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能量 正能量
一个人一座馆一份忠 76岁失明老人46年如一日坚守革命烈士馆
46年的时间里能发生什么?可以让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白发沧桑的老人,但对他而言,却没有任何“变化”:46年如一日守护着方志敏等革命先烈的纪念馆,无数遍地为人们讲解英雄事迹。日渐蹒跚的脚步、早已失明的双眼。他便是上饶德兴市76岁老人程樟柱——龙头山乡革命烈士纪念馆义务讲解员。
到底是怎样的一份信仰,可以一个人46年里只专注于一件事;双目失明如何还能行动自如地讲解;一个人守护着纪念馆该怎样生活……带着诸多疑问,3月31日一大早,记者专程赶到程樟柱工作地,试图解开这位古稀老人“平凡”且传奇的故事。
曾是一名特种兵 意外使他失明
1960年,22岁的进入了北京空军某部当上了一名特种兵,这用程老的话来说,那就是一种荣誉,“当时有100多人参加考核,只有我进了这个部队。”来之不易的机会让程樟柱十分珍惜。幸运中伴随着意外。1964年7月的一天,程樟柱在部队打篮球时,被战友打伤了右眼眉骨,“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只是感觉有点不舒服而已,后来发现严重了,去了医院。”
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他先后在大连、沈阳、北京的各大军区医院治疗,病因一直没被查清,眼睛问题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在沈阳治疗时,眼部病情再次加重,程樟柱所在的部队便将他紧急送往北京治疗,虽经多位专家手术,可惜的是,他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此时他的左眼已失明,右眼视力为0.04,“看东西很模糊,字要写得手指那么大才能勉强看清楚。”程老说。
从1964年7月到1968年的3年多时间里,程樟柱在全国多个军区医院治疗,但终究没有恢复视力。几乎失明的程樟柱选择了退伍,“因为我觉得我不能再为部队做贡献了,就不能享受国家给的待遇。”
主动放弃疗养回乡
退伍后,部队多次表示希望程樟柱住进军区疗养所,但均他被“我没为国家做贡献”婉拒,部队最后答应了其回乡守护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请求。
1968年,程樟柱回到德兴老家,来到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从此便在这里安了“家”。如今的纪念馆门口两棵参天大树气派不凡,院内整齐干净,一草一木都被修剪的错落有致,但程樟柱刚来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程老说:“当年纪念馆只有一座破败的房子和8张照片,四周到处都是垃圾,根本不像一个纪念馆。”于是,借着微弱的视力,程樟柱开始修整纪念馆,光是垃圾便挑出了300多担,同时,他还走村串户收集珍贵资料和展品,“我去了很多老红军的家里,刚开始有些人不愿意把自己珍藏的物品给我,我说这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展示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比放在任何个人的家里都有意义,经过这样一说,不仅老红军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收藏,附近的百姓也把一些和烈士有关的物品送到了馆里,有书籍、照片、还有军刀、手雷等等。”靠着程樟柱的不懈努力,经过数月的艰辛,原本破旧不堪的纪念馆被修缮一新,大量珍贵史料被放进了纪念馆中。而程樟柱也开始了他46年如一日的守护之旅。
“革命先烈的故事,哪怕只有一人来,我也会仔仔细细地讲。”
3月31日清晨6点半,不需要闹钟,也不需要任何人提醒,程老已经起床,这是他数十年来养成的习惯。然后他便一边在纪念馆里散步,一边听收音机。老人说他最喜欢听的节目就是央广新闻和军事节目,“我虽然眼睛看不见(1980年,他已双目失明),但我能听,我喜欢了解国家大事。”半小时后,他到厨房吃早餐,然后再到院子里帮着打扫落叶、擦拭玻璃。收拾完后,老人便打开大门,迎接前来参观的游客,熟练动情地给他们讲解方志敏等革命烈士的伟大事迹,“以前从房间到纪念馆要走173步,但是现在有点老了,步子小了,要走200多步。”尽管如此,老人对纪念馆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了如指掌,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明眼人。下午六点,吃完晚饭后,老人依旧会拿出收音机,在院子里收听着各类新闻,将国家大事融入到自己的解说中,这便是老人46年里的常规一天。
46年间,程樟柱接待过多少人、讲解过多少次他已记不清,但每一次的讲解他都很认真,一丝不苟。因为给大家讲述先烈的光辉事迹,是他最开心、也是最希望的事情,“我记得有一年,一个13岁左右的小男孩来到馆里,说爷爷您给我讲讲方志敏的故事吧,我说好,然后我就带着他走遍了整个纪念馆,只要他感兴趣的,我就说给他听,平时45分左右的讲解,我说了一个多小时,因为我高兴,革命先烈的故事,哪怕只有一人来,我也会仔仔细细地讲。”
“我死的那天便是我义务讲解员结束之日”
“40多年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不觉得寂寞、枯燥?”是程樟柱被人问的最多的问题,但他回到道:“我不仅不觉得,反而很开心,在我生病时,国家为了治好我的病,花了好多钱和精力,我只有陪先烈们说说话、做做伴,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知道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也算是我对国家的一点回报。”
采访中,程老的一句“我死的那天便是我义务讲解员结束之日”,感动了在场所有人: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坚守一生,至死不渝。程老有健在的老伴,有三个儿子,但他极少回去,他说纪念馆就是他的家。即便是过大年时,他也是偶尔回去,10次就有8次呆在纪念馆里,“因为我觉得大过年的,我更应该陪着他们过年,家里人也很理解我。”
编辑:顾彩玉
关键词:纪念馆 老兵 退伍 烈士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