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宋哲元力拒土肥原的“华北自治方案”
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后,又积极策划、实施了分裂华北的活动,旨在使华北五省(冀、鲁、晋、绥、察)脱离中国中央政府的统治,而成为“满洲国”化的特殊地区,变成日本军需资源的供应地与反共壁垒。1935年7月22日,随着多田骏接替梅津美治郎担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华北自治运动”紧锣密鼓地实施起来。
当时,宋哲元率领国民政府二十九军进驻平津地区。多田骏认为,华北地区掌握兵权的宋哲元以及实力派阎锡山、韩复榘、商震虽然表面上服从南京政府,实际上与南京政府貌合神离,因为他们都反对蒋介石的消灭异己政策。于是他分别向四人试探说:你们同满洲紧紧握手,可以成立一个新的政权。届时华北定将繁荣。如果同蒋介石发生摩擦,日本可对新政权给予充分的支持。多田骏以为自己导演的华北的“自治政权”将很快就能成立,就高兴地通知了关东军,但华北的四个实力派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示愿意加入“自治政权”,所以直到10月上旬“自治”也毫无进展。
对此,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看不下去了,决定将“中国通”土肥原贤二“借给中国驻屯军”当助手。
土肥原“看到华北将领态度极为慎重,估计急于使华北五省联合有困难”,提出要在宋哲元、阎锡山、韩复榘、商震四人当中选择突破口,切实控制其中一人,再将其他三人拉进来,成立一个“新政权”。他选定的突破口是宋哲元,因为宋哲元历史上多次参加反蒋活动,且“宋哲元的势力范围,虽因失去了河北省北部及察哈尔省,从华北全区看是比较小了,但是却包括了天津、北平这两个华北政治、经济重地,而且最邻近满洲国,如与冀东的殷汝耕携起手来最为理想”。土肥原将其方案上报南次郎,南次郎要求最迟在11月中旬将策动宋哲元搞出头绪。
11月11日,土肥原来到北平,向宋哲元提出了《华北高度自治方案》。方案规定:在华北五省三市成立“华北共同防赤委员会”;宋哲元为委员长,土肥原贤二为总顾问;由最高委员会主持军事;截留中央在五省三市之关税、盐税和统税;开发华北矿业、棉业,使之与日“满”结成一体;脱离法币制度,定五省通用货币,与日金发生联系;扑灭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代以“东洋主义”;保留南京政府的宗主权;在外交上亲日反共。土肥原限宋哲元于11月20日前宣布“自治”。为了配合土肥原,关东军更集结部队于长城一线,日本海军也出现在塘沽,试图进行武力恫吓。
宋哲元一面拒绝土肥原贤二的要求,对土肥原避而不见,一面公开发表谈话辟谣,表示不屈服于外力,绝对听命中央,并向国民政府请示应付方针。
对此,蒋介石多次鼓励宋哲元顶住日军压力。在11月16日,他致电宋哲元指出:
据报日军六列车在山海关下车示威,未知其对兄有所表示否,如彼以军队实行威胁,则兄更应坚忍镇定,以申正气。中决不空言欺兄,必与兄共存亡……务望兄坚持到底不为威屈,则料彼无所用其技,万一决裂,照中所处置,不仅为国家争光,而我四万[万]之同胞皆必为兄后盾,亦不负我忠勇之将士也。吾人成败,皆在此一举。一面仍以百折不挠之精神与以不卑不亢相周旋,如能以最大之忍耐,而加以最后牺牲之决心出之,则无不可为之事。
在最为关键的11月19日,蒋介石及时将日政府内阁和元老不支持土肥原实施强逼华北当局“自治”行为的情报通告宋哲元,使其心中有底。随后,蒋介石又托人告诉宋哲元,如万一“与日人决裂,以后官职地盘军饷毫不使其吃亏”。宋哲元遂在土肥原限期前两小时的19日下午1时,离开北平,前往天津回避。土肥原赶紧追到天津,继续胁迫,宋哲元予以拒绝,土肥原无奈之下只得承认计划失败。
编辑:罗韦
关键词:宋哲元 土肥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