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中国青年理想日趋个性多元 迷失与守望中负重前行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与95年前多数人立志于为救国图存摇旗呐喊有所不同,当下中国青年的理想更趋个性、多元。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负重”前行,“匍匐”逐梦。
在这样的节日里,我们当应关注他们的理想,关注他们为实现理想付诸的努力,关注现实压力下他们的迷失和怅惘,关注他们与若即若离的未来之间那段未知的距离。
百年社会变迁剧烈 青年理想日趋个性多元
与1919年中国被列强竞相瓜分的社会现实不同,如今的中国社会获得了千百年来未有的发展,而青年的境遇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下的中国青年,不再为救国图存摇旗呐喊,他们的理想以及理想的实现途径也日趋多元化。
中国人的理想总是和家庭紧密相连,青年人的命运往往与家庭的命运联系在一起,36岁的“老青年”程刚正是如此。
“我的家乡是北方一个普通小镇,我的家庭并不富裕。我的理想就建立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年轻时候,我希望我的家庭过上幸福的日子,改变家里的贫困就是我的理想。”
在上述目标的支撑下,程刚主攻医学,专注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拿到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博士学位。
如今,在亲友的眼里,已经是某知名外企亚太区副总的程刚有房、有车、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是一个“标准”的成功者。而他却告诉记者,与“成功者”这些别人送给他的华丽标签相比,他更看重自己为理想做出的奋斗。
“我的经历总结起来就是‘努力’两个字。中国人强调‘三十而立’,我三十岁的目标完成了,但是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理想已不再是某些事业的专属名词,有的人希望成为官员实现政治抱负,有人的理想则是自己做老板为人生赢得自由空间。而在庞民利看来,“理想”二字则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庞民利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支撑我奋斗下去的,是我对家庭的憧憬,一个快乐的家就是我的理想。”
28岁的庞民利来自江西,2009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他只身到山东做外贸,如今已在这里娶妻生子。
庞民利告诉记者,毕业后直到现在,他每天平均要工作十多个小时,目前年薪逾五十万,做起了老板。“每个人对理想的定义不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理想,但是通过奋斗为自己赢得美好生活一定是理想的一种。”
奔忙、压力、生存 负重前行成青年生活常态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如此描述成功的花为盛开做出的一切。而对于正为理想四处奔波的青年,面对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现实,终日奔波、负重前行,正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大幕的拉开,大批青年开始以城市为中心聚集。80后青年进城务工者杨光就是其中的一员。
然而,在北京某世界500强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杨光萌生了撤回河北老家的念头,他告诉记者,此时他的心情和几个月前坐上发往北京的长途汽车时的感受截然相反。
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庭条件困难,没有继续读书的杨光选择了打工这一候鸟式的生活。“最近几年一直在奔波,天南海北都去过,这次来北京是因为公司的薪酬不错,希望自己能稳定下来,把妻子和孩子接到北京生活。”
“但近距离和这个城市相处了一段时间才体会到,大城市物价高、生产流水线上的枯燥工作、自己又没有竞争力谋求晋升,想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杨光无奈,“但是回到发展机会匮乏的家乡小城,我又该怎么生活呢?”
杨光等新生代进城务工者在奔波之中感受到迷惘,相比之下,拥有高学历的蹇超们亦面临着相似的困境。
记者见到蹇超的时候,这位久居北京的浙江人刚刚和客户达成一单生意。自称实用主义者的他,上班时是某互联网公司的白领,而下班后,则是一个销量不错的淘宝店店主。
“挣大钱、买房买车、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就是我的理想。”蹇超套用一句流行的网络语跟记者开玩笑。
然而,玩笑终归是玩笑。蹇超告诉记者:“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北京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各方面压力太大,又在行政等方面对外来人口有限制,即使拼命努力,理想也很难实现。”
囿于房价、户口等多重限制,在大城市求学、打工的外地青年“过客心态”泛滥,时刻准备着“逃离北上广”。而中小城市“不看能力看爹地”的竞争环境,又逼迫着年轻人上演“逃回北上广”的悲情剧目。
迷失在大城市和家乡之间不知何往的青年不在少数,蹇超只是其中之一。“我像一颗漂浮不定的蒲公英,每天努力,但找不到能落脚的地方。”他说。
守望理想、公平竞争 青年需要看得见的未来
列夫·托尔斯泰曾将理想喻为指路明灯,但这盏灯能为青年们照亮多远的未来仍然存疑。不可否认的现实是,社会竞争的白热化、城市普遍存在的准入门槛,让不少青年意识到理想实现空间的有限。
面对这个物欲横流、压力倍增的时代,不少人将现实社会同上世纪80年代做比较,怀念那个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的时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就此指出,“目前青年人的受教育时间普遍延长,导致其对社会的认识更多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其对社会是有一定的情怀和追求的,但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大学时培养的心理又会被现实打破,导致了他们对未来的不安之感。”
然而,亦有观点指出,青年人对理想的激情和社会上流行的不安之感的矛盾,其实和当下社会没有创造适合年轻人理想生长的“土壤”有关。
对此,廉思指出,不同青年人的起点不一样,所以社会要为青年人创造更加平等的平台和发展机会。
“每个人都有改变自身境遇的机会,青年人的未来一定要看得见,不能给青年许诺太远,能够看得见的地方是青年人精神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柱。”廉思呼吁。“要给年轻人实现梦想的机会,要给机会让他们创造出未来。”
“国家应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障青年起点公平、资源合理分配,为所有人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良性的社会流动机制。这样,每个青年都能公平地奋斗。”
此外,廉思也强调了充分尊重理想的必要性。“人们应该意识到,很多历史都是由那些富有理想主义的、不合群的、甚至是癫狂的年轻人所创造的,我们要充分尊重理想,我们并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个乔布斯。”(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理想 青年 负重 前行 中国青年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