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义乌老人下跪”事件:官员礼节性微笑要分清场合
7月14日,义乌工业园区张浒村村民80岁老人下跪向官员哭求反映问题,官员面对下无动于衷还笑容灿烂。中午,义乌工业园区针对此事回应称,真相并非如此,期间有村民跟该工作人员打招呼,他礼节性微笑回应。(7月16日《人民网》)
讲礼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也是有涵养有素质的体现。如今不论官场、职场、社会人际交往,讲礼节都十分重要,有失礼节会遭到他人的厌恶甚至是责怪。但笔者认为,礼节固然重要但是讲礼节也要分场合分时候。设想,作为一名人民的父母官,老百姓下跪哭诉请求这样令人心酸的场景下,谁能微笑的出来呢?脚下有着沉重的期盼又怎么会有心思笑呢?
这样的滑稽画面出现在了义务的一名官员身上,几位年长的妇人下跪向其哭诉,当事人却能怡然自若的向周围群众微笑打招呼,虽是礼节性的回应,但是这样的画面于情于理都是不应该的。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几位老妇人一定是情到深处才来哭求官员为民办事,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就应该把人民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上,出现这样的场景官员首应是扶起老妇询问实情,怎么会有功夫大摇大摆的跟他人打招呼,不顾地上声嘶力竭的老人。这实为民心的缺失,更是置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官员在事后解释是因为礼仪性的向他人打招呼。这样的画面若是不解释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解释清楚也并不就是情有可原。如此之举就如同曾经引发关注的“手表哥”在惨烈的车祸现场居然能面带笑容一样,周围群众的心情都是沉重的,作为人民的父母官就应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即便是讲礼节也要分清主次、分清场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领导只讲礼节不讲为民实干,这样的领导不是好领导、更不配当领导。官员费尽心思解释事情原由之时不如用心去扶起跪地的老妇为她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是人民公仆应该做的。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疾苦。为官者就应该时刻体察群众的疾苦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把群众时刻放在心里而不应是嘴里。古人教导我们讲礼节的同时更要重道义,官员在为民的道义上有的时候就应该将礼节先放一放。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老人下跪官员微笑 礼节性微笑 义乌老人下跪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