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晚清风云晚清风云
在溥仪私塾中学习的时光
本文作者于1923年出生于大连,其父恭亲王溥伟虽是清朝遗老,但思想比较开明,从不反对学习西洋知识,但前提条件是必须打下国学的基础,因为溥伟始终坚信“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溥伟曾经从北京请了一位老夫子教他念《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书,然后念《四书》。教学的方法就是“死背硬记”,完全没有讲解,此外就是每日苦练大楷和小楷字。溥伟过世后,由于家中断了生活来源,本文作者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无法生活,听说溥仪在伪满洲国宫廷内开设私塾,专门招收宗室子弟,并包食宿,于是就将其送到溥仪的私塾读书。
1937年春天我到长春时,发现私塾里已经有五位学长:班长溥俭、溥英、毓嵣(本名毓岭,因为溥仪的第三个妻子名字叫谭玉龄,为了避讳,改叫毓嵣)、毓嵒和毓慈。算上原先送走的几个学生,我应该是私塾第三期学生了。后来发现,五位学长之所以来私塾读书,基本和我的情况差不多。虽然五位学长比我早入学,但私塾里并无学年之分,新来的学生不用考试,也不问文化底子,也没有规定何时算毕业。
我进私塾时,课程倒是比较正规,共开设了好几门课程,有国学,也有数理化、外语课,历史课主要讲清史,各门课都有专门的老师任教。我初到长春时,虽然具备了一些国学底子,但跟几位学长一起上课还是跟不上,于是溥仪就给我办了一个“一人班”,让我在学生班长住的小屋单独跟着三四位老师补习。
记得补习语文的老师是由伪宫内府请来的一位老学究,姓何名寿芬,福建人。何老师和别人说话时很亲切,脸凑得很近,以至于我很害怕他讲到高兴处会把口水溅到我脸上,总是把课本举得高高的。给我上课当然要用普通话(“官话”)讲,但何老师的口音很重,我曾问学长们老师说“盹儿不盹儿”是什么意思,因为我并没有上课打盹儿。学长们告诉我:老师是在问你“懂不懂”。除了补讲古典外,何老师还教我对“对子”,做“诗钟”(即自拟对联,或咏一事物,或咏两不相干的事物,但要求对仗必须工整),这倒是给我以后做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给我补习数理化的老师叫汪鸾翔,是位博学多能的人,且精于书、画,西洋的水彩、油彩画也很精通。我补课用的课本,都是木刻、线装的课本,全是汪老师在光绪年间教书时自己编的教材。记得汪老师独身一人住在一家旅馆里,20来平方米的房间,里面堆满了书籍和理化试验用的教具。别的老师曾说,汪老师屋子里放着“一万件东西”。
历史课不分年级,跟着学长们上就行了。老师姓费名志宗,号地山,留着八字胡,因为和我们有亲戚的关系,我应该叫舅爷爷,溥字辈的学长叫舅舅,结果在课堂上按辈分叫,每次弄得很热闹。后来溥仪听说了,让我们一律叫老师。费老师有个嗜好———闻鼻烟,一次吸到鼻孔里足有指甲盖大一堆。我看到他的鼻孔熏得发黄,胡须也被染黄了。费老师的历史课讲得非常生动和客观,大家都爱听。他讲到乾隆帝时,竟然说由于和珅贪污,“聚敛了半个天下的财富,国家的元气大伤,清朝从乾隆以后就一天天衰败下去了”,而这都是乾隆帝纵容的结果。后来,他的直言不讳传到溥仪那里,有人指出:费老师讲课竟敢连老祖宗乾隆皇帝都批判,那对陛下您是否也会有不敬之词呢?结果费老师的历史课讲不下去,只有辞职。于是历史课也就停了。
等我补课结束(没有考试),正式进入私塾和学长们一起学习的时候,发现教语文的老师是久仰大名的陈曾寿先生。溥仪在天津时,陈老师是他的顾问,也是皇后婉容的师傅。陈老师年岁大身体不太好,那时长春的冬季冷到零下30多度,他就到北京过冬,天暖和了再回长春。我们一年下来实际就上半年课。论起来陈老师和我也有亲戚关系,毓嵒的亲姐姐是陈老师的儿媳妇,我应该叫陈老师为“亲家爹”。记得陈老师上课非常传统,教《春秋左传》时特别给我们准备了木版线装的新书。老师用朱砂笔一边点着句号,一边读给我们听,做一些讲解。一次就讲了好多页,陈老师不主张死记硬背,他说,你们都成年了,没必要像小学生那样背书,挑自己喜欢的内容多读一读就可以。在让我们作文、作诗时,陈老师不给出题,让我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然后给老师批改就行了。
日语课是“必修之课”,当然是从字母开始。老师是日本人,叫岸名幸基,是伪满皇宫内府掌礼处的礼官。一周有两堂课,因为不考试,下课基本上不复习,加上溥仪平时禁止我们交朋友,更不会给我们找个日本人经常练练日语口语了。1944年,岸名老师“很有先见之明地”辞职回日本去了,日语课也就停了。除了学日语外,溥仪还为我们开了英语课。请的老师叫陈承翰,是溥仪二妹夫郑广元的舅舅,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学系,在伪满的“满映”(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当宣传课长。我们读的课本名叫《NewCrown》,但太平洋战争打起来后,溥仪怕日本人说他亲英美,就不让我们学英语了。
私塾还有体育课,主要是学马术。在马厩旁边修有马场,我们每周一、三、五有马术课,每天必须骑马跑一两个小时。教我们马术的是位蒙古族老师。我是后去的,马术这一课也得补上,学的时候从马上摔下过好几次,但不久也就学会了。太平洋战争打起来以后,汽油供应非常紧张,伪宫内府也不例外,以前每天接送大官儿上下班要用汽车,就把汽车改为马车,马厩里的马除了两匹御用马,都被用来拉车,我们的马术课也就结束了。另外有一位负责管理私塾的人,叫佟济煦,一个星期带我们练习一次射箭。因为他是伪宫内府警卫处处长的缘故,我们不叫他老师,只叫他“老处长”。“老处长”还保存着一把他年轻时用的弓,要用75斤的拉力去拉才能拉开,我们谁也拉不开。“老处长”就让我们用竹板弓,就是用竹子做的,但也很规范。不久日本人要给溥仪盖“假宫殿”,就是同德殿,把我们射箭的地方给圈起来,结果射箭一共练了不到半年就停了。
我们的课程里最特殊的,当属溥仪亲自上的“思想课”了。溥仪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雍正帝的《御制朋党论》。他说,对他就得要无限忠诚,绝对不许可说假话。记得伪满成立之初,日本人要成立个“协和党”,溥仪听了“党”字,不顾傀儡皇帝的身份,坚决反对,结果竟让日本人把“协和党”改成了“协和会”。
溥仪生性多疑,以致伪满皇宫里也有人说他是“属曹操的”。溥仪本来是把我们几个学生当作心腹来培养的,但又时刻怀疑我们思想有问题。溥仪给我们教授《御制朋党论》后,他告诫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互相督促”,对他人的言行感到不对时要随时向他反映。我们几个学生本都年纪小,又有亲戚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但学完了课程后,个个都不再和其他人多说一句话,生怕被别人打小报告,且时刻得向他做思想汇报。
后来,私塾的老师越来越少,到最后就剩下教理化的关老师和另一位教数学的老师,两位老师都是长春市中学里的教师。但二位老师每每按时前来授课时,我们这帮学生则告诉老师说今天不上课了,“放了老师的假”。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这个私塾也就名实俱亡了。
编辑:罗韦
关键词:老师 溥仪 私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