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致“青春”电影不必拘泥于校园
《同桌的你》票房3天破一亿,9天破3亿,票房飘红让身为制作人的高晓松十分得意,这盛景恰如20年前一首《同桌的你》让从清华退学的他一夜之间红遍了大江南北,有青春的地方就必有高晓松的歌。“致青春”这件事儿上,高晓松算得上是宗师级别。
虽然脱口秀做得风生水起,但事实再一次证明,高晓松最爱的还是音乐,电影《同桌的你》就像一部加长版的MV。歌曲A段轻吟爱情的青涩、B段反复描摹那些年那些事儿、C段声嘶力竭地哭诉青春已逝。
画面是唯美的,男女主角牵手徜徉于时光当中,银幕上匆匆闪过的是铁皮玩具、李雷和韩梅梅、大白兔奶糖、高考、游行、非典、9·11……煽情点是分手和重聚(此刻音乐暂停),男女主角说几句既心酸又文艺的对白,接下来又是新一轮的浮光掠影。想要抓住重点,基本上很难。
除非你在心里一直在跟着影片的节奏哼唱某首歌曲,否则《同桌的你》很容易让人出戏,就像是在KTV里遇到麦霸,等歌的人只能放空、发呆、玩手机。男女主角前一晚刚刚越过禁忌的界限,第二天依然还在单纯地讨论每天能牵手几分钟。因堕胎大出血,女孩指责男孩不负责,转过天来两个人就琢磨要一起奋发努力奔向大美利坚。观众的情绪始终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只能随着剧情一次又一次地从半山腰跌倒谷底。
五味杂陈最终幻化为一种释然的情绪,这是属于“致青春”电影里的小美好,可惜在《同桌的你》中,由于叙事上的凌乱和薄弱,这种情绪上的悸动和美好却始终处于遗失的状态。
“青春”之所以被回忆,回忆中有人,他们可能是伙伴、恋人、师长、偶像、抑或是某个擦肩而过的脸庞,他们才是我们青春记忆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同桌的你》无法让我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是人物形象不够立体。导演和编剧把着力点放在了展示这20年中发生的事件,并想通过这些事件来调动观众的情绪,而忽略了扎扎实实地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
对于一部青春片来说,最大的失败就是没办法引起观众的共鸣。不管是累积情绪,还是堆积事件,最重要的是得把故事讲好。
可以想见,“怀旧”和“致青春”永远不会停止,这种题材也永远不会被过度消费,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青春都是一件主观的事情,不管“致青春”的电影拍成什么样,总会有人在里面看到自己,找到共鸣。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不要再把“致青春”拘泥于校园和校园爱情,其实关于青春可以有各种致敬的可能性,好莱坞不仅仅有《怦然心动》这种小清新的青春片,蜘蛛侠也一直走“致青春”路线。青春嘛,总有无限可能。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青春 电影 校园 情绪 致青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