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中国文物中的“蹴鞠”盛宴
元钱选临摹宋太祖蹴鞠图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正在巴西踢得如火如荼,足球比赛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它没有绝对的十拿九稳,常常出人意料。西班牙爆冷回家的消息一传出,很多人捶胸顿足,谁知球迷流给西班牙的泪还没擦干,意大利又爆冷输给了哥斯达黎加,指望意大利连胜获得出线资格的英格兰也默默收拾起了行李。冷则冷矣,传统强队的爆冷尚且使球迷有扼腕的可能,面对向来发挥稳定的中国男足,大家只好举起“围观就是力量”的小旗,摆出坐山观虎斗的架势,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为自己的国家队熬夜看一次世界杯。
说到踢足球的实力,眼下的中国队估计没什么发言权,但说起足球的起源,倒是很可以聊一聊,因为历史上足球和中国颇有渊源。在古代中国,踢足球这项体育运动被称为“蹴鞠”,或名“蹋鞠”、“蹴球”、“就圆”、“踢圆”等。2004年伊始,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则是最早有史料记载的足球活动。读过《水浒传》的人大概都知道,反派高俅一出场,命运就和“蹴鞠”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的发迹史可以称得上是“蹴鞠优则仕”。因为高俅的蹴鞠技术很高,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喜爱蹴鞠的端王撞见,得到赏识,端王登基之后,高俅很快飞黄腾达,官至太尉。虽然小说追求戏剧效果,必然对蹴鞠的作用有所夸大,历史上高俅的发迹史也不可能全凭一球,但我们从中仍可略窥宋朝时期蹴鞠的流行,恐怕不比眼下大家对世界杯的劲头差。
相传蹴鞠始于黄帝时期,《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里的“蹋鞠”,即指“蹴鞠”。中国与蹴鞠有关的艺术品数量很多,历史悠久,汉代文物中就有类似蹴鞠的场景出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枚西汉时期的“蹴鞠纹图案印”,铜制,印面1.6厘米见方,厚0.5厘米,是一枚双面印。凹铸图案的一面展现了两人对面,用足背颠球的场景。汉代画像石上也多见舞者、击鼓者身旁有圆形物体悬在空中的场景,一般认为是汉代的蹴鞠?;袷系孽砭匣疃笾驴梢苑治嚼?,一类是表演性的蹴鞠,占多数;另一类则是单纯为了愉悦身心而蹴鞠。表演性的蹴鞠属于汉代“百戏”的范畴,旁边常配有伴乐或大鼓,蹴鞠动作跟随节奏变化,表演者以高难度动作取悦观众,有些类似今天的杂技;愉悦身心的蹴鞠类似今天的健身,目的在于提高个人身体能力。蹴鞠之所以能在汉代发展流行,主要是因为当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转变成为表演娱乐节目。此外,汉代的蹴鞠还是当时军事训练的一种手段,是军事检阅的一部分。刘向在《别录》中说“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然而不管是印章还是画像石,线条都较粗犷,颜色单一,关于蹴鞠的细节不分明,加之文献记载的和蹴鞠相关着作均已散佚,其形制难以确考。
唐宋以后,展现蹴鞠场景的艺术品细节生动,具体可感。拿绘画来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卷》,春、夏、秋、冬四季百童嬉戏的情景跃然纸上,整幅画笔法工整,人物衣着细腻,四季景色分明,孩童个个天真活泼,画中有四个孩童蹴鞠的场景:右边的童子忙着颠球,另外三个人则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中间的蹴鞠由赤、青、蓝、赭等不同颜色的皮革制成。蹴鞠不只为孩童所喜爱,皇室贵族也热衷这项运动。上海博物馆藏的《宋太祖蹴鞠图》就为我们展示了宋太祖等人在军中空闲时踢球为乐的画面。这幅画由元代钱选临摹,原图是宋代苏汉臣所绘?;性谇懊嫣咔虻牧饺朔直鹗撬翁嬲钥镓泛推涞芩翁谡钥镆澹竺婀劭吹乃娜朔直鹗谴蟪颊云?、楚昭辅、党进、石守信,明人唐文凤的《题蹴鞠图诗》云“军中之乐谅亦宜”。明代的《宣宗行乐图卷》亦有一部分表现了当时皇帝热衷蹴鞠的景象,和《宋太祖蹴鞠图》不同的是,这幅图卷中宣宗不再亲自参与蹴鞠,而是端坐在台上,观看台下蹴鞠艺人表演。古往今来能有一人包场看足球这种待遇的,恐怕也只有当时的皇帝了吧。
陶瓷、铜镜、牙雕等各种材质的器物上也常出现蹴鞠的景象。河北邢台曾经出土过“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孩儿鞠球纹八角枕”,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瓷枕长30厘米,宽18.5厘米,高10.8厘米,胎质粗松,呈浅灰色,釉色乳白。枕周边出檐,外高内低两端翘起,周边饰有两道粗细不等的墨线,内绘孩儿蹴鞠图。孩儿上着左衽剪领窄袖花衣,下着肥腿长裤,左脚着地,右脚把球踢起,充满童趣。寝具瓷枕以外,弄妆梳洗时要用到的铜镜也是为人熟知的日常用品,以背面精美的花纹着称,历经千年而不失韵味。宋代有一件著名的蹴鞠纹铜镜,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背面铸高浮雕男女四人共同蹴鞠的画面,画面中一人踢球,一人似乎在防守,另外两人观看,十分生动。除了陶瓷和铜这样易得的材料,象牙这种稀少的材料在宋代也进入了人们制作器用的选择范围之内,现藏于安徽博物馆的宋代象牙蹴鞠图笔筒就是一例。笔筒高16厘米,直径10.9厘米,束腰,笔筒外围阴刻庭院,庭院中有数人在蹴鞠,雕刻线条均染以墨色。
说了这么多中国古代有关蹴鞠的艺术品,我们不难发现,无论绘画也好,雕刻也罢,文物和文献记载中所展示的“蹴鞠”和现代足球有很大的差异,最根本的不同体现在蹴鞠的竞技和激烈程度远不及现代足球。尤其到唐宋以后,蹴鞠和军队训练的联系越来越弱,变得更像一种展现技巧的“戏”,而非体力争抢的“赛”。因此,古代女子也常以蹴鞠为乐。河北邢台还出土过一个宋代的瓷枕,上绘一女子身着花布掩襟衫,下着裙,系腰带,独自蹴鞠。从她的衣饰和神态来看,当是一名普通妇女。普通妇女尚且蹴鞠,深居闺阁的贵族妇女们更是视蹴鞠如斗草、捶丸一样普通了。明代画家杜董绘有一幅《仕女图》,画中三名高髻盛装的贵族妇女,神态悠闲,在花木葱茏的庭院中蹴鞠,身旁还有侍女服侍。女子的衣袂宽大飘举,显然不合适激烈的竞速和拼抢,可见当时蹴鞠是被当做相对清闲的娱乐消遣看待的,对体力要求并不很高。此外,清代瓷器或绘画也保留有蹴鞠的图像。例如中国体育博物馆所藏的蹴鞠图五彩瓷坛盖、五彩蹴鞠图高足碗、蹴鞠图漆绘铜牌、蹴鞠图册页等。
有关蹴鞠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精美,然而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中其实都有足球的身影,不过表现形式和名称不尽相同。据说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就把踢麻布包裹野草制成的球状物作为娱乐。古代雅典的一件水壶上,一位成年男性用膝盖平衡球状物,一位少年在旁边观看学习;相似的物品在古罗马壁画中也有出现,只不过他们是用手拍击,而不只是用脚踢。如果各大古文明类似足球的同类运动的出现不是偶然,那么现在称足球为“全球第一运动”一点也不为过,甚至还有些“复古”的意味。但古代的足球无论形制、规则,还是运动方式,均和现代足球差异较大,即便足球起源在中国,曾经兴旺蓬勃、人见人爱是事实,也不能把它一把扯过来用做当代国足江河日下的遮羞布,艺术品带给观众的惊喜属于过去,它们不能活过来帮我们走向未来。
编辑:陈璐阳
关键词:蹴鞠 世界杯 文物 足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