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文玩杂项文玩杂项
也谈鲁迅致陶亢德信
 鲁迅致陶亢德手札
鲁迅致陶亢德手札去年嘉德秋拍“信札写本”专场上的鲁迅致陶亢德函件,“很可能是抄家后没有发还的那一封”。远寓旧金山湾区的陶老师,记得家里有过一封信,列出了要求发还的物件清单,当中就包括鲁迅的信。和其他蒙在鼓里的局外人一样,这封写于1934年6月8日的信来自哪里,她也很想知道。受行规约束,这件因高价成交引起喧哗的信札来龙去脉如何,一时间成了谜团。
赵武平
去年嘉德秋拍收槌前一天,远寓旧金山湾区的陶老师,接到我的信,回了一个电子邮件,谈起“信札写本”专场上的鲁迅致陶亢德函件,推测说“这很可能是抄家后没有发还的那一封”。她记得家里有过一封信,列出了要求发还的物件清单,当中就包括鲁迅的信。和其他蒙在鼓里的局外人一样,这封写于1934年6月8日的信来自哪里,她也很想知道。受行规约束,这件因高价成交引起喧哗的信札,和另外那封同场交易的陈独秀写给她父亲的信,来龙去脉如何,一时间成了谜团。
目下可见的,自1933年10月至1934年7月为止,鲁迅写给陶老师父亲的信,包括去年拍卖的,统共十九封,—— 1978年10月起开始出版、1980年6月出齐的《鲁迅手稿全集》八册书信,完整收录了所有这些信函的影印件。信札当中最早发表的,正是陶亢德接到的第一封鲁迅回信,收在1972年10月内部发行的《鲁迅杂文书信选(续编)》里,写信时间是1933年10月18日(鲁迅下午收到来信,当晚就回复了),信的注释说“陶亢德,当时在买办资产阶级文人林语堂主办的《论语》半月刊任编辑。本函过去没有发表过”。此前,无论许广平先后于1937年和1946年编印的《鲁迅书简》,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十卷本《鲁迅全集》书信卷,都不曾辑录任何一封写给陶亢德的信,——原因是什么现在比较难说,但显然跟收信人身份敏感有关,尤其是他参与汪伪政权文艺出版,战后以“文化汉奸”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上诉后经最高法院裁定,改判一年零三个月,缓刑两年。“文革”后期,由于周海婴上书毛泽东,请求“出版一部比较完备和准确的鲁迅书信集,……一部收入现存全部书信,认真按照手稿校订过的新的鲁迅书信集”获得批准,从而使得1978年8月出版的《鲁迅书信集》,首次不避讳通信者身份,公开了收集到的全部信函,合计一千三百八十一件。这一版书信集没有注释,也不注明收信人身份,是1981年版和2005年版全集书信卷的基础,其中的鲁迅致陶亢德信,内容一样,注解却有改变。最新一版的注释,增补了生卒年代,删去了上一版注文末句“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奸”,改作“陶亢德(1908至1983),浙江绍兴人。当时为《论语》半月刊编辑,后又编辑《宇宙风》、《人间世》等”。
以前听说,陶老师父亲聚藏的作家手稿、照片、书简和字画,因为“文革”抄家而多有缺失。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还时,在他主编的《宇宙风》上连载的《骆驼祥子》手稿,和一些名人的书简与文稿虽得收回,但数目与先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对于这次拍卖品的来源,社会舆论并不一致。有声音说,陶亢德的鲁迅书信,建国后多已捐出。至“文革”开始,他手上不会还有鲁迅手稿。绍兴鲁迅纪念馆也证明,1953年4月12日,陶亢德捐赠了四封鲁迅书信,包括给林语堂的两封。是否可以就此推论,抄家物资中不再有鲁迅书信了呢?
事实难以断定,但未必没有别的可能。陶老师也说,“我父亲是很早就把书信捐出去的。……但不能排除他让公家抄了以后还给他。”在她记忆里,“我父亲对学习外语很有兴趣,他都是自学的。解放后我还记得他找白俄老师教他俄文(我考上北大学英语,他很高兴,要和我谈如何学英语??上业笔泵惶砘?。”她故而推断,“我认为这是他保存这封信的原因。”若真是这样,“流传在外仅此一通”的结果,该是抄家所致,——这封信抄走以后,不知落入何人之手。
说来也是,以“革命”的名义,堂皇抄去的东西,完璧归赵能有几许?“这十一年里我认识的人中间,哪一家不曾给‘造反派’或红卫兵抄家几次?有关文化的东西哪一样在‘浩劫’中得到保全?”——还记着巴金这个诘问的人们,自然未免会联想起,鲁迅通信者赵家璧和金性尧,及其所藏鲁迅作品和书简的命运。
赵家璧说,本来家里藏有鲁迅、茅盾、郁达夫、老舍和沈从文等人书信六七百封,包括鲁迅书信四十九封。在1966年的抄家中,作家信笺多被当作“黑材料”而没收,惟有鲁迅书简得以豁免,——造反派说:“鲁迅的信是革命的,我们不要!”到了1969年10月,却又有通知说,“私人藏有革命文物者,都要上缴组织代为保管”,只好把裱装成册页的鲁迅书简,“亲自送到绍兴路五十四号的连部驻沪办公室,换来一张代为保管的收据。临行时,经办人还安慰我说,但等天下太平,定必原物发还。”两年后,上海鲁迅纪念馆突然派人前来“致谢”,说他“捐献的鲁迅书信,不但数量多,而且加工裱装得如此精美,是他们长期征集工作中所从未遇到的”。他开初莫名其妙,稍后迅即无奈明白过来,鲁迅的书信,再也不归他所有了:“但我到此才懂得连部所谓代为保管之说,根本是一派胡言。工、军宣队擅自处理私人所有的革命文物,令人气愤。”
同样,陶亢德的朋友、同鲁迅有过四次通信的金性尧,也“曾经以有初版本的《野草》而自豪,对毛边的《坟》与《华盖集》等也特别喜欢?;褂谢粕严壬臀业牡诙娴摹赌藕啊?,其中还保留着《不周山》”。但五十年后,他的书架上,“已没有鲁迅的单行本和译作了”。他和许多熟人都想不通:“怎么,连鲁迅的著作也要抄得去么?”然而,“事实也就是抄得去了”。
有人会说,要是留有抄家清单的话,遗失物件的去向,就比较容易找了罢。那又怎可能呢?不分青红皂白的造反派,不会允许被抄家者乱说乱动,更不大会给受害人开收条、列清单——见过一部自印的“文革”日记中,一九六八年五月六日一则,记载了上海出版界抄家活动的详情,足以展现令人惊诧的一幕:
上午,和刘桂英、洪德林去金兆梓家补抄家,要金搬到汽车间去,将两间房让出来。其实,主要是一些书和空的橱柜,差不多没有什么东西。(金已快八十,半身瘫了,有一个保姆服侍他,还有他金华的一个侄女在。弄来弄去,花了几乎一个上午,才封了起来。)单位里的抄家物资今天已车出去变卖,资本家李昌允家的相簿、衣架也拿来了,结果,将照片撕下,把簿子拿去卖。我说,有些东西和相片,以及生活小用品如衣架,可以给他们,反正又不值几个钱。他们说不行:因为,一还,就会给人印象,似乎是“抄错了”,“退还抄家物资”了。这也有理。上午,我们抄金家时,就没有要那些破烂,都让他们搬了去。我总觉得金大概早已将值钱的东西转移了出去。
“破烂”、“不值钱的东西”,尚不轻易放过,何况文物和字画呢?“值钱的东西”,除了侥幸发还的,其他的归宿,不外是被毁坏,被“变卖”,被收归公有——或者进入博物馆,或者藏于图书馆,甚至归入“公家人”私囊。有材料说,仅1966年8月18日后一个月,北京被抄家的达十一万四千多户:上海从8月23日至9月8日,抄家八万四千二百二十二户。到9月下旬,天津抄家一万两千户;从6月至10月初,全国红卫兵收缴的现金、存款和公债券达四百二十八亿元,黄金一百一十八万八千余两、古董一千多万件——康生自1968年至1972年,多次前往北京市文管处,攫取古籍一万两千零二部,其中不乏宋元版和明版珍本或孤本,而它们多数原属运动中落难的知名人士,比如齐燕铭、邓拓、阿英、章乃器、傅惜华、赵元方和陈梦家。
因为鲁迅书简的拍卖,我忽然记起来,1995年夏天的时候,陪陶老师去黄山,第一次听她谈到亢德先生,和他做杂志编辑的“秘诀”:
对于无名作者的来稿,我们不但不应不看而退或撕,并且对其第一篇来稿还必“从宽录用”,我有这么一个看法,就是一个作者第一次投稿给你如经采用,他以后如有更佳之作定可十九归你,因为一个作者的投稿,总向曾经发表过他文章的刊物投去。而到了第二三篇投来时,你就严格处置,也不至于使他不再来第四五篇,他至少已经明白你不是有眼无珠或唯名是用的编辑,后来的投稿不取,大半会归罪于自己写得不好。若是第一篇投稿虽有可取之处而你不用,这就如对一个乘兴而来满腹诚意的访客享之以闭门羹一样,以后再望他登门拜访,一定是十拿九不稳的了。就我的经验而论,这样办法确乎不坏,虽然无从与不如此做的结果作一比较,因为我始终不会不如此做过。
上山前,我压根儿还不知道,陶老师父亲就是陶亢德,更不清楚他一生办过许多杂志,——“自民国二十年起到三十年为止,我所参与过的,共同发起的,主编的,手创的杂志,仔细算算已经十有四个,其中除一二个之外,其余的可说与我都大有关系。现在想想,以一个并非学新闻的人——其实我什么都没有学过——而居然敢与这么多的杂志‘大有关系’做‘将官头’,而又居然这么多杂志在内容上并不是‘剩余价值’‘低级趣味’,在营业上并不亏本赔钱,小部分固是我的胆大妄为,大部分还是全国作家的鼎力援助”。同作家打交道,他当然有条件收藏他们的书简文稿。
后来,我又找出亢德先生一些文章,还有他二十五岁时出版的《徒然小说集》,看见韬奋先生给他作的序言里,对这位学徒出身、做过小店账房先生的“前途未可限量的青年作家”,充满感情地寄予着厚望:
我和徒然先生做朋友的经过,回想起来,也颇有趣味,他原是一位《生活》的热心读者,前年在沈阳的时候,他时常替《生活》撰著通讯,后来到了九一八的极危险的时期,他在这一两天内每隔数小时,还在枪声炮吼风声鹤唳中执笔作快函寄给《生活》,叙述当时的种种状况,虽街道上及邮局中布满了日兵,丝毫不能减低他的热忱和勇气,我当时每接到他的一封信,即受一次很深的感动,周刊付印有定期,往往临时赶往印刷所把他稿勉强抽出,把他的通讯插入,后来他由沈阳回到上海,《生活》周刊社适需人襄助,便请他加入共同努力于本社的工作。我们敬佩他的奋斗生涯,敬佩他的忠勇奋发,希望他于出版这本小说集之后,还继续努力,为我国文艺上多开几朵灿烂之花。
1950年后,亢德先生仍做编辑,任职革新书店、群联出版社、新知识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补划为“右派”,1983年5月因病去世。
编辑:付裕
关键词:鲁迅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