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北四村低廉房租吸引9万“蚁族”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 (贾兴鹏、实习生方小梅)继唐家岭之后,位于北京西北角的北四村成为“蚁族”的新居,这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村庄”,如今却挤下6000多村民, 9万多外来人口。
他们大多是中关村或者上地上班的白领,然而城里动辄四五千元的房租让他们望而却步,而此地房租低廉,交通相对便利,只好偏安北四村,几百元就能拥有一个单间,这是他们最大的念想和动力。
人民网记者多次走进北四村,近距离感受他们的生活和不易。
外来人口占9成
回龙观北四村包括史各庄村、东半壁店村、西半壁店村和定福黄庄,四个村子由北到南连成一片,村名因此得来。
5年前,随着海淀区唐家岭改造、沙河大学城拆迁、回龙观村拆迁,北四村的人口开始猛增,现在成了昌平区人口严重倒挂村,本地村民只有6000人多人,而外来人口已经达到9万人。外来人口中,以在中关村、上地附近工作的年轻人居多,年龄大致在19岁到55岁之间。
每天傍晚六七点,随着一拨拨下班的年轻人陆续从地铁站走出,北四村到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从地铁昌平线生命科学园站下车,沿永旺商城西侧的一条小路往北走不到100米便到了北四村。
傍晚时分,北四村的主街上小商贩开始摆放自家的货物,个个铆足了劲儿,卖力地吆喝着。一些刚下班的年轻人会顺带买点蔬菜水果,或者在路边的摊位上来个“8元炒菜”,或者直接坐在小店吃上一碗熟食,晚饭就解决了。
小摊上有卖吃的、穿的、用的等等,留给行人的路只能让两三个人并排通行。用一位当地租客的话说,“这里(北四村)是大城市,什么都可以买到。”
低廉房租吸引“蚁族”
26岁的薛女士和家人搬到北四村已经3年,租了一室一厅。在她看来,住在这里是最好的选择。“一个月1100元的房租,加上水电费每月都不会超过2000元,同样面积在市区大概要五六千元。”对于这样的环境,薛女士表示挺满意,“这里卫生每天都有人专门清扫,我觉得住着挺好。”
走在街道上,记者时不时看到,身穿安全警示服,戴着“综合管理”红袖章的大爷骑着自行车经过,一位女售货员说,他们主要是检查街道卫生及维护街道秩序,不能在街上乱停车。
主街两侧多是5层左右的楼房,这些都是村民自己修建,专门用来出租。这里的房间的租金根据房型、采光条件等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通常水费是每个月固定缴纳10元,电费是每度1.5元。
“从这里到那里都是房东的,每年不知赚多少钱?”一位热情的租客用羡慕的口吻说。在施工地旁,是一栋单间式的公寓楼,房东幺姐告诉记者,现在整个六层的公寓只剩下一楼两个房间,每个月450元。这个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屋子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屋里仅有的电器是半新的抽油烟机和破旧的热水器。因为是一楼常年无法采光,即使打开房内的灯,光线也非常暗。
将严控外来人口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给这个村子带来了很多的变化。“挤”是最大的变化。每天下午五六点,原本冷清的街道忽然一下“冒”出来很多人,回家的、买菜的、吃饭的、逛街的,两三米宽的路瞬间变得拥挤不堪,连两辆汽车错车都很困难。
在北四村某公寓住了3年的租客王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的电压很不稳定,因为人多,很多电器都用不了。有些公寓的网也不好,没有信号是常有的事。
记者了解到,去年7月,北四村被北京市列为治安、交通、消防乱点地区。近两年,该村曾经因为使用大功率电器等原因引发过3场火灾。
记者看到,很多公寓的外墙都没有粉饰,大多只在楼道边上安装了护栏,楼道地面多是粗糙水泥地,有的地方还有水泥沙子,而房间门口都堆放了不少杂物,侧身才能通过。
即使这样,租客们也在北四村生活得自在惬意。然而,随着北四村的出名,租客们的担忧随之而来,目前昌平区已建立以“五管”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即管人、管地、管出租房屋、管低端产业、管集体经济合同。此外,还将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外来人口,新的目标是,明年年底,外来人口比例将降低到50%以下。
编辑:曾珂
关键词:北四村 蚁族 唐家岭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