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微刺激该怎样刺激
全国政协经委会副主任:解决好市场和政府关系
微刺激该怎样刺激:专家建议货币不能大水漫灌
微刺激清单拆解——该怎样刺激?
目前,减少税费依然是小微企业最迫切的政策需求。这些小微企业的心声,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也听到了,从2012年开始,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关注渐增。两年来,部委层面共出台了77个配套文件。
当前,最大的压力,就是稳增长的压力,在地方政府眼里,稳增长依然离不开项目,离不开招商。如何招商,考验着地方政府每一位负责招商的官员。
如何应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下行风险,究竟该如何微调一些宏观政策,且听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微博]的建议。
《《《
一家小企业的告白:虽有“微刺激”更想松松绑
每经记者 周洲 发自北京
北京的上地和西三旗汇聚着上万家软件企业,无数“程序猿”和“攻城狮”们,在一个个的格子间里憧憬和实现着他们的创业梦和中国硅谷梦。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造访了一家正在成长的小企业。这家小企业从“微”到“小”,仅两三年时间,从草创时期的三五个人,到目前拥有上百名员工。
他们用创业的经历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植小微企业的措施很难落地。这些优惠是有‘代价’的。企业不需要优惠政策,只求审批松绑,该市场的部分交给市场。”
扶植小微企业政策难落地
29岁的小梁(化名)黑黑瘦瘦,戴着眼镜,一身运动装,耳朵里塞着耳机。他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配置得很讲究。这是一般IT男们都有的特征。
“当初选择创业,纯粹就是因为梦想。”小梁说,无数人认为他太疯狂,放弃高薪来屈就每个月2000多元的薪水,在互联网大潮中寻找创新机会。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问起他们有没有享受到近两年对小微企业的一系列优惠和扶植政策时,他的创业搭档、同为80后的老张(化名)对记者说:“非常遗憾,我们没有享受到任何针对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
去年以来,数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在强调对小微企业扶植的重要性。
“创业第一年,我也曾关注过这些政策。”老张说,“后来发现申请这些政策要办很多证照,耗费时间长。并且这些政策也不是白拿的,需要给政府税收等的承诺。政策落地比较难,不是那么顺畅。”
公司草创时期的老张他们,无法将精力盯着这些优惠政策。“那会儿我们每时每刻想的都是市场和用户,就这么三个人,哪里能抽出精力来专门跟政府打交道、研究政策呢?”
“我们都在这个圈子(创业公司)里。这圈子不大,面临的问题大致相同。我们一直没有看到大家争相去申请优惠政策。”老张说,小微企业需要的是透明而且落地快的“绿色政策通道”。
“如果政策真的特别实用,相信大家对此都会非常敏锐的。如果政策落地要等好几个月以上,那对企业来说就意义不大了,成了鸡肋。”
企业需要的是政策松绑
“现在很多审批在逐渐取消,这是好事。”老张说。
从2013年初,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就把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第一件大事。截至2013年11月1日,中央部委已经累计取消或下放了334项行政审批管理事项。同时,降低了企业登记注册门槛,一系列激发企业活力的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就在三年前,老张去注册公司还得实缴,并且还要验资。他还记得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打电话咨询税务部门找不到人,上门求助还要排长队等候,找到人后几句话被打发、只好往返折腾多次才解决了问题。这耗去了这个创业公司不少宝贵的时间。
“企业的精力应该放在用户和市场身上,不该放在跟政府打交道上。”小梁说,“如果在硅谷,我们只需要在网上填一套表格,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企业注册了??墒俏颐谴匆档氖焙蚓筒恍?,可能连一个办公地点都找不到。”
创业时期的这群年轻人,连注册资本都要东拼西凑,自然拿不出更多的钱去租用“合规”的商用楼。许多青年蜷挤在租住的民宅里,“曲线”实现自己的梦想。
“政府也做了一些努力,盖了些人才公寓吸引创业就业。”小梁说,但那些空间依然有限,“该进去的依然进不去。那些楼也不一定是企业想要进去的。”
小梁和老赵都认为,科技型创新企业需要的不是政府给钱、给物,也不是免税收,“我们其实不需要政策刺激。”
“一般的创业公司早期不是处于盈利状态,而是处于快速发展状态,所以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对公司来说没有太大帮助。”老张说,创业者们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政策刺激”,而是“审批松绑”,“减少对创新型企业的限制和法规上的审批,这对于激发企业的创造力有更好的帮助。”
在融资层面,小梁他们在找金主方面没有太大的困难,因为他们的项目够有创意和增长潜力,吸引了充足的海外风险投资基金。然而,尴尬而普遍的VIE(协议控制)让这些互联网创业公司“有钱难用”。
中国吸引海外资金采用的是VIE方式,包括新浪、阿里巴巴[微博]等都是如此。根据相关规定,海外的资金进入国内,需要通过外管局审批。
“我们从成功得到一笔融资到能顺利使用这笔钱,最快也要三四个月。”老张说,“而创业公司每天都在成长。钱等上两个月都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用户、市场和订单都损失了。”
让市场的权利回归市场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信部。
从2012年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14号文)开始,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关注渐增。两年来,部委层面共出台了77个配套文件。
“应当说中小企业发展总体还是比较好的。”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说,在工业企业发展的速度和利润指标方面,中小企业大概比平均水平高出一个多百分点。
2013年8月,国务院曾对“14号文”的效果作了第三阶段评估,李克强亲自对评估进行了批示。
“如何营造好他们的发展环境,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找准问题,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郑昕显然很清楚小微企业的诉求。
“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广大小微企业来说,当前面临的是生产经营压力,更多的诉求是减负普惠和对他们提供公共服务。”他说,“而对非公有制经济,也即民营经济或者民营企业更多的是公平准入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解决企业的问题,在全国政协常委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看来,还是要解决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这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的重要内容。而这,也是小梁这批创业者所期望的。
《《《
一位地方官员的心声:招商任务能完成一半就不错了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聚焦地方,稳增长这三个字附带的还有挥之不去的压力。
“企业张口就要一千亩地,我们没有,按照每年的土地指标,至少需要三年才能供应得了,但是企业等不了这么久”,通过江苏省一名地方官员日前亲历的一次招商引资经历,可以窥见地方目前发展压力的“一斑”。
地方如何从稳增长承压的现状中解脱出来?调结构是否为一剂良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在6月4日专访了上述地方员。
NBD:目前您所处地区的招商引资进展如何?有指标要求吗?
地方官员:指标及计划和往年一样,分别分解到每个部门,包括二十多个乡镇,合计一百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平均分配到两至三个的招商引资项目任务。
我假设一个最理想的情况,如果说到今年底,大家能把下达的任务全部完成的话,就能有400~500个左右的投资新项目上马,投资金额超过几百亿元。当然,这种任务指标是不可能全部兑现的,能完成50%就相当不简单了。
NBD:如果到年底没有完成任务,会有一些处罚措施吗?
地方官员:指标的制定,的确有高压的成分在里面。虽然指标下得很重,任务量很大,但我认为适当出点高压政策不是什么坏事,人都有惰性。
当然现在不像过去几年那样,完不成招商目标就会处罚你。最终我们会考虑实际情况,形象地说,就是无情的合同,有情地执行,毕竟有些东西不是完全能掌控的。
NBD:根据您的观察,现在的地方招商引资环境如何?有没有一些阻碍?
地方官员:一个招商引资任务来了后,需要很多东西配套,首先配套的就是土地,以县一级为例,工业建设用地、商业建设用地加起来一年的指标只有300亩。
去年我们和一家大企业谈,对方想做产业园,但这一个项目就要1000亩地,投资总金额能达到20亿元,但是因为土地指标的限制,就遇到了一个矛盾,一方面要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一方面又没有这方面的土地配置。
NBD:还有哪些因素增加了招商引资的难度?
地方官员:事实上,除了土地供给,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投资环境以及环保容量的考量,因为企业落户后要排放废水废气等废物,如果没有地方给企业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落户就有困难。
其次是劳动力的问题,需要考虑究竟有没有足够数量的,具备相应文化素养及知识水平的劳动力可用。
另外,在产业布局上,也会产生一定的规划冲突。还有一点就是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吸引。综合种种因素,招商引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去我说的地方政府层面的种种考虑,还有企业自身的调研体会、投资规划及资金承受能力等。
NBD: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如何促进您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
地方官员:从社会手段看,我认为可以给企业适当的扶持,一个是名义上的扶持表彰,还有经济手段,也就是从政府现有财力当中,拿出一部分来当做基金,对有成长价值的产业及企业展开补助,甚至进行奖励。
NBD:从产业链发展的角度看,下半年应如何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官员:我们可以拉长产业链,我们在规划发展时,就要兼顾高端、中端、低端等不同类型的产品,调节好不同类型产品的比例。推动产业链中资源循环利用,比如A企业的废弃物形成B企业的原材料,在拉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全产业链。
其次,我们还应该把产业链做宽,我打个比方,比如机械加工这一块,可以生产客车配件的某一家企业为龙头,带动一大批和其类似的企业,把汽车配件这个行业做全了,不管是汽车门,还是小小的雨刮器,产业链都能覆盖,这就是做厚、做宽。
在上述基础上,不能忽视的一点是,接下来要加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系去年11月国家提出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制定合理规划。
《《《
一位专家的建议:货币不能“大水漫灌”
每经记者 王雅洁 发自北京
步入增速换挡期的中国经济,或正面临着一定的经济下行风险。
回溯今年以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稳增长”一词频频体现在会议中,或者露脸于会议结束后,业界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及建言中。
如此高的提及频率,令人不得不产生担忧,接下来宏观经济是否有下行之惑。如果担忧实现,今年下半年将如何面对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日前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细细拆分增速换挡期间的经济形势及发展风险,并就实业发展、投融资体制等方面提出政策调控建言。
货币政策须适度“放水”
NBD:陈老师,能否针对性提出一些宏观调控方面的政策调整建言?比如投融资体制,以及财政政策?
陈玉宇:首先,稳增长是必要的,这一点也频繁体现在中央文件中。如果今年下半年经济变得低迷,决策层需要开闸门,通过宽松的信贷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放水”来解决问题。但这样的副作用是有可能造成制造业和有创新的服务业活力没起来,但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则向着不可持续的道路前进,所以这是一个蛮难的选择。
NBD:具体来看,如何平衡您说的“蛮难的”货币政策?
陈玉宇:我的想法就是第一,下半年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但是要适度的放松?;醣艺叩氖识确潘墒俏吮苊饩么蠓禄姆缦铡?/p>
不是要“大水漫灌”,是要适度的放松,因为不可能通过一天的,一个基调的紧缩就把问题解决了。
你不要放得那么松,但是你要适度放松,光靠紧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货币政策应该有所适度放松,适度放松是为了避免日后的被迫的完全不自主的导致的放松。这是对下半年的政策建议。
建立跨部门宏观调控架构
NBD:下半年对于投资方面的提振,您有哪些建言?
陈玉宇:我的第二个政策建议是,对于稳增长的措施,还应该主要集中在提振需求方面。
我认为下半年的政策完全可以体现在投资方面的提振。投资方面的提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宏观政策部门甚至各省,来选择有活力的、有扩展潜力、其人口、经济规模、增长的潜力与空间比较大的城市,在这些城市实行与全国不太一样的差别政策,在这些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的开发,都可以比较放心大胆地促进,而不是要约束他。
第二,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要尽快稳妥推进长期资本市场工具对基础设施融资的支持。在长期资本市场建设过程中,用于支撑基础设施建设的方面要放开步伐,下半年可以趁机推出这方面的政策。
第三,我国应该进一步放松中国企业资本到世界各地去,同时也吸引世界各地的资本到中国来,这种大出大进能够促进中国经济质量和繁荣。
http://d6.sina.com.cn/pfpghc/270fdd4c56d441ee83a0815f6b4794f9.png
NBD:就“大进大出”来看,是不是在资本流出方面,还有一定的政策调整空间?
陈玉宇:今年下半年要加强宏观调控的技术性。
现在的情况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部门,和宏观调控的框架,存在部门分散化、权威性不足、知识能力不足等问题。
目前国家财政部、人民银行[微博]、发改委、证监会[微博]及银监会等各个部门都有一部分的权力,所以宏观调控的部门化、调控的分割化,是不利于整个宏观调控的。我这头紧,你那头松,我这头松,你那头又紧。
未来的宏观调控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在国内建立跨部门的宏观调控的架构。同时,中国稳定经济的调控政策应该与其他重要经济体,例如欧洲、美国等的宏观政策相互协调,这种协调机制应该变成常规化的一部分。
在这种国际宏观政策的协调和互动当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知识能力建设也会快速得到提高。
(实习生刘传奇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刘爱梅
关键词:企业 政策 政府 刺激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