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香港80后姐妹七赴玉树救灾 称生命脆弱幸福非必然
2010年,林氏两姐妹(左一及左二)与乐施会合作自定义冬天救援计划。图片来源《文汇报》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今天是青海玉树州7.1级大地震4周年,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浴火重生,屹立雪域高原不倒。先后到灾区送暖的热心香港义工难以尽录,包括一对“80后”林氏孪生姐妹。她们毅然舍弃高枕无忧的生活,大地震发生后数天,瞒着家人辞去文员及发廊工作往玉树救灾。4年来,她们多次前往灾区义教、探访及担任港人“邮差”派发物资。已至少7次自费到玉树的林氏姐妹,打算今年7月再赴当地,协助改善长者生活。他们直言,救援并非为获取满足感,而是尽“邮差”责任。
悔胆怯错过川震救援
香港一对孪生姐妹林家慧及林家欣,同属“80后”,一直为因胆怯错过参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救援工作耿耿于怀。玉树州地震灾情严重,她们当年仅25岁,大地震发生后数天,瞒着家人辞去文员及发廊工作,拖着大包小包衣物和药品救灾。为了把钱省下拯救灾民,两人踏上了西去的火车,成为最早到达灾区援助志愿者之一。灾民及志愿者都说:“你们真牛,很吃得苦!”
担当互补联系角色
她们不讳言当年尚未有详细救援计划,两人定下最基本原则:“不可成为救援负累,若帮不上忙,必须返港。”加入当地志愿团体后,姐妹进行首次持续60天的救援工作,负责义教、灾民联络及转介服务,“各个志愿团体救援对象及范畴不同,我们担当互补及联系角色”。
灾民比两人想象中坚强,虽然他们会哭,但知道要努力熬过这难关。当地藏族小孩主动担当传译员,把普通话翻译成藏语,加强灾民与志愿者的沟通。过去4年,两人至少到玉树7次,每次停留1个月至2个月。她们上次往玉树在去年底,为当地人送寒衣及派发御寒物资。
玉树州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平均温度只有0℃,冬季一般由10月至翌年4月,最低可至零下逾20℃,是灾民全年最艰苦的日子,他们主要协助冬天援助项目。
自定义计划 与乐施会合作
她们忆述指,2010年冬天,自定义冬天救援计划,自发在香港透过社交网络成功筹得3万元,并与乐施会 合作救灾。除了御寒衣物及食物外,他们认为燃料不可或缺,“在屋子里燃烧牛粪取暖,只需穿1件衣服。20袋牛粪足以让一户居民度过最寒冷时候”。家欣坦言,自定义救援计划压力十分大,“资源有限,计划必须严谨,用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同时,天气愈冷,牛粪愈贵,冰路不利运输,故须赶紧在冬天来临前把物资送予灾民”。
8000袋牛粪分发400家
姐妹早于9月抵达玉树,按每个小区至少20%比例随机家访,记录灾民数据及生活情况,并拍照留底,予后期筛选受惠者之用。她们又到数个牧区采购牛粪,格价、运输、分派方式等都要有周详计划,前后共享了1个多月。最终二人与乐施会顺利赶及冬天前,把 8000袋牛粪分发至400户受灾家庭,“他们愉快地笑,有些灾民握着我们的手道谢,有些更敞泪了”。
悟生命脆弱 幸福非必然
玉树救援经历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脆弱,明白幸福并非必然,“当你回家卧床,便发觉从前以为微不足道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包括家人的爱、不需忧惧天灾人祸等”。他们直言,救援并非为获取满足感,而是尽“邮差”责任,“妈妈及其友人每次合力运送逾50大袋物资到深圳投递,不少朋友捐出物资和善款。他们身体力行;我们则有责任把物资送予灾民”。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玉树 救援 香港 姐妹 救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