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不满官方冷对“七七事变”纪念日
台民间促当局“勿忘历史”
为缅怀民族先烈丰功伟绩,凝聚和平发展正义力量,以纪念中华民族全民抗战77周年为主题的各种活动,连日来在北京、南京、沈阳等大陆各地拉开序幕。而与此同时,在祖国宝岛台湾,为纪念中华民族全民抗战77周年和台湾光复69周年、中日甲午海战120周年,台北市政府和岛内一些民间团体也分别举办了如“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中美同盟抗战岁月”珍贵图片展等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7月7日当天,岛内还发生了数百民众举行的“勿忘七七事变”、“维护亚洲和平”与“反对日本行使集团自卫权”等为主题的反日抗议示威。
不过,记者注意到,除台北市政府这一具有官方色彩纪念活动外,台湾当局无一举办类似的相关活动,除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应邀出席台北市文化局举办的抗战特展外,台湾当局大小官员很少有参与该纪念活动。
“忘记过去等于是背叛历史!”针对台湾当局对于“七七事变”纪念日的淡漠,台湾舆论质疑———“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今后还有人记得吗?”
■日本侵华罪恶史被台“和中、亲美、友日”政策人为淡化
“我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台湾有像大陆这么认真去纪念全民族抗战的活动。”这是39岁台胞林俊琦,对两岸在对待中国人民抗战历史态度上的直观印象。
林俊琦说,7日下午他也去了卢沟桥抗日纪念馆,希望在那找到中国人民全民抗日的记忆。他说,虽然没有机会参加当天上午有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的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纪念大会,没能亲身感受当时的热烈气氛和场面,但下午到达该纪念馆时,还是感受到大陆各界对历史的尊重。
林俊琦说,当他下午3点多到达时,虽然卢沟桥的天气仍然闷热难耐,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依旧人山人海,人们带着敬意,带着对历史、对无数抗战英烈的缅怀之情聚在这里。“很多人都是从全国各地专门赶来的,他们带着孩子,认真听讲解,有人还记着笔记。”采访中,林俊琦多次感慨,“从这一点就能看得出,大陆人民对那段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历史是刻骨铭心的,但遗憾的是,这些记忆在台湾却已经逐渐被人为地淡忘或被政治人物们刻意地淡化。”
林俊琦说,由于台湾当局从李登辉时期开始就奉行“亲美、友日”政策,从那时起,只要涉及美日两国对中国不友善或者台湾当局认为美日行为只要不直接危害台湾利益,即便对中国大陆再怎么不利,他们也都会假装看不到、听不到。所以每到有关抗日战争纪念日,台湾当局都不会搞官方纪念活动。
而李登辉时期起的这一“传统”一直被继承到今天,只不过,因为两岸关系改善了,当局又在“亲美、友日”前加了“和中(大陆)”。林俊琦说,还有一个重要现象不能被忽略,就是李登辉为了搞“台独”,为其“一边一国”创造理论依据,他下令篡改台湾中小学历史、地理和社会科学教科书。在这些教科书中,李登辉不仅弱化日本对中华民族发动的野蛮侵略,替日本军国主义掩饰罪行,甚至还加进去一些日本军国主义如何帮助台湾的内容。他大加赞赏日本占据台湾的50年中,帮台湾建设基础设施,捏造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做了多少多少“善事”,甚至还将日本帝国主义对台湾人民进行愚民的“皇民化”教育给予褒奖,说这一教育让台湾经济文化大发展,民主制度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李登辉还在台湾中小学教材中“去中国化”,将本属于中国史一部分的台湾史从中国史中分离出来,把中国史作为世界史的一部分与台湾史并列。
林俊琦说,如果不是来大陆这么多年,自己真的会对大陆没有感情,更不会将大陆作为自己的祖国,因为从小他就在书上学到台湾是台湾,中国大陆是中国大陆,台湾与中国大陆完全没有关系。“这样的教材已经毒害了几代人,还在继续毒害更年轻的人。”林俊琦说,台湾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为什么不积极去纪念中国民族抗战?原因是他们被历史教科书弄得并不知道中国抗战这个事情,甚至很多人和日本民众一样,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
正如林俊琦所说,记者也注意到,本周一的“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除了台北市文化局在台北中山堂举办的“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还算是具有官方色彩外,对于“七七事变”的纪念只有几个民间团体。
当然,作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还是应邀参加了台北市的这个纪念特展。
也许是被特展中的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精神所感染,在给特展致辞中,马英九回顾了中国全民抗战的历史,也提到了这场战争让中国3000万军民丧生,他还拿德国深刻反省纳粹历史为例,强调错误或许可以原谅,但历史不能遗忘。然而,针对战后日本否认侵略历史,马英九却绝口没提。而针对近期日本右翼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马英九也只表示“相信包括台湾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在密切观察”。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亚中表示,台湾当局在对待日本的侵华历史和战后否认侵略历史态度上的暧昧态度,也纵容和助长了日本政客们错误的历史观。
■台舆论呼吁当局在历史问题上向大陆学习
台湾当局对抗战纪念的这种“低调”的态度,也引起了岛内舆论的不满和质疑。
为了纪念中华民族全民抗战77周年,台前高级将领、参加了八年抗战的老兵代表郝柏村,在他的回忆文中写道,战火中母亲的过世成了他心里永远的痛。郝柏村说,目前台湾只纪念“二·二八事件”,却不纪念“七七事变”和“光复节”,让抗战老兵痛心。
在“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当天,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等团体来到位于台北的日本驻台机构——“日本交流协会”门前抗议,现场集结百余人。他们高喊“勿忘‘七七事变’”、“维护亚洲和平”、“反对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等口号,现场还焚烧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画像表达对日本否认历史的不满。
台湾《中国时报》7日发表专文回顾了台湾人参与大陆抗战的历史。文章说,虽然日本随即加紧对台湾进行所谓的“皇民化运动”,包括废止汉文、普及日语、改姓名等。但“七七事变”后还是有不少人只身奔赴华北沦陷区,“一直到抗战胜利,冒着生命危险,间关万里,组团或者个别前往祖国大陆,寻找重庆或延安。投入全中国人民抗战行列的台湾青年,始终络绎不绝”。
台湾《旺报》7月8日针对台当局领导人观看“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纪念特展”时对中国抗战史的回顾发表专文指出:当局领导人能回顾抗战,何不纪念“七七”?
该文说,昨天是“七七事变”77周年,马先生出席唯一一场官方活动,虽然活动本质都是回顾那段八年抗战历史,但“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对日全面抗战的滥觞,但却不见台湾官方以“七七事变”为名的纪念活动,不免令人疑惑,“还有人记得这是什么日子吗?”
该文接着又指出,反观大陆,不仅年年纪念以“勿忘历史”,每“逢五”和“逢十”还会扩大活动规模,今年因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史无前例由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参加,展现大陆对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高度警戒,大陆领导人不但直言日本“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还以“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唤起民族记忆。相较之下,台当局领导人的致辞谈话,则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了。
台湾“抗战史阵线”发起人林明正说,台湾现在很少有人关心抗战历史,仿佛这段历史与台湾没有任何关系,但若不是抗战胜利,哪来台湾光复,因此“我们怎么可以不纪念抗战?”
台湾《联合报》更称,“八年抗战,血泪交织;国族浩劫,斑斑可考;我们是受害者,竟然比加害者还急着要忘却这段历史,甚而忙着拥抱曾是敌人的大腿,天下还有这种道理?”
编辑:曾珂
关键词:台湾舆论质疑 台湾当局冷对抗战纪念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