,围绕加分都会发生一些新闻事件,引发有关其存废的争论。和往年相比,今年的“丑闻”格外多,质疑、反对声尤其强烈,持续引发关注。
为此,此次出台的方案明确提出,要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用杜玉波的话说,就是给考试加分做“减法”: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确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项目,应合理设置加分分值。
与高考加分一道备受关注的,还有争议四起的高校自主招生。中新网记者注意到,在这份改革方案中,官方首次提出,“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这一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少自主招生对统一招考的影响,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学校的自主权,对于考生而言,自主选择也会受到限制。”储朝晖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如果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能借鉴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方式,由学校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自主申请若干所学校,学校独立进行录取,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这就实现了考试招生分离,既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又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
“但如果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只是推广已经在内地一些高校实施的方式,即考生参加学校面试之后,要填报志愿,把该校填报在提前批的第一志愿,学校再结合学生的高考分数、大学面试测试成绩和中学学业测试成绩进行录取,其价值和意义则十分有限。”熊丙奇说。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不分文理科 招考制度改革 文理分科之争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