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一品一鉴一品一鉴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鉴藏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局部)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宗和
正在浙江博物馆展出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特展”的多数书画珍品均可谓辽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其中有一件10年里只被拿出库房3次的一级国宝——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卷》。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北宋最后一位皇帝,在位24年。宋徽宗在治国上虽不具文韬武略,但在艺术上却卓有成就,他在宋代皇帝中书画造诣最深,工真、行、草书,并创立“瘦金体”楷书。
宣和壬寅四年(1122年),赵佶在11米长的描金云龙底纹白麻纸上,写下狂草的《千字文》,整幅作品草法飞动,变幻莫测,一气呵成,气势非凡。用笔疾徐缓冲,提按顿挫,轻重粗细,方折圆转,极具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如同一首优美奔放的交响乐以书写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此卷是赵佶四十岁的成熟之作,也是赵佶传世草书孤本,弥足珍贵。宋时此卷藏于御府,元明时期流传不详,清入内府。
鉴定大家杨仁恺生前认为,赵佶擅长书画,独具风貌,对后世起过相当重大的影响。在书法的艺术实践,他早年曾一度学过同时人黄庭坚的字迹,随后改学唐人薛稷、薛曜兄弟。通过对薛氏兄弟书法的临习,心摹手追,持之以恒,在他廿岁前後,真书即已形成一种“新”的面貌,后人不察,以为是创自赵佶本人,美其名曰“瘦金体”或 “瘦筋体”,贵则出自薛曜《夏日游石淙诗》,由于它断了流传已达四五百年, 一旦由赵佶写出,于是就显得新颖了。行书则保存薛稷的前规,间架紧密,笔锋遒劲,传世的《方丘敕》和《蔡行敕》黑迹,就具有这种风骨。至于赵佶的草书,世不多见,从上海博物馆所藏十四字题昼七绝两句“掠水燕翎寒自缚,随泥花片湿相重”的草书团扇,连同此卷考察,其法当出自张旭、怀素狂草一派,瘦劲挺拔,使转奔放,不离规矩,与怀素更为接近些。此外,再也没有看到他的草书流传下来,也可以说是仅见的孤本。
赵佶与所有的书家一样,喜欢书写《千字文》,一生不知写了多少卷, 流传至今,仅存两件。其一为瘦筋书本,现藏上海博物馆,写于崇宁三年(公元 1104年),时年二十二岁。卷后的“赐童贯”题字,当是他为那时正供奉明 金局的童贯所书。卷为朱丝栏,素笺本,字大寸许,每行十字,前后百行,书法 已基本定型,不过此时尚嫌瘦弱拘谨,不如晚年的肥润刚韧,心手一致的好。此卷草书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真是不一而足。另一卷书于宣和四年,是年作者恰好四十岁,已是他短短一生中的接近于晚年,正是其书法大成之时。他这两卷用真楷、狂草所书的千文,都是根据周兴嗣的版本,中间为避讳改了几个字而外,概无差异,不见所谓魏锺繇千文的踪迹。
编辑:付裕
关键词:赵佶 宋徽宗 草书千字文卷



北京宋庄艺术区新联会赴延安地区培训采风
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亮相故宫
走进塔吉克斯坦纳乌鲁兹宫
也门霍乱病例激增
2019亚洲商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开幕
世界园林巡礼——日本大宫盆栽美术馆
巴黎圣母院:浩劫之后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