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用劳动把握“双手里的中国”
汽车维修工、大厦保洁员,煤矿工人、医院护士……不管是值守在流水线还是穿梭建筑工地,不管是伏案电脑桌前还是行驶高速路上,5月1日,“劳动”成为联结千千万万人的中心意象。
人在世间劳作,以双手、头脑和智慧,获取属于自己的生活,千百年来莫不如此。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们对于劳动的意义或许已是习焉不察。然而,这个以劳动为名的节日,使得五月的第一天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时间刻度,而是成为追寻劳动价值、思考劳动意义的重要节点,表达着我们时代对这种人类最古老活动的敬意。
劳动的背后,可能是或艰难、或丰足的生活,但绝不止于此。作家路遥在小说《人生》中,曾借一位老人之口,道尽劳动者对劳动的体验与挚爱:“我用这两只手劳动过,种过五谷,栽过树,修过路……这些难道也不是活得有意思吗?”近期《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热播,从广东大学生的小餐馆到四川养蜂人的家乡菜,劳动让食物变得有味道,舌尖上的中国不也是双手里的中国吗?“有意思”“有味道”,劳动充实的不仅是口袋更是人生,这正是劳动的精神魅力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个人幸福如此,整个社会的发展前行也如此。2.6亿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人生转折,改变着中国的发展轨迹;无数淘宝店主一单又一单的使力,推动着商业模式的转型。正是成千上万人向着更美好生活的努力,才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与朝气,历千载而不老,经百年而常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动力正在无数普通人日常的劳动之中。
“中国发展有潜力、有韧性,最重要的是人民勤劳”。1953年到1956年,劳动竞赛如火如荼,工人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495万件,实现可计算经济价值的达51万件,每年为国家节约资金9亿多元,真是以主人翁姿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上世纪90年代,“走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说了千言万语,想出千方百计”的温州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把纽扣、开关等小物件做成了大产业,打造出民营经济的“温州模式”。筚路蓝缕、胼手胝足,中国道路是劳动者走出来的,中国奇迹是劳动者干出来的。
无论是新中国之初的激情燃烧,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热情迸发,关键之处都在于,劳动者看到“双手改变命运”的可能、看到在劳动中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当前,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虽有机遇仍难避风险,已有梦想但更需奋发。无论是负重前行、爬坡越坎、敢于担当、不负重托的“棒棒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大庆精神”等更多更重要的精神遗产,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以劳动为精神原点,焕发出蕴藏于亿万人民的力量。
不过,在一些人眼中,“劳动”一词的分量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物质大潮让轻视劳动的观念泛起,勤奋劳动变成了“没出息”,诚实劳动被当作“没本事”,幻想靠寻租来兑现权力者有之,希望靠彩票来一夜暴富者有之,更有不惜“坐在宝马里哭”也要傍上大款者、不惜触碰道德和法律红线也要坑蒙拐骗者。另一方面,劳动权益的实现也有待保障,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经连降多年,每年年底农民工讨薪的消息都会见诸报端,而就在“五一”之前,东莞一个33岁的工程师一个月加班190小时终致过劳死,引发人们对“过度加班”的强烈关注。要激发劳动热情、凝聚劳动力量,还需要让劳动者更体面地劳动、更有尊严地生活。
餐厅里人来人往,服务员小妹用三块木板端起九碗满满的面条;集装箱堆叠如山,吊车工操纵十几米长的吊臂能够“一钩准”;银行柜台繁忙异常,临柜员工30秒钟清点了100多张钞票……劳动的美丽、劳动的光荣,正体现在这些普通劳动者身上。又逢五一,让我们向劳动致意、为劳动者喝彩!
编辑:于玮琳
关键词:劳动 劳动者 中国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