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传统产业“有中生新” 新兴产业“无中生有”
河北顺势大转场
“钢老大跌出十强,新产业挺起脊梁!”
5月份召开的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百强民企揭晓,大家吃惊地发现:前十强中居然无一家钢铁企业,取而代之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骨干。
河北转型发展透射出一道曙光。
面对重轻工业高达8∶2的比例、压减产能涉及的106万人再就业、积弱不振的现代服务业、频频来袭的重雾霾……河北迈出了第一步。
“华山一条路,必须痛下决心。”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河北转型发展,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无中生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
一天化解过剩产能800万吨,是不是天方夜谭?入耳的轰鸣爆破声,入眼的翻滚烟尘,脚底传来的大地震动,都在见证这一“真刀真枪”。
2月24日,在河北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第二次“周日行动”中,唐山、邯郸、邢台等地拆除了16座高炉、3座转炉,压减炼铁产能671万吨、炼钢产能149万吨。从去年下半年起,炸烟囱、拆高炉,这样的爆炸声就时常响起。
河北真正落后的产能已经淘汰完毕。目前压减的是超出环境容量的产能,河北人称之为环境过剩产能。相当多的企业装备水平比较高,会不会干?迁安的英诺特生物制药,以前是家钢铁厂,如今新行当做得有滋有味。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更高更严的环保标准,加上差别电价、差别水价等,退出又有优惠激励政策,“算算经济账,退出更划算”。
压减产能是去掉多余的,留下的怎么办?转型升级,走节能降耗减排、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之路。
几年前,河北不少钢铁企业还是黑烟滚滚、白雾腾腾的城市公害,对转型升级“只有心动,不见行动”。被搬迁的绝境倒逼转型升级,结果一转尝到了甜头。比如唐钢:高炉煤气发电,年创效益2亿元;全部循环使用中水,每年节约一个半西湖;1万多名工人投身到非钢产业……如今,“林在厂里,厂在林中”的唐钢,“老树”绽放“新花”。
作为河北传统优势产业的玻璃业,同样实现了转型。沙河市——全国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基地,“十二五”以来,已淘汰56条玻璃生产线、落后产能3817万箱。边淘汰边“有中生新”,由低端走向高端,安全节能玻璃、新能源玻璃、特种玻璃等如雨后春笋。
在沙河德盛彩盛玻璃文化中心展厅里,传统玻璃融合文化创意,衍生出美轮美奂的艺术玻璃,令人目不暇接。一幅看似檀香木的万里长城雕刻画,一摸才知道是玻璃做的。一块这么大的普通玻璃售价仅几十元,而这款雕刻画售价十多万元,还供不应求。
“一块玻璃原片都不卖,而是把玻璃和艺术、生活、科技搭伙卖出去。”德盛玻璃董事长胡建军的话里透着自信。
与“有中生新”相比,“无中生有”更难!
数据、云计算、新能源、创意设计、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河北重要抓手。去年,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3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1.8%,首超10%,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廊坊润泽国际信息港,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产业园。走进一期目前已建成两栋8.2万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楼,看得见的是一间间高标准的数据机房、一台台正在运行或安装的存储器,看不见的是海量的数据信息将在这里“安家”“工作”。
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军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领域,一个国内领先的数据存储中心、灾备中心、孵化基地正在生长。
“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惊喜”。处在转型发展关键节点的河北,使的是久久为功的韧劲,下的是艰辛深耕的苦功。
路漫长,战犹酣,希望在。
编辑:罗韦
关键词:河北 玻璃 转型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